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损伤事故经常发生,常见的伤害类型有扭伤、擦伤、滑倒跌伤、刃器刺伤、断肢伤与断指伤、压砸伤与外物砸伤、坠落伤、机器伤、撞击伤、严重伤害等。根据伤害种类的不同,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
1. 铁钉扎脚
在建筑工地上,铁钉扎脚是常有的事,其特点是小而深,加上铁钉往往生锈或带泥污,如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发生破伤风或严重化脓感染。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拔出铁钉,可顺着铁钉扎入的方向小心地将它拔出,拔出时用力要匀,不要左右晃动,以减少周围组织损伤。铁钉如断在伤口里,应立即停止行走,以拇指、食指固定在原处,迅速抬送医院手术拔除。如果铁钉已拔出,可用力在伤口周围挤压,挤出淤血与污物,以减少伤后感染。
(2)尽快清洗伤口,较浅的伤口可自行处理,先用流水或温盐开水洗净伤口,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手帕包扎。
(3)最好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前先做好过敏试验或采用脱敏注射法,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2. 割破手指
手指割破多为刀、斧、镰或玻璃等所致。自救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迅速止血,用另一只手使劲捏住受伤手指根部的两侧,几分钟后伤指可自动停止出血。
(2)清洁伤口,可用凉开水冲洗或直接在自来水下冲洗,有油泥、污垢的伤口应用棉花或海绵蘸肥皂液将污物洗去。
(3)小而浅的伤口可涂些红药水,也可将“创可贴”贴于伤口处;如伤口仍有渗血,可外敷云南白药,再用干净纱布或手帕包扎。
(4)伤后1周内尽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 滑倒跌伤
滑倒跌伤在建筑工地伤害中较为常见,由于外伤力小,创伤相对较轻,易形成患侧肢体骨折等损伤,一般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
处理:检查伤情;用木板临时固定伤肢;呼叫车辆将伤者送往医院急诊。
4. 刃器刺伤
刃器刺伤的轻重与刺伤部位、伤口深浅及大小有关,如刺伤胸部,可损伤肺及胸腔造成血气胸;如刺伤心脏可使心脏停止跳动,迅速死亡;如刺伤腹部,可引起肠穿孔、小肠脱落出来;如刺伤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轻浅刺伤,先包扎止血,后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2)刺伤胸背、头部,如果刺伤的刃器仍插在伤处的,切不可立即拔出来,以免造成大出血,应将刃器固定好,并将病人尽快送到医院,在做好手术准备后,妥当地取出刃器。在转送途中刃器四周以衣物或其他物品围好,绷带固定,注意保护,使其不得脱出或造成再损害。如果刃器已被拔出,胸背有刺伤口,伤者呼吸困难,应按住伤口,用消毒纱布或清洁毛巾覆盖伤口,外加不透气塑料膜,以密闭伤口;头部受伤者有伤口出血,应给予包扎止血,有条件的患者可吸氧,尽快送往医院急诊。
(3)腹部刺伤者如刃器仍留在伤口上,切忌立即拔出来,应固定好,一并送往医院;如刺伤中腹,导致肠管等内脏脱出来,切忌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内,否则会增加感染机会,而应该在脱出的肠管上覆盖消毒纱布,再用干净的盆或碗倒扣于伤口上,用绷带或布带固定,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并使伤者双腿弯曲以缓解腹部张力,同时禁饮禁食。
5. 断肢伤与断指伤
断肢伤与断指伤只要在现场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在伤后6~8小时内通过手术进行断肢(断指)再植,恢复断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是有可能保存肢体(指)的完整功能的。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必须对断肢(指)的残端进行止血,用干净纱布对伤口加压包扎,尽量不用止血带止血,以免给断肢(指)再植手术造成困难。
(2)就地取材,用夹板将残肢固定,以免运送途中加重损伤。
(3)找齐断肢(指)残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手帕等包好,装入干净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然后放入盛满冰块(或冰棍)的容器中,如无冰块,可用冷水代替,但注意塑料袋切不可漏水,同时注意切忌将断肢或断指直接放在水中或乙醇等消毒液中,更不能用热水袋保温,否则会使组织坏死、失去再植的条件。
(4)经上述妥善处理后,应以最快速度将伤者送到有条件进行断肢(指)再植的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丢弃血肉模糊的指、趾和肢体。
6. 压砸伤与外物砸伤
压砸伤与外物砸伤多表现为脊柱、双下肢受伤,部分患者合并胸腹及头颅损伤。
处理:不要随意搬运伤者,拨打120急救;检查伤情,脊柱损伤应按脊柱骨折的搬运原则转运;下肢受伤可就地取材,用夹板固定受伤下肢;如合并胸腹部损伤,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7. 坠落伤
从高处坠落致伤,伤情与坠落高度和人体先着地的部位有关,各部位着地伤害有着各自的特点。
处理:检查伤情,不乱搬运伤者,拨打120急救;初步止血、包扎、肢体固定;昏迷伤员按昏迷的抢救原则处理;怀疑脊柱骨折,伤员上下担架应由3~4人分别抬住头、胸、臀、腿,保持动作平稳一致,避免加重伤情。
8. 机器伤
机器伤多造成伤害肢体开放性损伤,甚至皮瓣脱套、大片软组织缺失,开放性骨折并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很高,大量失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部分病者有胸腹损伤。
处理:伤情危急,拨打120急救;受伤肢体马上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记录使用时间),就地取材,用夹板固定受伤肢体;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将伤者送往医院。
9. 中暑
