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时间的维度(1 / 1)

一个人经由强悍的隐忍力迈向成功的过程,开始于一个独特的自我定位,而后要经历痛苦的取舍和持续不断的坚持,数年之后,方能收获累累果实。

我们面对更多的是或明或暗的机会,它们并不那么清晰可辨。这些机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均等的,能否抓住它们,实现突破,就看你敢不敢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资本押在上面。

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成功的渴望,希望将现在的精力与时间投注到未来的成功上。但是,押宝无疑又是十分痛苦的。最大的痛苦不是过程中的艰辛与等待,而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守到“拨云见日”之时。为了避开这些痛苦,绝大多数人宁可放弃机会,去过平庸的日子,也不愿意忍受那份等待中的煎?熬。

成就“伟大”的孤注一掷

如果有一条前途茫茫的创业路和一条官运亨通的坦途同时放在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他立即被分配到安徽统计局工作。与现在不同,那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备受尊崇的年代。史玉柱的工作成绩十分突出,1986年,安徽统计局将他纳入干部第三梯队,并委派他到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之后,史玉柱将一帆风顺地晋升成为处级干部。在很多人看来,史玉柱的将来是官运亨通的坦途。然而,到深圳后,接触到高科技软件开发技术的史玉柱萌生了创业的冲动。

放弃前途无量的国家储备干部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前途难测的创业者,不得不说这个选择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即便有十足的创业**,一般人也绝无此等魄力。尽管遭到了领导和亲人的一致反对,史玉柱依然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决定:辞职,创业。

史玉柱的选择绝不能用冲动和**来解释。技术出身的他对大时代、大环境有充分的敏锐度和把握,他将“汉卡”(一种桌面排版印刷软件)视为创业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汉卡”市场凸现出来的巨大需求,正是史玉柱选择创业的最大驱动力。当时,电脑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使得“汉卡”软件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市场上至少有三十家公司在做与“汉卡”相关的业?务。

在史玉柱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恰好是“汉卡”市场成熟的时期,很多做“汉卡”的高科技公司都赚了大笔的利润。与此同时,中国的印刷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期,中小型印刷厂不断涌现,它们刺激了印刷排版系统的需求。为顺应市场需求,史玉柱自己开发了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它具有当时大多数公司的产品无可比拟的市场优势。

基于这些考虑,史玉柱在深大研究生毕业后立即辞职。在“众叛亲离”的压力下,他带着自己读研究生时开发的产品来到深圳。

手中仅握有筹集到的四千元人民币的他,承包下了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这个部门非常简陋,只有一张营业执照,没有任何与电脑相关的设备。如何向客户演示、宣传产品,成了他最大的困难。

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当时深圳的电脑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也要八千五百元,史玉柱给电脑商家加了一千元的价,条件是推迟付款半个月。他如愿赊得了一台电脑。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他想到了做广告,但是,他没有广告费,于是便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付款期限是广告刊登后的十五天。

孤注一掷之后的煎熬与等待开始了,前十二天,他一个软件也没有卖出去,分文未进。第十三天,广告的效果体现了,他收到了三笔汇款,收入一万五千八百二十元。短短两个月之后,他赚得十万元。出人意料的是,史玉柱又进行了更大的赌博,他将十万元全部投入了广告。四个月之后,史玉柱收入近百万元。

尽管这段近乎传奇的故事如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试想一下,假如当时十五天过去,史玉柱没有收到任何预付款,或者收来的钱不够支付广告费又该如何呢?史玉柱回答道:“我对市场和自己的产品有绝对的信心。”史玉柱敢于放手一搏,凭借的是十足的信心。

一百万成了史玉柱新的创业起点。1991年初,他带着自己的产品离开深圳赶赴珠海开启新的创业之路。他大胆地宣布:“巨人公司要成为中国的IBM,成为东方的巨人。”

在新的创业征程上,史玉柱继续押下赌注。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巨人公司向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发出诚挚的邀请,只要订购十块巨人汉卡便可以免费来珠海参加巨人公司的销售订货会。这一决定做出之后,全国各地有两百多位大经销商纷纷来到珠海。尽管现在来看,两百多人并不是很大的规模,但在1991年这是一个很轰动的举动。就这样,史玉柱以低于一百万元的代价,成功地为巨人搭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销售连锁网络。

