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乒乓球运动概况(1 / 1)

(一)乒乓球运动起源

作为中国传统的优势项目的乒乓球,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格兰,英文称“table tennis”,即“桌上的网球”。说明乒乓球运动是从网球运动演化而来的。而“乒乓”一词,则是会其声而来(打球时发出的响声)。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产生,还有一段趣话。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天气酷热。有两个青年到一家饭店吃饭,他们在一个舒适的小单间里吃得汗水直流,热不可耐,于是就拿起桌上的雪茄盒盖子当扇子扇。饭后无聊,一个青年又从地上捡起一个酒瓶上的软木塞子,用雪茄盒盖子当球拍,和同伴一起在桌上模仿网球对打起来。后来他们觉得这项活动挺有趣,比打网球方便得多,于是就介绍给其他人。“桌上的网球”很快就在英国流行起来,当地人用一种拍面上蒙着动物皮的像缩小的网球拍那样的拍子,代替了雪茄盒盖子,用硬而轻的胶质实心球代替了软木塞。

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人们又进一步改进球拍,用木头做成一种有长柄的梨状球拍,拍面上覆盖着软木或牛皮纸。这样打起来虽比那种小型网球拍顺手了,但是摩擦力仍很小,不能产生强烈的旋转,只能推挡和直扣,技术、战术都很简单。后来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拍,才使乒乓球运动前进了一大步。古德先生的这项发明也是偶然获得的。1903年的一天,他在参加伦敦乒乓球赛后回家的路上,感到头痛,就走到一家药店里去买药。当他走进柜台时,偶尔看见了找零花钱的胶皮盘子,顿时联想到自己的乒乓球拍子。于是他就买下了这个胶皮盘子,着手改革球拍。第二天,他就拿着新式的球拍继续参加比赛。结果对手很不适应,没打多长时间就被古德打败了。此事轰动一时,胶皮拍子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英国,也传到其他国家。1920年,英国人库特发明了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这种球拍摩擦力和弹性都比木质球拍强,可以打出旋转的削球和拉球,促使乒乓球技术、战术进一步发展。

差不多与胶皮拍出现的同时,乒乓球也有了很大的改进。1890年左右,英格兰一位退休的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从美国带回了作为小孩玩具的赛璐珞球,用它代替了实心胶质乒乓球。这种赛璐珞球分量极轻,弹性又好,再配上胶皮拍,选手们打来得心应手,攻防技术充分发挥,比赛更为精彩,使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1926年,伦敦正式举行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比赛,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此时的乒乓球运动已完全从网球运动中脱胎出来,有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器材和规则,而不再是在桌子上打网球。

(二)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 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我国乒乓球运动是在1916年开展起来的,早期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的教会参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乒乓球房,有球台9张,但一般市民无缘入内。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的乒乓球联合会和其他一些组织,不少球队纷纷建立,并于1923年首次举办了比赛。比赛采取对抗方式11人参赛,先胜6盘者为赢。同一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诞生,中国乒乓球运动从此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1935年、1948年曾举行过两次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成立。

2. 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展

(1)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领先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乒乓球运动,使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第20届世乒赛,到1959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容国团第一次夺得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标志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崛起。1961年我国主办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届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力争上游,一举夺取了3项冠军,包括争夺最激烈的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斯韦斯林杯。从此,我国乒乓球运动走到了世界前列,突出的成绩带动了全国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形成全国乒乓球运动热。1965年男女队共获得5项冠军,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震动了世界。

(2)70年代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

由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受到了一定影响,1971年脱离两届世锦赛的中国运动员重返赛场,参加了第31届世锦赛,在此次大赛中,中国队夺回了斯韦斯林奖杯,同时夺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

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开展了著名的“乒乓外交”,运动员的互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在技术上,欧洲选手已吸收了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创造了横握球拍,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打法。此时中国队在技术指导思想上也有所发展和创新,即在原有的“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转”字,直板正胶普遍增加了上旋球,随后1973年(32届世锦赛)至1979年(35届世锦赛)中国队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破弧圈球方面也有了新技术,挑选了一批队员改打直板反胶,形成了新型的直板反胶进攻打法,还有横直板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倒板”打法。在此期间,中国队认为技术创新是保证常胜的唯一途径,发球的创新,侧身高抛发球,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加力推以及侧推,推下旋、推挤,这些技术都是在弧圈球的逼迫下探索出来的新技术。这些探索和创新,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队的提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0世纪80年代培养新人再创辉煌。

中国队在第32届、第35届、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中分别负于瑞典队和匈牙利队。在1981年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国乒乓健儿经过奋勇拼搏,夺得了7项冠军,创造了乒坛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奥运会中占据了乒乓球项目的优势。中国队在这一阶段取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大胆起用新人,人新球艺新。新的一代运动员成长起来,几乎获得所有乒乓球比赛的金牌。

在80年代的5届世乒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牌总数的80%,中国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吸引了各国加强对中国队的研究,中国队的优势受到潜在的威胁。

(4)20世纪90年代为国争光,永攀高峰。

90年代世界乒坛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第41届世乒赛上男队成绩跌至第七名,女队也在决赛中败给朝鲜南北联队。第40届和第41届世乒赛的失利,中国队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管理,树信心,搞技术创新,加快对新人的培养。在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夺得女团、男双、女双和混双四项冠军和男团亚军。队伍终于走出低谷,为中国乒乓球再创辉煌打下基础。

此后,中国队始终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顶峰,在第44届和第45届世乒赛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成绩辉煌。为长盛不衰40年的中国乒乓球在“小球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观参加世界锦标赛50年的历史,中国乒乓球运动有过领先于世界,有过失去领先的痛楚,但是,值得国人引以为豪的是,长期形成的“乒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不懈地奋斗,体现了不屈不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乒乓球重大赛事

1. 乒乓球的三大满贯赛事

奥运会:分为男女单打及团体共4项比赛,每4年一届,在夏季举行。

世乒赛:分为单项赛和团体赛,两种赛事轮流进行,各项每两年一届。如2009年是横滨世乒赛单项赛,2010年是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2011年是鹿特丹世乒赛单项赛,以此类推。单项赛分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双共5项比赛,团体赛包括男团斯韦斯林杯和女团考比伦杯。单项赛和团体赛一般都在上半年(5月份左右)举行。

世界杯:分为单项赛和团体赛,两种赛项各每年举办一次,一般都在下半年(10~11月)举行。

2. 其他比较重要的赛事

亚运会:4年一届,每届一般都会在下半年(11月份左右)举办。

中国公开赛:每年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是所有公开赛中级别最高、积分最多、奖金最多的赛事,基本上国乒及国外各协会都会派出最强阵容出战。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每年年底举行,这项比赛是一年当中打巡回赛或各种比赛达到国际乒联规定的次数才有机会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