西虢国(1 / 1)

国名:西虢(虢、郭)

方位:今陕西宝鸡,后今河南三门峡到山西平陆

姓:姬

建立:西周初年文王之弟建立

灭亡:前655年亡于晋献公

主要人物:虢仲、虢叔、虢宣公(虢季子白)、虢公长父、虢文公、虢石父(虢公鼓)、虢公翰、虢公忌父、虢公林父、虢公丑、舟之侨、祝应、宗区、史嚚

虢季子白盘的前世今生

我们知道,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有三个姐姐,分别被唐玄宗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其中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的封号国家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有韩国和秦国嘛,然而这个虢国又是什么东西呢?河南的朋友可能知道有个品牌叫“虢国羊肉汤”,大家也知道三十六计里面有个“假道伐虢”。此虢国正是彼虢国,乃是西周时期在陕西宝鸡、后期迁到河南三门峡一带的一个诸侯国。虢国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在被灭之前却是非常强的一个国家,现在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国家的故事。首先我们说说“虢”这个少见的字,这个字除了作为国名和姓氏外,作形容词是表示威猛的意思,所谓“虢猛之将”形容的就是猛将兄。我们从“虢”这个字来看,也是从“虎”,“虢”据说原义就是老虎抓下的痕迹,虢地人以虎为崇拜对象,非常勇猛。

我们这节讲的是西虢,因为当时还存在一个东虢。西虢初封在现在的陕西宝鸡,东虢初封在现在的河南荥阳。那么西虢和东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那就分为好几种说法了。传统说法中西虢和东虢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建立,其中有人认为西虢是虢仲建立、东虢是虢叔建立(西晋学者杜预),也有人认为西虢是虢叔建立、东虢是虢仲建立(东汉学者贾逵)。现代有学者根据地理位置判断,认为西虢应该是在文王时代分封的,而东虢则是武王时代分封的。而《国语·晋语》提到周文王“敬友二虢而惠慈二蔡”,这里提到了两个弟弟。但《尚书·君奭》又说周文王“亦惟有若虢叔”,却没有提到虢仲。很可能虢仲早逝?那么东虢又可能是虢叔建立西虢的分支了。

以上都是推测,尽管近年来出土的虢国青铜器非常多,但对于虢国始封的问题,始终还是个谜。所以我们也只能对这个问题存疑,继续将西虢历史讲下去。西虢是在宗周王畿之内,东虢是在成周王畿之内,这二虢正是护卫周室的主力,其中因为宗周(镐京)为周朝首都,所以西虢公地位要比东虢公重要得多。西虢公初封君主可能就是《尚书》中的虢叔,虢叔在武王伐纣中虽然没有记载其亲临战线,但其作用却是无可置疑的。史载“武王学于郭(虢)叔”、“周公学乎虢叔”,虢叔不仅是周武王的帝师,还是大圣人周公旦的师傅,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了,其被分封在战略位置重要的西虢也是正常的。周成王时代,虢叔(当是第二任西虢君)还负责收取诸侯所纳贡赋。

虢叔之后的虢国国君多担任西周王朝的“师”,也就是军事长官,权力非常大。有生活在周康王、周昭王时代的虢城公,周穆王时代的虢季易父,周共王时代的虢宄公师哉,周懿王时代的虢幽公师望,周孝王时代的虢德叔师即,周夷王时代的虢宣公师丞等。师丞字子白,又叫“虢季子白”。晚清出土了所谓的“四大国宝”青铜器,其中包括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白盘,而虢季子白盘的流传最为传奇。原来虢季子白盘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被当时的眉县县令徐燮所得,徐燮卸任后将其带回了常州老家。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又将虢季子白盘占为己有,不过老陈明显不识货,居然把虢季子白盘当马槽用。

不过,虢季子白盘很快就遇见识货的主了。后来的台湾第一任巡抚,当时的直隶提督刘铭传在1864年攻入了常州并住在护王府里,当晚刘铭传读书的时候听到金属叩击声,而这声音又非常不寻常,刘提督于是顺着声音找下去,终于找到了这个马槽。第二天老刘让马夫清洗干净,发现这个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外壁布满纹饰,内部刻了长达111字的铭文。老刘知道这是宝物,于是让手下送回合肥老家。但得到宝物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不胫而走了,这给老刘家庭四代人都带来极大的麻烦。晚清军阀、日本鬼子、国民党的坏人都轮流做伸手党要宝贝,刘家人只好将盘子埋在地下一丈处,举家不知道逃往何处。直到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才将盘子取出献给我新中国。

