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纪(己)
方位:今山东寿光
姓:姜
建立:?
灭亡:前690年灭于齐襄公
主要人物:纪侯、纪子帛(裂)
国名:鄣
方位:今山东东平
姓:姜
建立:前690年纪国遗民建立
灭亡:前664年灭于齐桓公
纪国,在甲骨文、金文中都写作“己”,证明这个国家商朝就存在了。我们之前说过,己姓有两支,一支是少昊之后,一支是祝融之后。古纪国当是东夷少昊之后,“丝”和“己”都像丝绸的样子,可能是这个部族善于缫丝。古纪国可能是在西周初年为齐国灭亡,然后周天子又把姜姓的另外一支封到了纪地,仍然沿用了古纪国的名号。东方姜姓国除了齐国外当数纪国最强,拥有郱、鄑、郚、酅、鄣等城池,这些城池大概都分布在齐国东部、南部一带,中间还隔着莱国的城邦。而莱国较早归附西周,纪国和齐国两兄弟没有了外患,于是开始闹同室操戈了。
西周周懿王(一说夷王)在位的时候,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的坏话,罪名是“荒**田猎”。而周懿王居然就把齐哀公扔到大锅里油炸了!这件事非常可怕,按道理说,天子和诸侯也都是亲戚,齐国国君仅仅“荒**田猎”,天子最多把他废了就是了,用得着用这样残酷的方法杀害吗?我们可以推想,纪侯向周天子举报的罪名肯定不只是文献上记载得这么简单,扣上谋反一类的帽子也是很可能的。而周天子正需要用这种严厉的手段来警告诸侯:这就是谋反者的下场!周懿王立齐哀公的异母弟齐胡公为君。
齐哀公应该是冤枉的,从这个“哀”字就可以看出,这个谥号的国君一般都比较倒霉。他的同母弟公子山联合哀公党羽先逼迫胡公从营丘迁都薄姑,然后灭亡了薄姑,自己登上君位,是为齐献公。齐献公死后儿子齐武公即位,齐武公死后儿子齐厉公即位。齐厉公一看这名字就知不是善茬,于是大家又接回齐胡公的儿子,一起杀了齐厉公,结果齐胡公的儿子也死于乱战之中。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家只好又拥立齐厉公的儿子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的孙子齐庄公进入春秋时期,齐庄公的儿子是齐僖公。当时正处于天下无主的时代,于是齐僖公开始打纪国的主意了。
齐僖公为什么打纪国的主意呢?表面的口号是为了报齐哀公的仇,以及之后导致齐国数代的乱世。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齐哀公是怎么和纪侯结下梁子的,说到底还不是利益纷争?现在好了,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后管不了事,齐国为了向东扩张,自然就要消灭纪国。齐国有从姜子牙时代就传下来的征伐权,“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齐国是东方的诸侯之长,足见实力非常强;纪国虽然也不弱,但真的要跟齐国动手,肯定是有差距的;所以纪国先通过征服夷国稳定了周边形势;然后瞄上了齐国南边的鲁国和莒国,想团结这两个东方强国共同对抗齐国。
前721年,纪国代表裂到鲁国迎接鲁隐公女儿伯姬,同年,裂又在密地和莒国国君结盟。鲁、莒两国不与纪国相邻,最畏惧的是齐国,对这种“远交近攻”的战略自然是感兴趣的。六年后,隐公另一个女儿叔姬又嫁给了纪侯。鲁国和莒国本身关系不太好,但是在纪国这个双方的盟友不停斡旋下,鲁国和莒国也开始结盟。这对纪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东方五大国中三国联盟,齐国就算拉上莱国也是很难消灭纪国的。但齐僖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也用“远交近攻”战略联合中原小霸郑庄公,然后借着和郑国一起到纪国访问的名义打算突袭纪国,然而被纪国识破了。
阴的不行就来明的吧,我老齐怕你老纪不成?在齐国的步步相逼下,纪国把女儿嫁到京师,想请求天子的支持,然而天子现在连身边的郑国都压制不了,何况是数千里之外的齐国呢?没办法,只能找鲁国了,纪侯甚至低声下气地朝见鲁桓公,认鲁国为老大。而中原的宋庄公扶立郑厉公后多次勒索,由此引发了战争。战争的一方是宋、齐、卫、南燕,另一方就是郑、鲁、纪,这场战争虽然纪国这方胜利了,但以小胜大的老纪对齐国的恐惧却更大了!鲁桓公也出面调停继位的齐襄公和纪侯的矛盾,卫惠公不是被大臣赶到齐国了吗?我们一起对付卫国的叛逆好了,这样才缓和了一点纪国的压力。然而好景太短,第二年一个人的死讯,同时也为纪国吹响了丧曲。
这个人就是鲁桓公,可怜的鲁桓公被齐襄公杀了。这就牵涉到一起春秋时期有名的桃色新闻了。原来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僖公女儿,齐襄公妹妹,但是这个文姜作风不太检点,据说从小就和哥哥多有身体接触。前694年,鲁桓公访问齐国,文姜吵着要跟着去,大臣申苦谏,桓公因为疼爱妻子,拒绝了申的劝谏。结果在齐国当夜文姜就溜出去和齐襄公私会,鲁桓公发现后痛骂文姜:“阿同也是你和他生的儿子吧!”文姜又去找齐襄公哭诉。齐襄公心疼妹妹被妹夫欺负,居然后来在酒桌上灌醉桓公,然后让大力士彭生杀了他。十二岁的小同同即位,是为鲁庄公。这样一来齐襄公自然就通过文姜控制了鲁庄公,也就控制了鲁国。
