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力的训练方法(1 / 1)

我个人所接触到的所有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善于规划的高手。

我的营销部主管菲利希亚女士经常拍着桌子对下属大喊:“效率!效率!你难道没有用你的大脑思考吗?”哪怕被她看到下属只是打印文件的速度慢了一点,她也会愤怒地提出警告:“小心你的工资。”

我知道,菲利希亚的做法显然有点小题大做。但与此同时很明显的是,销售部的业绩在她的领导下,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而她的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敢浪费时间。

菲利希亚的做法,表面上看来是尊重时间、注重效率,其实最本质和深层的意义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规划。规划力的养成和运用,不只是在职场和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需要。只有这样,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才能够冷静处理。

怎样才能锻炼好我们的规划力呢?

1.从小事情的统筹计划开始

你可以尝试着从做家务开始。比如你现在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你需要做饭、洗衣、化妆、见客户、接孩子放学。那么,你要怎样安排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呢?最节省时间的做法不是一件一件地去完成,而是要合理统筹,同步进行。

2.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优先顺序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规划其实就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完成每一件事情,他们所理解的并不是规划,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已。比如,很多人在看报纸的时候,习惯从第一页开始,一页页翻下去,花费了大半天时间,却仿佛什么都没记住;同样是读这份报纸,有计划的人会大体翻看一下重大时事新闻,再优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最后有闲暇时间再去翻看其他内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获得的信息却截然不同。

3.设定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状况

你可以构想一个完整的情景,并想象其间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当遭遇这种状况的时候,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应对,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规划能力。

4.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

这是规划力训练的第四步——角色分析。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你在家里是父母,在公司里是普通的职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认准自己的角色,努力地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5.对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

请把这些选项列在纸上,每一项都要有详细的分析。这些选项包括遇到的机遇、正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潜在客户、技能水平,等等。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一份最客观的评估表。

6.为你的目标设定原则

原则一:这个目标是客观的,而且属于我自己。原则二:这个目标具有可行性。

原则三:这个目标是具体的,并且可以衡量评估。原则四:这个目标必须有期限设定。

原则五:有书面的、详细的实施步骤。

7.制订可行策略并进行归类

为计划做好可行的策略准备。对于重要而且比较紧急的事情,尽量使其向重要但是不紧急的状态发展。而对于那些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情,要尽量减少。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就要学会忽略。

8.控制开销预算

这很重要,一个不断吞噬时间、精力和占用过多资源的计划,就像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无底洞,它会最大限度地拖累你,直到把所有资源耗尽。某种程度上,这与过程差错和追求完美有关。不管你多么想要这个计划尽善尽美,都请一定严格控制开销和预算。简单来说,一切都要物有所值。

9.执行与监控

这是一项计划中最关键的步骤。执行不到位,再完美的计划都是空谈;监控无力,会使执行过程充满错误和漏洞。

10.时间管理原则

每天都为自己列一份清单,上面记录每天重要的事情。确定好事情进展的顺序,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坚持每天都这样做。

11.请遵照计划行事,避免拖沓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指出,办事拖拉的人通常有以下四种心态。

第一种,过于自信。这类人总会说:“着什么急啊,时间还早着呢!我肯定能完成的。”他们不会考虑其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所以,一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往往需要花上一整天。

第二种,没有工作热情。完成工作后也不会有什么愉悦的心情。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常常厌倦工作、没有**、厌恶高难度工作、人际关系差。他们在接手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充满了埋怨,怀着这样的心态,工作也是拖一天算一天。

第三种,对可能获得的奖励期望值低。大多数时候,我们完成的工作所能得到的回报都是固定的,基本上都在我们的预期中,只有少数工作能给人带来高回报。所以,人们就习惯了“早做晚做,都只能拿那些薪水”的想法,这无疑也会导致拖拉。

第四种,经常性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这类人总是做着一件事的同时还想着别的事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拖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做好短期规划。如果你办事拖拖拉拉,不妨尝试把工作分成几个阶段,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完成。这样就会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有把握,同时也不容易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