那么这篇铭文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周夷王十二年的时候,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和猃狁族大战,杀死了五百个敌人,并且活捉了五十个敌人。为此夷王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来庆祝虢季子白的战功,并且赏赐了彤弓、彤矢、马匹、斧钺给他,虢季子白为了纪念自己的荣誉,专门制造了这个盘。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周宣王十二年,如王国维先生。此事和文献《后汉书·西羌传》中的“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很可能是同一件事,那么虢季子白应该就是虢宣公无疑了。虢宣公之后的西虢国君名长父,谥“厉”,被称为虢厉公或者虢公长父,这是西虢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人物。

虢公长父是周厉王的亲信,《吕氏春秋·当染篇》说周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夷终”,荣夷终是荣国国君。荣夷终主要负责为周厉王理财,而虢公长父主要负责征伐,青铜器虢仲盨等铭文和《后汉书·东夷传》等文献都记载了虢公长父讨伐淮夷的事件,可谓是有赫赫战功。但是打仗是需要成本的,荣夷终让周厉王推行“专利”政策,收回畿内国君侵占的王田,而周厉王又任用卫国特务捉拿对新政策非议的人。结果就导致了“国人暴动”,“国人暴动”的国人不仅仅是城市平民,还包括百官贵族甚至军队在内,周厉王的改革触动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于是厉王仓皇出逃。大家把这件事归咎于虢公长父,以致《吕氏春秋》还把“国人暴动”称为“虢公长父之乱”。明明是大家造反,却让虢公背黑锅。

烽火戏诸侯

在这样的情况下,虢公长父要在朝任职已是不可能了,甚至退守西虢也有危险。于是他只好带着军队东迁到弱小的焦国附近寄居。焦国在现在的黄河南岸,河南三门峡一带。虢公长父就在此了结了余生,长父死后继承的是虢文公。继任周厉王的周宣王非常清楚虢公长父是天子的忠臣,于是又将虢文公提拔任用。宣王时期,周室内部以及部族关系进一步恶化,以致周宣王废除了“籍礼”,籍就是借,指的是古代帝王带领民众劳动的一种仪式,深层次代表的则是井田制基础下的劳役地租。宣王通过这种手段将劳役地租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样的话其实就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大了对农田的支配权。

而虢文公却劝宣王不要废弃“籍礼”,其实虢文公何尝不知道已经没有推行籍礼的必要了呢?个人觉得更深层次的还是怕因为这个直接举动更加暴露天子的虚弱。虢文公的话被记录在《国语·周语》里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篇描述古帝王籍礼全过程的详细资料。但周宣王没有采纳虢文公的意见,或者说是,山穷水尽的周室已经无法这样自欺欺人了。而这样的弱点自然被敌人发现了。结果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周与姜戎的战争中,天子的军队在千亩被姜戎打败。虢文公虽然立场略显保守,但却显示出其良好的品德与博学的知识。虢文公死后也葬在三门峡一带的墓地里,追随虢公长父去了。如果说虢公长父的东迁更多是无奈,那么虢文公此举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成分,可以说虢族此时主体已东迁。而虢文公肯定清楚地觉察到,对于周室最大的威胁不是内部的国君,而是北方的戎族。

周宣王的继任者是周幽王,虢文公的继任者是虢石父。这对君臣因为一个主演、一个导演《烽火戏诸侯》这幕喜剧而大大有名,其实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不真实的,钱穆先生就说过烽火用于军事已经是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的事了,这可能是司马迁根据当时一些传说所作的记录。这个传说的雏形应该来自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说的只是大鼓戏诸侯而没有提烽火,也没有说是虢石父的主意。不过《吕氏春秋》的寓言性质还是很重,很可能整个事情就是假的。虢石父之所以被黑还是因为他太效忠幽王,这和虢公长父太效忠厉王一样。暴君、昏君的标签被贴上了,佞臣、奸臣的标签自然也少不了。虢石父也遵从虢公长父和虢文公的战略,在周幽王七年(前775)甚至一举灭亡焦国,开始主持大规模的西虢东迁。

