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乒乓球基本技术介绍(1 / 1)

(一)持拍方法

1. 直拍握法

用食指第二个关节和拇指第二个关节扣拍的正面,虎口贴柄,其他三指弯曲贴于后三分之一上端(图4-5-1)。

图4-5-1 直拍握法

2. 横拍握法

虎口贴拍肩,拇指紧捏拍面,食指斜伸在拍的另一面(图4-5-2)。

图4-5-2 横拍握法

(二)准备姿势和基本步法

1. 准备姿势

图4-5-3 准备姿势

要点:两脚平行开立约比肩宽,提踵,两膝微曲稍内扣,站在近台中间偏弱手方,执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图4-5-3)。

2. 基本步法

(1)单步:以一脚掌为轴,另一脚根据来球的落点和线路向前、后、右移动,重心跟上。

(2)跨步:以来球同方向脚迅速跨出一大步,另一只脚跟着移动。

(3)跳步:在来球较快、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击球时,同一脚用力蹬地,使两脚离开地面,同时向前、向后、向右跳动。

(4)交叉步:在来球离身体远的情况下,先以来球反方向的脚向来球方向体前交叉移动,超过另一脚,另一脚随即向来球方向跟着移动。

(5)并步: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三)发球技术

1. 正手发奔球

(1)技术动作。

①将球向上抛起后,执拍手随即向右后上方引拍。上臂向后引拍时手腕要放松,拍面较垂直。

②当球从高点下降时,上臂带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挥摆,同时腰由右向左转动。

③在拍面触球的一瞬间,拇指用力压拍左侧,手腕同时从后向前使劲抖动。球拍沿着球的右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

④球离拍以后,由于具有强烈的右侧上旋,使球越过网以后向对方右角偏斜前进。

(2)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3)动作要领:抛球不宜太高,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2. 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2)动作要领: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3. 发短球

(1)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抢冲或抢攻。

(2)动作要领:抛球不宜高,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4. 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图4-5-4 正手发球

(1)技术动作:当球抛起时将球拍引至肩高,拍面稍后仰;球回落时,手腕和前臂向前下方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在拍触球时,手腕发力大于前臂发力,迅速下切,即形成强烈下旋球;而在触球的瞬间减少拍形后仰角度,并稍加前推的力量,使作用力线接近球心,即形成不转球(图4-5-4)。

(2)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3)动作要领:抛球不宜太高;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5. 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技术动作。

①一般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方向略偏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击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

②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下方挥摆,直握拍者手腕曲,横握拍者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左转。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为左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用力摩擦为左侧下旋球。

③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方顺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3)动作要领: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6.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技术动作。

①击球前的准备(以右手持拍为例,包括站位准备,抛球引拍)。站位左半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手腕稍内旋,使拍面几乎垂直,向左后方引拍,腰部略向左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左后方向右方挥动。

②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右上方挥摆。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击球中部向右上方摩擦会发出右侧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右侧下方用力摩擦侧面会发出右侧下旋球(图4-5-5)。

根据发球落点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

发球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腰部辅助。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③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上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特点: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3)动作要领: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图4-5-5 反手发球

7. 下蹲发球

(1)特点: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动作要领: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图4-5-6)。

图4-5-6 下蹲发球

8. 正手高抛发球

(1)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2)动作要领:抛球不要离台及身体太远;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cm)为好;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相同;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使球更具有威力(图4-5-7)。

图4-5-7 正手高抛发球

(四)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时,要根据对方发球的位置来决定自己的站位。如果对方用正手在球台的右侧发球,站位应偏右一些,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左方发球,站位应偏左一些。站位偏左或偏右是以回接对方发来角度较大的斜线球来考虑。站位不宜离台太近或太远。在接发球时,应该提前判断,可以根据对方的出手动作、来球弧度、身体动态对对方发球的路线、落点、力量、旋转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采用不同的移动和手法来接发球。

1. 接急球

对上旋球,左方急球不宜移动过大,可采用侧身回接,一般用反手推挡或用反手攻回接。右方急球用正手快带、快攻借力回接。

对下旋急球,用推或攻回球时,应使拍面稍后仰以增加向上发力。用弧圈球回接时,应增加向上提拉的力量。用搓球回接时,首先向后退一些,拍面角度不宜后仰太大,击球中下部向下发力以抵消来球的前进力。

