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差距(1 / 1)

魅力 苏大卫 1256 字 8天前

我在美国曾经有两位商界的朋友,有着十几年的友谊。两个人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来到美国的,既是老乡,也是同行。如今,他们仍然在同一个行业密切合作。他们之间的对比颇有戏剧性。

一位朋友只知道赚钱,口头禅就是:“做生意就要赚钱,不然这么忙碌为了什么?”另一位朋友拥有建设一个商业世界的梦想,关注产业链,关心公司文化的建设,总是舍己为人,自己穷得叮当响。

十年前,赚了很多钱的那位朋友,不断地嘲笑这位除了信仰什么都没有的人,并且对我说:“苏,你看那小子,每天只知道谈理想,可是有什么用呢,不如多赚点儿钱来得实惠。我敢说,过些年,他一定会从自己的梦里清醒过来,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十年后,一切并未如他所料。我的另一位朋友由于多年来的出色工作,终于厚积薄发,一跃而成为了全美著名的电器生产商,而前一位朋友只能充当他的下级加工代理商,每年赚到的钱还不及他的百分之一。

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前者正是典型的商人,后者是一位拥有强大信仰的成功的企业家。

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信仰的差距

信仰的差距决定了商人与企业家之间在一个可见的时期内的收入差距。其原因不是赚钱的能力,而是对于盈利平台的建设。打个比方,两个人都想盖一座房子,第一个人不想投入,到处去捡砖头;另一个人则花了大本钱,去找好的砖厂为他生产质量最好的砖。开始阶段,第一个人不费什么成本就拥有了很多砖;另一个人却花得两手空空,也没见砖头生产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砖厂为他量身打造的好砖一车车地运来,一座精美的房子拔地而起。可是第一个人呢?他捡来的砖块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根本建不出这么漂亮的房子,只能堆一间仅够容身的简陋小屋。

商人多追逐的是短期利益,只会用利益来衡量做事与做人的得失。企业家则追求长远的利益,特别是那些负有社会责任的利益。他们为了团队的共同富裕而努力,行动中带有真诚的使命感与卓越的价值观。

一个人能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他建立了一家企业,也不是因为他在生意场上获得了不错的成就,更不是因为他的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而是因为他具有正确的信仰。

企业家往往少说多做,是典型的实干主义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的不仅是对企业的责任感,还有对社会以及他人的责任感。很多人认为,企业的最终追求就是利润最大化。这其实是一个极端错误的观点,它是一种无法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思想。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企业家既是智者,也是仁者,他们的内心自始至终充满宽容与善良。他们绝不会只做表面文章,不会在大众面前一套,私底下却又是一套。多年来,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以及对宇宙的看法,在一定的高度上铸就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也不只是追逐具有实际意义的某种利益,更是为了实现埋藏在灵魂深处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仅是办好一个成功的企业,而且企业本身为他们带来内心的宽慰与责任,使他们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并愿意为之奉献一切,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企业家的伟大之处。

商人和企业家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两者的价值观不同,思想境界有高下之分。商人可以成长为企业家,但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异常艰辛,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商人虽多,但真正的企业家少之又少。企业和成就的大小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他们的区别永远停留在心灵的深处,是信仰决定了这两种人的差距。

商人,企业家两者的不同

第一,商人与企业家一样,他们都需要考虑利润。不过,商人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在当前商业环境下找到正确的盈利模式,获取利润。他们将对市场的敏锐判断与现实机遇完美结合,从而为赢得更多的利润开展商业行为。与商人不同,企业家考虑的是处于变化中的商业环境,他们对市场有超强的洞见力和预见性,据此为企业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二,企业家管理企业时,会给企业持久地注入精神资源,而不只是在生意层面上运筹帷幄。也就是说,企业家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为企业打造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独特的、具有深远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虽然企业文化可能并不是完全来源于这家企业,但它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企业克服困难、实现成长。企业文化将长久地存在,其生命往往比企业家本人还要长。

第三,企业家的成功依赖一套完整的人才机制,而商人的成功更多地依靠本人或亲友的支持。因此,企业家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对待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企业家本人可以不是专业的人才,但他一定能帮企业的人才成长,并使他们脱颖而出。

第四,商人大多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驱动企业长久发展,他本人一旦脱离了企业,曾经的团队和这个平台将陷入危机,甚至垮掉;而企业家个人的形象、魅力与企业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他在离开公司前为企业建立的出色的公司管理制度,是企业家为企业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也是企业最终能长久存活下去的根本保证。

传播价值观比赚钱重要

初入商场的商人——那些有志于做一番事业的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价值观重要?赚钱与价值观,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呢?

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企业,作为一个想投资赚钱的人和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我们当然必须考虑利润。因为企业没有了利润,也将没办法生存,这是铁的事实。不过,如果你只盯着利润,置消费者的需要和利益于不顾,则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自身根本无法盈利。其实,企业领导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为他们服务。

如果你本着利润至上的宗旨去开展商业行为,当自身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发生矛盾时,就不可避免地做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来,而最终必将损害企业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宗旨的企业,遇到同样的矛盾时,宁可暂时少赚些钱甚至做赔本的买卖,也要处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当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更多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再尽心尽力地为公司的生存发展而奋斗时,企业的危机便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的觉悟、境界异常重要。同样的,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赚钱的观念其实比赚钱本身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