鲁国强援一失去,纪国马上就倒霉了。齐襄公是个狠人,连国君妹夫都说杀就杀,你个纪国又算什么东西?!鲁桓公死后的第二年,齐国就进攻纪国的郱、鄑、郚三座城池,全部攻占并把人口全部赶走。两年之后,纪国内部也产生了分化,亲齐的纪侯之弟纪季带着酅地投降了齐国,少年鲁庄公这时候也有点慌了,应该也是身边大臣的方案,联合郑厉公来安定纪国。可是郑厉公自己都是个流亡状态,他才管不了纪国这么多呢。结果在第二年,鲁庄公的堂姐也就是纪侯的夫人伯姬死后,纪侯干脆马上放弃了君位逃跑,齐国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纪国,还顺便把纪侯夫人安葬了。纪侯放弃君位后,鄣邑成了纪国仅存的一座孤城,所以鄣邑可以视为鄣国。鄣国的遗民坚持与齐国对抗了二十六年,直到前664年才为齐襄公弟弟齐桓公灭亡。
现在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还有纪王台,周围就是纪国故城遗址。有趣的是,山东沂水的纪王崮山顶也发现了春秋古墓,这个墓海拔有577米高,很可能就是纪侯的墓,因为传说纪王崮就是纪侯所奔的地方,很可能当时纪侯所奔的目标是鲁国,然后路过纪王崮这处易守难攻的小山,于是就留下不走了。当然也有流传说,纪王崮其实是姬王崮的音转,东周被秦灭亡后周太子姬某逃到此处,所以这里又叫姬王崮。两说相较,似乎这里是纪侯所奔的可能性更大。最后再讲两则关于纪国人的道家寓言。
第一个故事出自《庄子》,说的是周宣王非常喜欢玩斗鸡游戏,帮他训练斗鸡的师傅正是纪国人纪渻子。一次周宣王让纪渻子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宣王问:“鸡已经训练好了吗?”渻子回答说:“没有。”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询问,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大王的斗鸡啊,一听到别的鸡叫就乱跳,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就乱叫,说明还是很好斗啊。”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去问,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因为这只鸡还目光炯炯,气势未消。最后过了十天,纪渻子才终于说差不多了。这位鸡兄它虽然看似呆头呆脑,就像木头一样,但却气定神闲、不露声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个成语就是“呆若木鸡”,是道家提倡修炼的精神境界,我们凡人学不来的。
第二个故事出自《列子》。纪国人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说:“你要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然后我再教你射箭吧。”纪昌回到家里后,仰面倒在他老婆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老婆不停踩动的踏脚板,用以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有人将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睛前,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纪昌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学习进度告诉了飞卫。但飞卫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说:“你不但不能眨眼,还要把小东西看大啊!你把看小物体练到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模糊的东西像看明显的东西一样容易,然后再来找我吧!”于是纪昌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系住一个虱子悬挂在窗子上,天天坐在房间里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虱子终于显得越来越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如车轮般大,而纪昌看其他东西也都像山丘一样大。
于是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的竹子当箭,一箭射透了那个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却没断,那一刻,他的神功终于不自觉地练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