不过在犬戎入镐后,虢石父没有来得及逃跑,死在了犬戎人的屠刀下。虢公翰(可能是虢石父的儿子)宣布即位,虢公翰发挥了虢国君主的忠诚属性,立王子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周携王和周平王的对抗史称“二王并立”,这段历史《史记》没有提及,所以不少人不太了解。其实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没有立即东迁。因为申国、缯国、犬戎本来就是周平王的盟友,平王又何必避开它们呢?平王就是弑父篡位的,这对于传统的周贵族特别是虢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老贵族在虢公翰的带领下拥立了周携王,和申国拥立的周平王进行对抗。这个时候摆在各大诸侯面前的就是个三项选择了,支持携王,支持平王,还是保持观望呢?从道义上说肯定是支持携王,但从利益上说则应该支持平王了。既然平王之位来路不正,所做的只能是贿赂诸侯嘛!

“二王并立”的局面居然保持了十一年(一说二十一年),最后晋文侯和郑武公出兵支持平王,杀死了草莽携王。虢国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说明,有可能是被迫交出了携王,也有可能是保护携王血战到底。但是我们认为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周平王后期,虢国国君又得到了天子的重用。此时虢国和郑国,一西一东,正是洛邑的两道门户,也是平王最信赖的诸侯。前722年,郑国共叔段叛乱,卫国人出兵为共叔段攻取了郑国的廪延地区。郑庄公巧妙地利用了天子卿士的身份,带领天子部队和虢国部队名正言顺地讨伐卫国。不过郑庄公的跋扈终究与周平王产生了矛盾,于是周平王把政事越来越多地分给虢公,郑庄公非常生气,以致平王害怕得把儿子和庄公的儿子交换作为人质,保证不提拔虢公。

不过,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可不是善茬,他没有经历过祖父这样的大风大浪,觉得自己有能力镇住郑庄公。在晋国的曲沃叛乱中,周桓王就派虢公出兵立晋哀侯为国君,压制了曲沃的叛乱。经过虢公忌父这次立功,桓王更觉得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他了,于是让虢公忌父也担任了周卿士,卿士相当于宰相,这样的话郑庄公就不是一人独相了。庄公自然非常不爽,但他还不想和天子公然撕破脸,此后郑庄公又征调了虢国的部队攻打自己的敌人宋国。直到前707年,郑国和天子终于决裂了。但这却不是郑国主动的,而是不要命的周桓王挑起的,他先是剥夺了庄公的卿士职位,看看庄公没有反应居然出兵攻打郑国。

秋季,周桓王带领天子军以及陈、蔡、卫三国的部队进攻郑庄公,其中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和蔡军、卫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和陈军。郑庄公出兵抵御,两军在葛(今河南长葛)相遇。郑庄公的儿子突也是个军事天才,他建议庄公将阵形改为鱼丽之阵。当时有可能通用的阵形是中军居前,左右军居后,因为战争是种荣誉,在前的地位更高。但公子突察觉到了对方的部队中,中军是最有斗志的,而陈、蔡、卫这种被拉来的都是没什么**的,最好是先打败他们来扰乱天子军的阵脚。鱼丽之阵就是让左右两军居前,而中军居后,这样让双方的左右两军能提前接触。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太子忽担任右军统帅,祭足担任左军统帅,原繁、高渠弥在中军护卫郑庄公,并且在车兵空隙中加入步兵。

双方一交手,郑国的左右两军就开始进攻,死板的陈、蔡、卫军怎么也想不到郑军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于是一起作鸟兽散,天子的左右两军也自然乱了阵脚。虢公林父和周公黑肩怎么也指挥不了溃散的部队,于是郑国的左右两军和中军一起夹击天子的中军,桓王大败,还被郑国大夫祝聃一箭射中肩膀。祝聃请求追赶活捉桓王,郑庄公觉得也不能太过分,于是下令收兵并且派祭足带着水果花篮对桓王和虢公等进行慰问。这次战争之后,天子的威信可以说彻底扫地,然而桓王还一直跃跃欲试。这不,他又派虢公林父攻打曲沃,立了晋侯缗为国君。但是天子的实力终究还是有限,只能暂时维持晋国不灭,而没法做到惩罚曲沃。之后虢公林父又带领芮伯、梁伯、荀侯、贾伯等国君一起攻打曲沃伪政权,但也没有结果。

