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在意生命的底色(1 / 1)

亲爱的弗沃德先生,你好呀。

近来日子过得怎么样?

我大概保持着两天和家人通一次电话的频率,谈论的话题从读书时候的:“生活费够不够?”变成了“有空了就回家住两天。”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答应:“行啊,过段时间回去”、“不忙我就回去。”如今回家的感受和以前大有不同,以前是喜悦、抗拒、没心没肺,如今变成了期待、忐忑、恋恋不舍。

于我而言,每一次回家除了尝一尝妈妈的饭菜,更多的是我想给予我的家人什么,我会害怕他们觉得我过得不好,他们一定会多想的。我想让他们感受到的是:十分骄傲,而他们想感受到的是:万分放心。

我是如此在意生命的底色,如此想要有所不同,曾记得庆山在《莲花》中说:你的存在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因为你不爱你自己。

如此在意,所以忽略了自我。

弗沃德先生,你拥有生命,但你是没有底色的,而我们芸芸众生,人生在世,都是承载着自己的底色生活着的。

你看那初升的太阳和即将落山的太阳是不同的,初生之时,云层稀薄就是金光闪闪,如果恰逢云层很厚,又是阴云,那过个十几分钟可能也只是天光乍破,细碎的光柱从云层中穿出来,沉重也美好,落山之时,你看那太阳,不管是回到哪一座山头,定是霞光漫天的。

我们的底色,无论悲喜,都会追随我们一生,不要急着否认,也不需要急着证明,我听过一句话,也曾将这句话视作案头箴言,它说:人在二十岁之前的生活,是父母给予你的,在二十岁之后的人生,是靠自己得来的。

童年是一个半命题的形容词,谁都不可以将它定义,有人三分悲喜也有人十分挣扎,家庭也是个名词,但你不能将随意划分,你不能因为它平淡无奇就放入底层的大类,也不能因为它腰缠万光就放入顶层的位置,可笑的是,世人都是这样认为。

一档访谈节目采访一位三十岁的男人:你有没有结婚的打算?

“家里穷,出生农村,工资不高,房子首付不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和我一起还房贷。

我们这一代人立业的周期非常长,我们得吃够社会的苦,还要忠于自己的心,所以这一程我们走的格外漫长。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人生,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些卑劣的品行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

小的时候听过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有一位母亲,非常溺爱自己的儿子,这位儿子平日里有偷盗抢的习惯,但母亲从未教育更正,直到后来儿子犯了大罪锒铛入狱,母亲去探望他,隔着高高的围栏儿子提了一个要求,他说:妈妈,我生养我这么多年,我十分想再尝一尝母乳的味道,母亲立刻同意,她并没有理解到儿子提这个要求的荒谬之处,所以,故事的结局是儿子狠狠地咬掉了母亲的一只**。

这个故事在逻辑上或许有出入,但道理上是明朗的,儿子无比痛恨母亲为何不曾教育他,倘若他被管教被约束,也不会落得入狱的下场,只是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晚了。

如果底色如此,是挺悲哀,可比悲哀更悲哀的事情是将这种底色延续下去。在我看来不论我们要独善其身还是要成家立业,我们的家庭所承载的共同功能是传承。

富豪可以留一笔巨款,往后数十代都不愁吃穿,但如果他们的后代没有传承勤俭的品行,这样的底色终究也是灰色的,贫穷、劣根、偏爱、家暴,这些不被看好的标签仿佛代表了底色的悲凉之处,可人的底色只是存在了这一生,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底色正在发生着悄悄地改变。

弗沃德先生,今日的我格外唠叨,大概是喝了酒的缘故,我总想说些轻飘飘的话。

这几日我每天学做一道菜,鱼香茄子、过桥米线、麻辣香锅,厨房真的是一个最见烟火气息的地方,每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是早有预谋的,菜刀靠着墙壁立着,撒盐用手不用勺子,调过调料的碗一定要用清水涮一下洒进锅里,这些下意识的动作,都是我从妈妈的厨房里偷来的,所以你懂了吗?

我想念妈妈,不是因为看到了她置顶的微信头像,而是因为她赠与我的生活习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表现出来,想念,是可以具体化的。

而人生这条旅程中,我们的底色是千遍万化的,都是人生第一次,都想要好好开头的,当你在某年某月某日红着眼说:“如果,我一开始没有遭受……”请打住,我和弗沃德先生都会难过的,不是因为你曾经经历,而是你至今不能摆脱。

生命的底色大多苍白且悲凉,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不是生命的底色,而是想要改变底色的那颗心,不必在意自己生命的底色,因为你也会成为另一个人的底色,我不想让自己活成一个巨大伤口,所以我尝试着爱自己,待伤口愈合后种花,留香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