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支持质量项目水平的具体分析(1 / 1)

(一)服务家长

“服务家长”项目有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为信息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其他服务。该项目的评价内容旨在反映幼儿园为家长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幼儿园的管理服务信息、课程活动信息以及孩子在园情况信息)、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向家长提供便利性的延时看护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由表14-3可知,“服务家长”项目得分为5.84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4-4可知,“服务家长”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良好水平占22%,优秀水平占16%,不适宜水平仅占2%,总体质量比较高。

表14-3 “服务家长”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4 “服务家长”得分分布情况

1.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不仅包括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园情况的各种信息,还包括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的园务管理或课程方面的信息资料,主要的目的是评价幼儿园和班级教师是否尽可能提供家长所关心的信息,是否关注家长的需求。

从表14-3可知,子项目“信息服务”平均得分为6.03分,高于“合格”水平。由表14-4可知,在该子项目得分分布上,样本班级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占总体样本的49%,高于整个“服务家长”项目的比例;良好和优秀水平得分分布比较接近,分别占20%、19%;不适宜水平占4%,略高于整个项目水平。

2.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幼儿园或班级教师是否有向家长提供幼儿教育观念及实践方面的指导。由表14-3可知,该子项目的得分为5.75分,达到“合格”水平,但低于整个“服务家长”项目的平均得分,并且从标准差来看,“家庭教育指导”的标准差(SD=1.83)相比较其他子项目上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4-4可知,该项目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在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上,子项目“家庭教育指导”高于整个项目水平(8%);处于优秀水平的比例仅为8%,低于整个项目的比例。

3.其他服务

其他服务主是指托幼机构基于自身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优势,向家长提供的免费或非盈利性的临时看护、假期看护、教育咨询等服务;但不包括出于营利目的而提供的服务,如所开设的收费兴趣班。该子项目是允许不适用的(如果托幼机构没有提供任何符合此要求的服务项目)。

从表14-3可以发现,其他服务的样本量较之“服务家长”的样本量来说偏少,仅有144个样本班级。对这144个样本班级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得分为6分,高于“合格”水平。但相对于403个样本来说,大部分(64.3%)班级在该项目上不适用,主要原因是通过访谈发现幼儿园不提供符合此要求的服务,导致评分员无法进行评分。从表14-4可知,“其他服务”的样本班级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不适宜水平比例为3%,优秀水平为10%。

(二)家园沟通与合作

家园沟通与合作主要是通过对教师与家长两方面的访谈进行评价,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双方能够互相印证的信息。“家园沟通与合作”主要是指家庭与托幼机构以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为目的而展开的沟通与合作。“家园沟通与合作”项目主要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是家园沟通、家长参与以及家园关系。由表14-5可知,该项目平均得分为6.14分,高于“合格”水平(5分)。由表14-6可知,样本班级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1%),良好与优秀水平分别占总样本的23%、16%,不适宜水平仅占3%。

表14-5 “家园沟通与合作”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6 “家园沟通与合作”得分分布情况

1.家园沟通

由表14-5可知,对子项目家园沟通进行分析,发现子项目得分为6.35分,高于整个项目得分。从标准差来看,“家园沟通”标准差为2.22,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的得分差异比较大,存在两极分化倾向。由表14-6可知,“家园沟通”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33%)和优秀水平(41%),该子项目优秀水平远高于总体项目水平。不适宜水平比例为5%,略高于整个项目水平。

2.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主要是对托幼机构教师是否允许家长进入班级观察,参与活动进行评价。由表14-5可知,“家长参与”子项目得分为5.97分,略低于整个项目得分。由表14-6可知,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家长参与”子项目的质量集中在合格水平(45%);19%的样本班级处于良好水平,低于总项目水平;20%的样本班级处于优秀水平,高于总项目水平;但是7%的样本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不仅高于项目水平,也高于其他两个子项目的比例。

3.家园关系

家园关系不仅包括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长对班级教育工作的支持。由表14-5可知,“家园关系”子项目得分为6.08分,处于“合格”水平,低于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由表14-6可知,从质量水平分布状况来看,样本班级的“家园关系”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最低要求(12%)和优秀(15%)水平略低于项目总体水平。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4%,略高于项目总体水平,但是低于其他两个子项目。

(三)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

项目“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包括成人厕所、餐点和物品储藏与休息/休闲三个子项目;该项目主要依据观察者观察到的情况并结合教师访谈来进行评分。从表14-7可知,“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的得分为4.52分,未达到合格水平。在“家长与教师”子量表的7个项目中,“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项目得分最低。结合访谈与班级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一项目得分低的原因是,许多幼儿园内没有可供教师休息/休闲的空间和措施,而且成人厕所离班级较远,不便于教师使用。由表14-8可知,“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项目得分主要分布在最低要求(42%)和合格水平(32%);良好水平的比例为9%,优秀水平的比例仅为1%;而不适宜水平比例相对较高,达到16%。

表14-7 “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8 “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得分分布情况

1.成人厕所

由表14-7可知,“成人厕所”的平均得分为4.4分,未达到“合格水平”;且该子项目的标准差较大(SD=2.2),说明样本班级间差异较大。由表14-8可知,样本班级在“成人厕所”质量上主要分布于合格水平以上,其中合格水平的比例为40%,良好水平为16%,优秀水平为5%,但有20%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更有19%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园所内没有厕所可供教师使用)。