虢公梦见白虎

前702年,虢公林父和詹国国君产生了矛盾。于是虢公去周桓王那里告詹父的黑状,但是却没有告倒,反而让桓王对虢公产生了厌恶。詹父反而带着天子军进攻虢公林父,虢公林父仓皇出奔到北边的虞国,不知道有没有再回去,但是天子却好像还是很信赖虢国。周桓王的孙子周釐王还派当时的虢公赐命曲沃为诸侯,原来晋国从春秋初年开始就分裂为了大宗翼和小宗曲沃两支,小宗曲沃经历了三代人六十七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彻底地消灭了大宗翼,并且行贿了周釐王。周釐王也只好接受这个事实,让虢公丑出面同意曲沃武公正式成为晋武公。然而虢国对曲沃的三次战争,这个仇曲沃是没有忘记的,不过暂时还没有到发作的时候。周釐王儿子周惠王即位后,虢公丑和晋献公还一起和和气气地朝拜惠王,并且为惠王在陈国娶王后。

我们之前在讲“苏国”的时候提到,周惠王得罪了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五位大夫,于是五位大夫联合苏国国君一起叛乱,之后还联合卫国和南燕,赶跑惠王并立王子为国君。郑国国君郑厉公(公子突)非常想和东方的齐桓公争夺霸主,他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马上出面调解王子和周惠王,想让王子主动接惠王复位。但没有得到王子一方同意,郑厉公一怒之下逮捕了南燕国国君燕仲父,并且开始谋划用军事力量送回惠王。但是郑厉公考虑到以郑国的力量未必能摆平,那么这个时候必须要找有一定实力的国君帮助,但这位国君又不能太强以免影响自己的功劳,所以齐国和晋国不能考虑;而最好是这个国家的野心不大,效忠天子,那么算来算去只有虢国了。此时郑厉公听说王子开party招待五位大夫,并且演奏各个时代的大型舞蹈,他觉得时机到了。

郑厉公找到了虢公丑,说:“我听说不管是喜是悲,只要时机不对,那么一定会迎来灾祸。现在王子不知疲倦地观赏歌舞,这不是以国家的祸患为喜事吗?连司寇杀人的时候,天子尚且要减膳撤乐,何况他现在以祸为喜?篡位难道不是最大的祸患吗?!面临祸患却忘记忧愁,那么他一定会碰到忧愁。我们不如一起出兵让天子复位如何?”这自然很中虢公的下怀,虢公说:“这也正是我的愿望啊!”于是在前673年,虢公和郑厉公在弭地又一次会谈后,一起进攻王城。郑厉公和惠王从圉门入城,虢公从北门入城,一起杀了王子和五个大夫。于是郑厉公和虢公在宫门中设宴招待惠王,惠王赐给郑国虎牢以东的土地;之后惠王又巡视虢公守卫的土地,虢公丑在玤地为惠王筑造行宫,惠王又把酒泉赐给了虢国。

前668年,晋国和虢国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原来晋献公的位置是其曾祖桓公、其祖父庄伯和其父武公三代打拼篡夺来的,晋献公自己也自然对公族特别是近亲没有安全感,对于桓公和庄伯的后代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晋献公在大夫士的策划下,先在诸公子中挑拨离间,杀掉有影响力的富子和游氏之子,然后又将其他公子屠杀干净。不过还有几个漏网之鱼,往南边逃到虢国去了。虢公对于晋献公这种行为自然是非常看不惯,两次发兵攻击晋国。晋献公自然也想反击,但是被士劝阻了。士认为,就是要让虢公这样在胜利中骄傲下去,他穷兵黩武的话一定会在内部失去民心,到时候要攻打虢国就容易了。晋献公觉得有道理,发兵不动暗中观察虢国。果然不出士蒍所料,虢公丑又打了一场胜仗。前665年,周大夫樊皮又背叛周惠王,第二年,虢公丑奉周惠王的命令攻破樊国,活捉樊皮。

