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六: 细节决定成败——师旷(1 / 1)

高手高招 李飞 538 字 7天前

老子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细微的追求,越能反映观念的本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慎重行事,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公元前555年,中原大地硝烟四起。当时,齐国率领军队攻打鲁国。鲁国抵挡不住,便向晋国求救。于是,晋国召集郑国、宋国等十一个诸侯国,一起出兵攻打齐国。

齐王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迎战,准备和晋国决一雌雄。两国第一次交锋是在平阳城外,齐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晋王趁机虚张声势,四处制造假象,让齐国认为晋国军队非常强大。当天晚上,齐王就被吓破了胆,准备偷偷撤军回国。

为了不引起敌军注意,齐王下达回国的命令时非常谨慎,就连手下的一些将领都不知情。齐王要求兵士卸下铠甲武器,给马蹄裹上厚布,勒紧马嘴。这次秘密撤退连平阳城里的百姓都没有惊动。然而,就是这样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还是走漏了消息。在齐军撤退之时,晋军突然冲杀过来。最终,齐国大败,很多人被活捉,成了晋国的俘虏。

齐王已经如此小心谨慎,又是如何泄露了齐军撤退的消息呢?其实,当时齐军撤离的时候,晋王正在中军帐内召集诸侯商讨之后的攻城计策,根本不知道平阳城里的情况。当时,一个名叫师旷的晋国乐师正在城外赏月,忽然听到平阳城内传来乌鸦的悲鸣声,接着又听到马匹嘶叫寻找同伴的声音。对声音敏感的师旷立即就猜到齐国可能要弃城逃走,于是深夜拜见晋王,对他说:“齐国军队很可能要放弃平阳城逃跑了!”

听到这个消息,晋王大吃一惊,但心里并不怎么相信。

看出晋王的迟疑,师旷解释道:“我是一名乐师,对各种声音都非常敏感。平阳城内乌鸦的悲鸣和马的嘶叫声都极不寻常,肯定是晋国军队想要连夜撤退。大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最终,晋王听从了师旷的建议,和各路诸侯一起向平阳城发起进攻。正如师旷所料,这里已然是一座空城。于是,大军继续追击,最后打败齐军,取得了胜利。

细节决定成败。齐国的撤退计划可谓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若不是师旷观察入微,恐怕都无法发现他们的意图。只能说,齐国在撤军计划即将成功之时功亏一篑,着实缺了些运气。晋国能够抓住时机,打败齐国,主要还是得归功于师旷的敏锐与细心。真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可能就系于不起眼的细节之上。就像一件毛衣,看似盘根错节,紧密缠绕,但一个不慎,拽错一个线头,就可能被拆得七零八落、分崩离析。

江河之大,源自细流;九层之台,积于寸土。只有注重各个环节的细微之处,才能让我们发现细节的美,从而把握住成功的每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