2. 接下旋球

用搓球回接时,注意拍面后仰以增加向前上方的发力。用拉攻或弧圈球回接时,一定要增加向上提拉的力量。

3. 左侧上(下)旋球

对左侧上旋球,一般用推、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前倾,拍面所朝方向向左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侧旋;向前下方用力要相对加大,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右上方反弹。如用搓、削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下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加大拍面前倾角度,多向前发力,少向上提。

对左侧下旋球,一般采用搓、削回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后仰,拍面所朝方向向左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侧旋;稍向上用力,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右下方反弹。如用推、攻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上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注意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

4. 接右侧上(下)旋球

对右侧上旋球,一般用推、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前倾,拍面所朝方向向右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右侧旋;向前下方用力要相对加大,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左上方反弹。如用搓、削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下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加大拍面前倾角度,多向前发力,少向上提。

对右侧下旋球,一般采用搓、削回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后仰,拍面所朝方向向右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侧旋;稍向上用力,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左下方反弹。如用推、攻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上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注意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

5. 接短球

最主要是注意及时上前,以获得最适合的击球位置,同时控制好身体的前冲力量。接发球后要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次击球。要依靠前臂和手腕发力,同时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能,调节拍面角度、击球部位、击球时间和用力方向。

6. 接转与不转接

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7.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

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8. 接高抛发球

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

(五)攻球技术(分为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

1. 正手攻球

动作要领:判断来球,选好站位。手臂在腰和胯关节的带动下向后引拍于身体右侧方,前臂与地面几乎平行,上臂和身体夹角在35°~40°之间,球拍稍前倾。击球时,右脚蹬地、转腰,并向前移动重心至左脚。同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向左上方挥拍,手腕配合前臂旋转做内收,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执拍手及身体各部位迅速放松,随势挥拍至前额,立即还原(图4-5-8)。

图4-5-8 正手攻球

图4-5-9 反手攻球

2. 反手攻球

动作要领:站位近台偏左,两脚平行站立,身体前倾,上臂自然地靠近身体,引拍时,前臂与台面平行,肘关节自然弯曲,将球拍引至腹前偏左位置。击球时,前臂做外旋并稍加用力带动手腕向右前上方挥动,肘略往后,拍形稍前倾,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上部。拨球后,随势将球拍挥至右肩前,身体重心从左移至右脚,随即还原(图4-5-9)。

(六)推挡技术(挡球和推挡球的总称)

推挡球是我国近台快攻传统打法的独特技术。

1. 挡球

动作要领:近台中偏左站位,左脚稍前,屈膝提踵,含胸收腹,重心在前脚掌上,执拍手置于腹前。上臂靠近身体右侧,球拍半横状。前臂和手腕顺来球路线向前伸出主动迎球,上升期击球中部,拍面与台面几乎垂直,拍触球后立即停止,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图4-5-10)。

图4-5-10 挡球

2. 快推

动作要领:击球时前球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在前臂向前推送的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图4-5-11);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要恰当。

图4-5-11 快推

(七)搓球技术

动作要领:近台站位,左脚稍前,执拍手臂自然弯曲。击球时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慢搓应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快搓则击球的上升期(图4-5-12)。搓的转与不转,取决于作用力是否通过球心,作用力通过球心,球不转;如搓球时力量大,且球薄,旋转力量就强。

图4-5-12 搓球

(八)弧圈球技术(以右手为例)

1. 正手拉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稍大于攻球时距离,右脚在后,身体重心较低。执拍手沉肩垂臂,引拍至身体后下方,拍面稍前倾,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快速挥拍,根据来球旋转程度控制好拍形角度并找准击球时间。身体重心向左脚移动。拍触球时,右脚蹬地转体向左侧转动,迅速收缩前臂,发力要以腰、手为主,在来球下降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拉球后,球拍随势挥至头部高度,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上(图4-5-13)。

图4-5-13 正手拉弧圈球

2. 反手拉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准备击球时,身体重心下降,右肩下沉,球拍向下后方引至大腿内侧,球拍适当前倾,肘关节略向前顶出。执拍手要适当放松,手腕稍外展。球拍向上前方挥动,击球点在腹前方,触球时,身体向前方顶起,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快速发力带动手腕的扭动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拉球的高点,迅速还原(图4-5-14)。

图4-5-14 反手拉弧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