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自黑”这件事,我想到前些天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档主持人大赛节目,当时出现一个小插曲,一名选手被淘汰出局,她很伤心,但是在全场观众面前,她强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
这时主持人告诉她说:“不要忍着,哭出来吧。憋着容易把眼睛憋小,我从小就刚强,有眼泪就憋着,所以就把眼睛憋小了。”此话一出,全场哄笑,连那位选手都被他逗笑了。
之所以有这个效果,是因为这位主持人本身就以“小眼睛”而著称,名字我就不提了,相信大家都能想到。为了安慰失利的选手,他不惜拿自己的“小眼睛”来自嘲,既为选手的哭泣找了理由,还能让观众听来兴趣盎然,忍俊不禁,可谓一举两得。
这位主持人之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其中就与他善于拿自己开涮、制造幽默有关。其实,在生活中,“自黑”这件事如果运用得当,很多时候能够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曾经有位学员小伟就跟我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
他是一位保险推销员,有一次去拜访一位好不容易才约见的客户,没想到那位客户非常冷淡,对热情递上名片的他视而不见,接过名片之后就很随意地扔在一旁,根本没有仔细看。
小伟一下子就觉得场面有些尴尬,只好硬着头皮把之前准备好的开场白说了一遍。
这时客户头也没有抬,眯着眼睛慢条斯理地说道:“上次来拜访我的保险推销员,好像也是你们公司的,他在我面前讲了足足一个小时,讲得口干舌燥,我也一样拒绝了他。今天同意见你,只是想当面告诉你,我肯定不会买保险的,以后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
小伟告诉我,当时他望见对方不屑一顾且十分傲慢的样子,心里就知道,这次肯定遇到难啃的骨头了,想签下这张单子,机会渺茫。可是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拜访机会,他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索性转变策略,冒险一搏。
这时他留意到客户的身材非常魁梧,跟自己比较矮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于是灵机一动,大大咧咧地说道:“是吗?我那位同事说了半天都没有打动您,我想他一定是因为他的形象不如我吧!”
原本都不正眼看他的客户听到这话,吃惊地抬起头盯着小伟:“你说什么?上次那位仁兄可比你的形象好多了,起码个头都比你高得多!”
“可是个子矮也是身材的一种呀,常言道浓缩的都是精华,上次那位同行肯定没有给您讲出保险的好处和精华所在,我今天只需要他一半的时间,给您讲一个‘浓缩版本’的业务介绍,保证不浪费您的时间!”
客户被小伟不惜自黑的幽默逗乐了,笑着说道:“哈哈,你这个人说话还挺逗,那你给我讲一下吧,我给你半个小时。”
小伟随后真的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说服客户给孩子买了一份保险。
面对客户故意为难自己的情况,小伟没有退缩,而是以一种“自黑”的幽默方式化解了尴尬,让客户刮目相看,从而也为自己推销保险做好了铺垫。
如果小伟没有想到“自黑”这一招,面对客户冷漠的态度,也许他早就心灰意冷地退了出去。然而,正是小伟的机智,让他选择以这种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尴尬,并成功地引起客户的兴趣,最终达到让客户买保险的目的。
有高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严肃的问题,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来解决。”自黑就是一种轻松的沟通方式。作为幽默的一种方式,自黑既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境界。如果大家留意,就会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达到这种境界的“高人”。
比如我的一位讲师同事,虽只有40来岁,头上却大多秃了,仅剩下几根短短的头发在倔强地站着,据说经常有人在背后叫他“秃顶”。我的这位同事不但不气不恼,还经常在同事之间拿自己开玩笑:“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在培训课上,他也曾自嘲道:“我这人上课有个好处,如果教室光线不好,我随身携带一电灯泡。”
可想而知,这位讲师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他的课程可以说是场场爆满,所有的同事都羡慕得不得了,尤其是我。
“难道他们不担心这些自黑有损自己的形象吗?”不少人心中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么,我首先要问你个问题:如今社交网络发达,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晒自己做的“黑暗料理”,或是分享自己所做的脑子短路的事情,比如往牙刷上挤洁面乳刷牙、坐公交车居然坐反了方向等,总之是他们懒懒的、笨笨的一面。而当你看到身边朋友发的这些东西时,你会因为这些糗事而看不起这些朋友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相反,这样的人还相当受欢迎。大多数的人对这些行为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更接地气,莫名地招人喜欢呢!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意外。因为我明白,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博得他人好感的,并不是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人,反而是那些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敢于拿自己开玩笑的人。
对于那些敢于坦然自黑的人,我们会觉得对方很可爱、很真诚,富有人情味儿,愿意和他们交流沟通,乃至成为朋友。
在我看来,“自黑”的人内心都比较强大,来自勇敢者对语言的驾驭,正如一句话所说,“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不足为别人增添笑料的人,才最勇敢”。
现实中,真正能做到“自黑”的人少之又少,你若想成为其中之一,就要注重培养豁达的胸怀、乐观的境界、超脱的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