营销通路的迅速打开,使得巨人汉卡的销售极为顺畅。1991年,巨人公司获纯利一千多万元。在此期间,巨人相继开发出各种产品。第二年,巨人成长为资本过亿、备受关注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史玉柱赌无不胜的创业经历,看起来非常传奇。他的博弈建立在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和把握上。他在创业的每一步谋划上,都有深刻的考虑,无不是谋定而后动,没有一步踏空、踏错。这就说明,他的赌博不是单纯的冒险行?为。

很多成功者都跟史玉柱一样,他们都是在认知全局的前提下,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做出看似大胆的赌一把的行为,从而取得惊人成功。

也就是说,我们在赌一把时,一定要认清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把握好时间限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则,我们所做的就纯粹是赌徒行为。

分析不确定的因素

我们带有赌博性的决定中,肯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第一,对环境判断的不确定性。环境是任何决策的先决条件,外部环境如果没有按照主观分析的趋势发展,决策实施中赖以存在的基础就会发生动摇,导致溃败。对环境判断的不确定性源于我们的信息不完备、主观分析能力差,以及环境的突变。

第二,对自身发展控制的不确定性。这里指的是个人或企业的执行能力,如果自己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资源积累不能与产出相匹配,或者自我控制不力,都会造成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

第三,竞争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手的战略定位很可能与我们相近而形成冲突,这都造成了竞争博弈的不确定性。

我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非会同时遇到三种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企业而言,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承认,企业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这就说明他们的战略制订中不存在太多竞争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关键还是看自己对环境,特别是对环境变化趋势的判断是否准确,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是否准确。例如,IBM最新的大战略就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就说明成功取决于他们自己能否引领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与其他对手竞争的问题。

所有的博弈都是因为有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我们要明确不确定性的存在,但也不要过于担心它的不可捉摸性。实际上,我们只要能与史玉柱一样,把握外界环境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就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正确把握自己的价值和标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练就透过复杂问题看到本质的思考方式与能力。很多博弈的失误并非因为数据和信息收集不够,而是因为没有把握事情的本质,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我们的心态有很大关系。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都是我们心态上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始终保持一种谦逊客观的态度,这种不确定性是完全可以掌控或彻底消除的。

因此,尽可能地降低博弈的风险,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自己,不断洞悉环境变化中的确定因素,谨慎地做出选择。这样做虽不能完全化解风险,但“赌”的成分已经大大降低。

个人博弈的时间维度

暂不讨论博弈的问题,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世间万象。如果我们能认真地观察市场上流行的书籍,就会发现,书籍大体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种侧重于关注外部环境。比如,《气场》、卡耐基系列、《阿米巴经营》,等等。这些书籍告诉我们如何打理和改造自己,适应外部环境。

第二种则是侧重于时间与进程控制的书籍。有《时间管理》《七个习惯》《自控力》,等等。这些书告诉我们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

第三种则是关于性格与文化。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情商》《圣人曹操》,等等。这些书教我们如何塑造个性,形成文化。

正是个性的差别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我们大家千差万别的人生与成就。

时间、性格和环境构成了人生的三个重要维度。这三个维度若能统筹起来,形成合力,产生共振,就能够帮我们铸造成功。否则,个体将处于散乱不堪或茫然无措的状态下,看似忙忙忙碌碌,却终将一事无成。

举例来说,有的成功学家,过分关注外部环境,努力使人的个性与环境相匹配,将成功学弄成了累人的条条框框。还有的人,过分关注时间控制,倾向于把握时机,成了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也有人活在自我的性格中,不了解周遭的环境变化,也不注重当下。

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一定的,个性也相对稳定,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时间、个性与环境三者中,时间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只有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发挥才智,适应环境,生命才会有明确的意义。

这就告诉我们,个人博弈一定要重视时间这个维度,否则我们就真成了拿青春赌明天的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