两年之后,发生了一件当时震惊全国的事情,这事就算拿到现在也是一起诡异事件:虢国的莘地有神仙下凡了!周惠王得知后问大夫内史过这是怎么回事,内史过说:“国家将要兴旺,那么神灵会下降观察它的德行;国家将要灭亡,那么神灵也会下降观察它的邪恶。所以有的国家得到神灵而兴起,有的国家得到神灵却灭亡。虞夏商周四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啊!”周惠王又问这是什么神灵,内史过说这个是房国的先祖尧子丹朱。周惠王问这是福是祸?内史过说:“正直的人遇见神就是福,**邪的人遇到神就是祸,虢国政治逐渐荒**,恐怕是要灭亡了吧!”周惠王又问我们该做什么,内史过说去祭祀就好,不用祈福。周惠王都十万个为什么了,虢国还能存活多久呢?内史过长叹一声:“过去帝尧每年在全国巡查一次,现在他的后代出现,那么虢国的灭亡不会超过五年了吧!”

于是惠王派太宰周公忌父、内史过带领太祝、太史捧着祭品去献给神灵,虢公也派祝应、宗区、史嚚去祭祀,祭祀时对神灵提出要求赐予土地。内史过见到后,回来告诉周惠王说:“虢国一定要灭亡了!不诚心祭祀而求福一定会遭祸,滥用民力一定会得到民众背叛。现在虢公离弃民众、不敬神灵而为自己谋利,这实在太难了!”透过这段语录我们可以发现真相,那就是虢公灭亡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祭祀不诚,而是失去民心。至于这个大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可能就是一些巫师装神弄鬼骗饭吃,不用多理会。我们只要知道,虢公丑的行为连周朝大夫也看得很清楚,虢国的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了。这年是前662年,两年后,虢公丑还在洛河入黄河的地方打败了犬戎,这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但上天似乎没有完全放弃虢国,冥冥之中也有对虢公进行警示。有一天,虢公丑做了一个梦。

虢公丑梦见自己站在宗庙里,突然看见西边屋檐下有一个脸上长着白毛的怪物,手上的虎爪抓着一把大斧,虢公丑吓得赶紧拔腿就逃。这时怪物说话了:“你不要走!天帝命令晋国进入你的国门!”虢公吓得赶紧磕头,忽然惊醒了。于是虢公叫史嚚来占卜这个梦的吉凶。史嚚说:“这个怪物是西方之神蓐收啊,他掌管着天上的刑法,天帝的命令都是他完成的!”意思是天帝命令这个掌管刑法的大神来帮助晋国惩罚您啊!虢公丑很生气,把史嚚关了起来,并自欺欺人说得到占卜的意思是晋国要来朝拜。这个梦连不专业的大夫舟之侨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对自己族人说:“大家都说虢国要灭亡,我今天总算知道了。国君不考虑神的意思,而要大家庆祝晋国进入,这样能减少自己的灾祸吗?大国正义,小国进入是顺服;小国傲慢,大国进入是诛伐。国君认为自己的梦吉祥,肯定会更加骄纵。上天迷惑了他,民众又痛恨他。公族已经衰败,诸侯对他疏远。我看是没人救他了!我不忍心看到国家灭亡啊!”

假道伐虢

于是舟之侨带着族人举家投奔了晋国,此时距离内史过的预言还有三年。又过了两年,晋献公终于觉得是机会消灭虢公丑了。但虢公丑既然敢多次攻打晋国,也是有几把刷子的。他把晋虢边境的民居改造成了一条马其诺防线似的坚固堡垒。虢公丑算准了晋国是啃不动这条线的,那么晋国是否还有别的线路呢?倒是有一条,就是从虢国的盟国虞国借道。三国的形势大概是晋国在西北,虞国在北,虢国在南,虢国堵死了斜边这条路,又仗着有虞国作为屏障,当然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晋国自然也就只能从虞国下手了,当然如果晋国一动虞国,虢国就会马上来救,虞虢两国合击也是相当厉害的。晋国大夫荀息认为,只能买通虞国来从虞国借道,请求晋献公把晋国特产屈地宝马和垂棘璧玉送给虞国国君虞公。晋献公感觉没有把握,别送了东西还没回报。荀息又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不就等于把宝贝寄存在虞国吗?”

