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差异的价值:让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你(1 / 1)

魅力 苏大卫 759 字 7天前

制造形象差异的价值,其实就是创造不同和亮点,以成功地推销出自己。这是帮助你获得更多关注的重要步骤。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红色的灯泡悬挂在无数白色炽光灯中间的效果,人们第一眼就能发现它的存在,那些白色的灯泡只能承受与自己的同类浑然一体、无法识别的痛苦。

科学家早就研究发现,人们经常凭借记忆中的印象去判断对方。这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同样广泛。比如,头脑记忆对于高级管理者的人事选择和提拔有着巨大影响。如果决策者要考虑提拔一个人,那么他们的脑海里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可以供他选择的对象:那些凭借超强能力脱颖而出的人,以及他平时十分熟悉的面孔。

也就是说,此时影响他选择的因素只有两种:

1.实际能力打动了他。

2.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司面前展现出过硬的工作能力,当然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假如你的能力没有优秀到这种程度呢?你就要考虑形象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实现了所有目标,但你仍然没有得到提升,那很可能是你根本没有在形象方面去推销自己,或者是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制造形象差异的目的就是,你应设法引起别人的注意,让他可以看到你全方位的优秀。就像一面反光镜,借助这面镜子,你能将强烈的阳光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再反射到他的眼睛中,让他马上关注到你。

有人问我:“是不是我在穿着上突出个性就可以了?”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形象差异的制造,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然后去牢牢地抓住机遇,而不只是突出个性就可以了。你必须注重场合,时刻警告自己,绝不可挑战环境、职位、身份和场合对你的要求。越过红线的后果是谁也无法挽救的。假如你穿着一身朋克风格的服装出现在高端的商业场合,即便你制造了充满个性的轰动效应,又能怎么样呢?每个人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你了,但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充满了嘲笑。

在华尔街,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彼得·林奇的公司需要招聘一名证券分析顾问,他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面试。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上百人来到他的办公室面试,在面试官那里通过初试的每个人资历都极其完美,无懈可击。但是彼得·林奇对这些人没有兴趣,他从被面试官淘汰的简历中选择了一个资历很一般的人。“老板,您为什么选他呢?”

“因为他给我的印象最深。”彼得·林奇面无表情地回答,“他知道如何包装自己,这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这样的眼光,因为我们干的就是包装股票的生意。”

我注意到,在形象包装方面,许多人都过于谦虚了。多数人选择了隐藏光芒,而不是尽可能闪亮和突出。我在美国总是注意到,凡是华人员工,在形象方面都特别低调含蓄,和公司内的大多数同事保持一致,尽可能地让自己不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假如哪天不小心成了形象方面的主角,他们甚至会觉得很恼火,对此忐忑不安,生怕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人物,遭到背后的议论。

重视心灵方面的内涵和行事低调,固然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美德,但适当的形象品牌的营造,有利于实现内外品质的结合。这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魅力”的形成不只是心灵的提升,它在外在一定会体现为得体和富有亮点的形象。

你不要总是将“含而不露”视作一种美德,自认为优点、成绩和才能一定会被别人发现。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前提是你得让人发现你埋在这儿,而不是让大家觉得你这儿是一片毫无价值的荒芜之地。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羞于包装自己的形象,被动地等待伯乐来发现你。即使你自身拥有傲人的资本,也需要表现出来,否则你自身的优势只能淹没在自我保护之中。形象差异的制造,形象地说,就像孔雀开屏,在“动物园”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让人第一眼就看到你,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