中暑是由于体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或因阳光直射头部导致脑组织受损的急性过热疾病的总称。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带,安静休息。
(2)轻症的可给清凉饮料,高热的迅速物理降温,冰水或酒精擦身,头、颈、腋下及腹股沟处可置冰袋,或立即送医院。
10. 溺水
溺水者被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换气障碍而窒息;也可因反射性气管、支气管**或污泥、杂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
主要表现:患者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腹部常隆起,伴胃扩张。
溺水者自救:不熟悉水性者遇溺水,心中不要惊慌,尽量取仰卧位,头部探出水面后深吸气,以改变人体与水的比重,使身体能浮出水面,四肢不要乱动以免加快身体下沉。熟悉水性者如在水中突然发生下肢抽筋,要保持镇静,同时用手将抽筋的下肢用力向背侧弯曲,解除**,然后仰泳向岸边游去。
处理:首先检查有无呼吸、心跳,如无,控水时间不宜过长。
(1)将患者从水中救出后,迅速解开患者衣带,清理口内污物。如口紧闭,可将下颌推向前,使其张开。急救者一腿跪下,另一腿向前屈膝,将患者腹部放在膝上,呈头低位,并按压患者背部使水排出。
(2)进行人工呼吸,电话呼救120。
11. 触电
触电急救应做到:迅速脱离电源,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救治方法、动作必须准确,并且坚持救治。
处理:要根据触电者受伤害的具体情况,对症救治,并立即请医生到现场抢救。若触电者神志清醒,受伤害不严重,可让其就地平躺休息,不要走动或站立。若受伤害很严重、神志昏迷、呼吸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时,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如心脏已停止跳动,应用人工心脏按压法救治。
在抢救过程中,禁止采用掐“人中”、浇冷水、摇晃身体、高声喊叫等错误做法,也不得轻易使用“强心针”等药物。
12. 烧伤
烧伤是由热、电流、放射线及化学性物质等,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
处理:迅速脱离致伤源。火焰烧伤时,应立即卧地慢慢滚动身体灭火,或脱去着火的衣服,附近有水源的可迅速接近水源灭火。切勿奔跑、喊叫、用手扑火,以免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手部烧伤。沸水或热液烫伤时,迅速脱去浸渍衣物。烧伤或烫伤后及时浸泡在冷水中,亦可用冷水局部湿敷,能防止热力继续损害组织,减少渗出物,减轻疼痛。冷疗须在受伤后半小时内进行。浸泡或冷敷时间约为半小时,直至伤处离开浸水无痛觉方可再去找医生或用药等。冷疗不适合大面积受伤者,冷疗时不能用手去搓伤处,以免损伤皮肤。酸、碱或腐蚀性化学烧伤,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生石灰烧伤,应先除去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磷烧伤时应迅速将创面与空气隔绝,防止磷继续燃烧,应尽快除去磷颗粒,可将创面浸在流水中清理。
13. 冻伤
冻伤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
处理: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送往医院抢救。冻伤发生后,治疗较困难,要以预防为主。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
14. 晕厥
晕厥主要是因一时性大脑缺血而致的瞬间知觉丧失,发生原因较多。特点是突然发生,很快消失,数秒后可自动恢复。要注意与昏迷进行区别。
症状:发作前,病人一般无特殊症状,或自觉头晕、恶心,很快即感眼前发黑,全身软弱无力而倒下。此时,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细而弱,血压下降。以上情况,持续时间很短。
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等。
15. 气体中毒及窒息
(1)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场所进行救护的人员一定要佩戴可靠的防护装备,以防救护者中毒窒息而使事故扩大。
(2)立即将中毒者抬离中毒环境,转移到通风处,取平卧位。
(3)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妨碍呼吸的黏液、血块、泥土及碎石等除去。使伤员仰头抬颌,解除舌根下坠,使呼吸道通畅。
(4)解开伤员的上衣与腰带,脱掉胶鞋,但要注意保暖。
(5)立即检查中毒人员的呼吸、心跳、脉搏和瞳孔情况。
(6)如伤员呼吸微弱或已停止,应给伤员带苏生器,有条件时可给予吸纯氧。有毒气体中毒者不能做人工呼吸。
(7)心脏停止跳动者,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8)呼吸恢复正常后,用担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
16. 毒蛇咬伤中毒
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冲洗伤口、局部降温、绑扎伤肢、药物治疗、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17. 地震
地震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地震现场的及时抢救,不仅包括严重的压、砸、土埋窒息的救护,同时更有烧伤、中毒、触电等一系列伤害,以及挤压综合征、各种宿疾的急性发作的救护。现场处理正确得当,能明显地减轻地震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清除异物。
(2)当事人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或其他危险品,尽可能地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被压。
(3)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4)保护和节约使用水和食物。
(5)包扎伤口。
(6)不要乱叫,保存体力和节约氧气,敲击求救,设法脱险。
地震躲避原则: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