荀息的言下之意,自然是要用过河拆桥的毒计,这样的**让献公有点心动了。于是晋献公终于说出了忧虑:“宫之奇还在虞国啊!”原来宫之奇是有名的贤臣。但是荀息却不以为然地说:“宫之奇太懦弱,进言不能坚决,虽然虞公和他是好基友,但不会听他的呀!”晋献公于是派荀息去虞国借路。荀息先是把礼物送上,然后开始拉关系了:“从前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贵国的鄍邑,当时还是敝国打败了冀国,这都是为了国君您啊!现在虢国也无道,在客舍筑起堡垒,来攻打我国的南部边境。敝国大胆地请求向贵国借路,以便去虢国问罪啊!”本来就欠人家人情,更重要的是虞公这厮还是个贪心鬼。于是他不但答应了晋国,而且还愿意当晋国的先锋,宫之奇苦苦劝阻果然没有效果。

前658年,虞公和晋国统帅里克、荀息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下阳在哪里呢?原来虢国东迁后先是占领黄河以南部分,后来又经营到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就叫上阳,又叫南虢,在现在河南三门峡一带;黄河以北就叫下阳,又叫北虢,在现在山西平陆一带。古人以北方为中心,从北往南看,所以北边是下,南边是上。虞国就在北虢附近,所以这次晋国先联合虞国灭亡了北虢,但是谨慎的晋献公没有把握一次灭亡虢国,所以打算再观察观察,于是就撤兵走了。失去北虢的虢公丑,自然戒严准备对付晋国,但看到晋军又撤退了,不禁暗喜:原来也就是骚扰骚扰嘛,老晋还是不敢对我怎么样!同年,虢公丑又在桑田打败了戎族。晋国的卜偃也发表评论了:“虢国一定会被灭亡啊!被灭了下阳还不知道防备,反而又建立武功,这是上天要让它继续作恶多端啊!过不了五年,虢国必亡!”这个时候离内史过的预言已过去四年了,内史过当年也是预言的五年虢国必亡,但只预言到开始,而卜偃才真正预料到了结局。

前655年,晋献公终于等到灭虢的时机了,于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宫之奇连忙又劝阻道:“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还能保存吗?晋国的野心不能让它放开,让晋军入境不能轻视啊!一次就够了,何况两次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还傻乎乎地说:“晋国也是我们姬姓宗族啊,怎么会害我呢?”宫之奇回答说:“我们虞国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也作泰伯)、仲雍之后,虢国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虢叔之后,晋国能灭虢国为什么不能灭虞国?而且晋君那个浑蛋连自己国家的桓、庄之族都能杀,还会爱惜虞国吗?”虞公还是不肯听,说:“寡人的祭祀丰盛啊,神明一定会保佑我的哦。”宫之奇马上反驳说:“鬼神只亲近有德行的人。如果祭祀丰盛神明就能保佑,那么晋国灭亡了虞国再祭祀神明,神明难道会拒绝吗?”虞公没办法驳倒,但是就是不肯听。

宫之奇对他的儿子说:“虞国要灭亡了!国君让晋军经过自己国家而不知道应对,就是对自己不忠;为了晋国的财礼而让兄弟之邦灭亡,就是对朋友不信。一个国家不忠不信又怎么能生存呢?晋国在灭亡虢国的回师途中一定会算计我们的!我要是不离开虞国,恐怕也会大难临头啊!”于是宫之奇也像虢国的舟之侨一样,带着族人出走了。果然在本年八月,晋军包围了南虢上阳,十二月初一,晋军灭虢,虢公丑逃到京城避难。晋军在回师途中果然把不设防的虞国也灭亡了,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并把井伯当作陪嫁奴隶跟随晋献公女儿送给了秦穆公。这个井伯,据说就是后来秦穆公的名相百里奚。虞公和虢公两个一昏一暴,让晋国毫无压力地一石二鸟,这也就是三十六计“假道伐虢”的典故了。虞国和虢国就在这同一年灭亡。

