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美国实际上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腾飞的。这是一个学习、借鉴、赶超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世纪初,随着初中教育的普及、工业化的推进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贯彻教育公平的原则,美国打破了高中教育实行普职分离的双轨制模式,建立了一种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导向的新教育制度——综合中学。综合中学制度的出现,开创了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整合在同一学校中的先河,联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改变了以初中升学分数作为学生普职分流以及确定未来职业方向的做法,保障了教育的公平。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出台,标志着综合高中在美国的确立。
美国综合高中创立的时代背景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物质保障
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世纪末,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强国,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开始感受到这个新兴国家的强大。经济欣欣向荣,产业不断升级,社会日益民主进步,便是这一时期美国的国际形象。随着前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产业工业化对技术工人的数量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对技术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综合高中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需求驱动和物质保障。20世纪初期,传统高中以博雅教育为主,主要为上层阶级服务,而随着工业化运动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加上实用主义思潮的滥觞,使得改革高中教育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17年美国《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促进了职业教育在美国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引入使中等教育的实质与内涵发生极大的变化,中等教育的功能开始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学术教育不再主导中等教育,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存的局面得以确立。如果在一个国家里,可以形成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存的局面,那么,二者同样可以在一所学校里并存,而这正是综合高中产生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法理基础。当然,这种法理基础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没有经济的大发展,不可能萌生出综合高中这种新的学校类型。
(二)教育民主,政治诉求
在现代社会,职业(专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普通教育又是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社会需要有良好素养的公民,并为这些公民在各阶层的流动提供机会,产业部门则需要合格的从业人员,并期待这些人能够不断适应技术升级的需要。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如何打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桎梏,通过教育革新有望整合这一矛盾,而综合高中就是这种教育革新。综合高中从一开始就迎合了教育民主化的政治诉求。20世纪中叶以后这种政治诉求似乎变得更为强烈。众所周知,苏联卫星率先上天,引发美国对中等以下教育学术性不足的质疑,综合高中的设置首当其冲。但人们更关注综合高中所体现的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
随着美国逐渐普及高中教育,如何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成了当时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公立学校是所有人共享的学校,应该给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综合中学的目的就是保障教育的公平与民主,在学校里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期望进行分流培养。综合中学的“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不同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二是给所有学生提供各种可选择的课程,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综合高中可以打破人为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的流动与社会公平,同时又可以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这是综合高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基础。没有对民主与公平的追求,也是不可能萌生出综合高中这种新的学校类型的。
(三)高中普及,多样选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初中教育得到普及并开始延伸到高中教育阶段,以前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制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一方面,受欧洲教育传统的影响,重学术知识的教学、轻职业技能的培养,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双轨制的学校制度,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与美国倡导的民主平等精神不符,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学校制度,把所有的课程都组织在这种学校制度之下。因此,综合中学成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首选。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置的状况难以令美国公众满意,人们不再满足非普即职的高中选择模式,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一种具备多种功能,并且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的新型高中——综合高中就应运而生了。这是综合高中产生与发展的教育基础。可以说,假如教育不普及或普及没有延伸到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这种新的学校类型同样不可能萌生。
(四)个性发展,以人为本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高中非普即职的二维结构严重影响了学生选择的自由。非普即职的二维结构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别成为相互独立的体系,学生一旦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意味着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职业和生活选择,这种过早分流的教育既违背人们的意愿,也违背了美国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
人本主义思想是美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关注人的需要,强调个性发展,这种思想广泛的传播与认同,促进了中等教育的改革。1918年,由金斯利(Kinsley)领导的美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表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了高中教育的标准类型。这是综合高中产生和发展的人性基础。美国的这种思想理念和国家精神,催生了这种新的学校类型,并在它遭遇困难时给予细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