扁鹊与虢太子

再讲个虢太子看病的故事,因为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虢太子,所以只能最后讲讲,给他看病的大夫我们既熟悉又不熟悉——扁鹊是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家熟悉的扁鹊是见蔡桓公的扁鹊,而这个扁鹊是见虢太子的扁鹊。扁鹊其实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东周时代对神医的通称,他的病人还有春秋末年的晋大夫赵鞅、战国中期的秦武王等。话说扁鹊到了虢国,看到虢国人在为太子准备葬礼,于是问虢国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了什么病呢?”中庶子说:“太子的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导致郁结长期不能扩散,突然发作出来,造成了内脏的损害。正气遏制不了邪气,邪气不能扩散,所以突然昏迷过去死了啊!”扁鹊问:“那么他死了多久了?”中庶子说:“从半夜到现在。”扁鹊又问:“有没有入殓?”中庶子答道:“半天都不到,当然没啊。你想干什么?”

扁鹊说:“那么请您告诉贵国君,我是齐国渤海的秦越人,家住在郑国。从来没见过贵国君的风采,也没有机会来侍奉贵国君。现在听说太子死了,我能让他复活。”中庶子说:“你是忽悠我的吧?上古有位叫俞附的神医,治病不用喝药、不用敷药、不用针砭、不用按摩,一诊察就能发现病的问题所在,然后割开皮肉,疏通脉络,冲洗肠胃,清洗五脏。如果你能有他的水平,那太子就能复活;如果没他的水平,那就连小婴儿都会嘲笑你啊!”扁鹊说:“切,他行医还要望闻问切?我只要听病情就知道了。您要不相信可以回去看太子,他一定耳朵有声音,鼻子有颤抖,从大腿到**都是温热的!”中庶子一下子惊呆了,目瞪口呆了好一阵才进宫去见虢公。

虢公看过尸检报告后大吃一惊,果然和扁鹊说的一样。于是虢公亲自出宫到阙门外见扁鹊,说:“久仰先生大名呢,但是从来没机会拜访;先生来到敝国,让我幸运得到援助。有先生我儿子就能复活,要是没有您他就会被扔到山沟,永远死去不能复生了。”一边说一边这老泪就流了下来。扁鹊淡定地说:“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他并没有死啊。”于是就让弟子子阳磨好银针,用针刺太子的外三阳五会穴,一会儿太子果然苏醒了;扁鹊又让弟子子豹将八味药剂混在一起煎熬,乘热敷到太子两胁下边,太子果然就坐起来了;再让太子喝了二十天汤药,太子都可以活蹦乱跳了。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让死人复活,扁鹊还挺谦虚地说:“嘻嘻,我不会让死人复活,只是帮助他复活罢了。”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三门峡上村岭先后经过四次文物钻探和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总面积约3245万平方米的虢国墓地遗址,其中有800多处遗迹、300多处墓葬和陪葬坑、近30000件文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全、保存最好的周代诸侯墓地之一。其中9号墓出土了724件(组)各式各样的精美玉器,材质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最有特色的是惟妙惟肖的动物玉雕,其中包括玉鼠、玉牛、玉虎、玉兔、玉龙、玉蛇、玉羊、玉猴等生肖以至玉鹰、玉蜘蛛、玉蜻蜓等,这样庞大的种类在周代考古史上是别无分号的。此外还出土了一个玉遣册,上面有“南仲”两个字样,居然还是用毛笔写的,这可是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

除了有特色的玉器外,在M2001号虢季墓还出土了“玉茎铜芯柄铁剑”,是发现最早的人工铁剑,故又被称为“中华第一剑”;9号墓中还发现了三件铁刃铜器,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虢国墓地遗址上建立了虢国博物馆和车马坑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个专题,车马坑博物馆分为“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三个专题。1999年又在三门峡李家窖发现了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整个国都遗址由城垣、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等组成,也在中国考古史上记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去三门峡旅游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虢国墓地遗址和上阳城遗址。当然,最好再来一碗香喷喷的虢国羊肉汤。“虢”在战国时多被写为“郭”,虢公经常被称为“郭公”,所以郭姓除了以史迹乏陈的郭国为祖外,更多还以辉煌一度的虢国为祖。不过当时晋献公把虢地封给了大夫虢射,他的后代也可以称虢氏。西虢的历史就讲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