2.餐点与物品存储

由表14-7可知,“餐点与物品储存”子项目平均得分为5.75分,高于整个项目平均水平,其质量达到合格水平,说明幼儿园基本有为教师提供的工作午餐,有教师存放个人物品的储藏空间。由表14-8可知,样本班级的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24%)和合格水平(40%),良好水平(14%)和优秀水平(18%)比例都比较高,均高于项目水平;不难看出,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相对较低,仅有4%,低于其他两个子项目和项目水平。

3.休息/休闲

由表14-7可知,“休息/休闲”得分为3.41分,低于项目平均水平,且标准差比较大(SD=2.15),高于整个项目标准差(SD=1.62),说明不同幼儿园之间差异较大。由表14-8可知,样本班级主要分布在不适应(45%)和合格水平(47%);良好水平比例仅为5%,子项目“休息/休闲”低于整个项目水平;优秀水平比例为1%,与项目水平相当。

(四)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

表14-9 “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续表

表14-10 “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得分分布情况

“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包含4个子项目,分别是办公会议空间设施、休息时间、使用电话、请假与休假;该项目主要结合观察和访谈的信息进行评分。由表14-9可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项目得分均值为5.44分,达到合格水平。结合访谈与观察情况来看,“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幼儿园未能向教师提供可供使用的小型会议空间。由表14-10可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得分分布主要是最低要求(30%)和合格水平(48%);处于不适宜的水平的比例为4%;良好水平的样本班级有16%;优秀水平的比例仅为2%。

1.办公会议空间设施

由表14-9可知,“办公会议空间设施”平均得分为4.99分,略低于合格水平,明显低于“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项目得分。从该子项目的标准差来看,标准差较大(SD=2.26),说明样本班级在该项目的分布差异较大。由表14-10可知,样本班级在“办公会议空间设施”质量上主要分布于最低要求(18%)和合格水平(35%),优秀水平和良好水平比例相同,均为15%,但不适宜水平比例较大为17%,高于其他三个子项目水平和项目水平。

2.休息时间

由表14-9可知,该项目的项目平均得分为5.16分,处于合格水平,且得分低于项目得分。由表14-10可知,样本班级在“办公会议空间设施”质量上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38%)和良好水平(33%),处于优秀水平(3%)的比例略高于整个项目的水平;处于不适宜水平(6%)的比例略高于项目水平。

3.使用电话

“使用电话”子项目主要是反映幼儿园为方便教师工作中的沟通需要,是否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固定电话或话费补贴,以及在手机使用上的一些管理措施是否有利于教师工作职责的履行。由表14-9可知,“使用电话”平均得分为5.44分,处于合格水平,且得分与项目得分相同。但从标准差来看(SD=1.65)略高于整个项目标准差(SD=1.42)。由表14-10可知,“使用电话”的得分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9%)和良好水平(23%),另外,处于最低要求和优秀水平比例相同均为7%;同时处于不适宜水平(4%)的比例与项目水平相同。

4.请假与休假

由表14-9可知,“请假与休假”的得分为6.19分,处于合格水平,明显高于整个项目得分,且在4个项目中得分最高,说明我国托幼机构在教师的请假与休假的制度规定上有比较好的安排。由表14-10可知,“请假与休假”的得分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上,53%的样本班级处于合格水平,处于良好和优秀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16%、22%,仅有7%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2%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

(五)教师间互动与合作

“教师间互动与合作”项目主要是对同一班级多名保教人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关系状况进行评价,主要基于现场观察的状况进行判断,同时也结合对班级教师的访谈。在观察到班级仅有1名保教人员带班的情况下,该项目允许不适用。该项目实际样本量为273,说明1名保教人员带班的情况较为普遍(占样本总体的36%)。“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是:沟通交流、关系与互动、职责分工与合作。由表14-11可以发现,项目得分为6.68,接近了良好水平(7分)。由表14-12可知,样本班级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上,47%的班级处于合格水平,34%的班级处于良好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班级比例为15%;处于最低要求的样本班级比例仅有3%,没有处于不适宜的样本班级。从现有样本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间互动与合作质量相对较高(但得分偏高与样本量少不无关系)。

表14-11 “教师间互动与合作”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12 “教师间互动与合作”得分分布情况

1.沟通交流

由表14-11以发现,项目得分为6.73分,处于合格水平,略高于整体项目。由表14-12可知,样本班级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和良好水平,34%的班级处于合格水平,36%的班级处于良好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班级比例为26%,高于整个项目(“教师间互动与合作”)的分布比例。处于最低要求的样本班级比例仅有3%,与整体项目水平相同;但有1%的样本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

2.关系与互动

由表14-11可知,对子项目“关系与互动”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其得分为6.62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4-12可知,“关系与互动”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良好水平,样本班级比例高达50%,接近样本班级的一半,高于其他两个子项目和整体水平;但优秀水平的班级比例为13%,相比较而言,低于其他两个子项目水平和整体水平;另外,处于最低要求水平和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均为1%。

3.职责分工与合作

职责分工主要是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职责分配公平问题进行评价。由表14-11可知,“职责分工与合作”项目的得分为6.70分,处于合格水平,但更接近良好水平。由表14-12可知,从质量水平分布状况来看,样本班级的“职责分工与合作”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以上,优秀水平(16%)的比例略高于整个项目(15%)的分布比例,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1%,同样也高于整个项目的分布比例。

(六)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

表14-13 “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14 “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得分分布情况

“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项目不仅涉及对教师的督导与评价的内容与频率,也包括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对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其跟进程度。该项目主要结合对教师的访谈进行评价。由表14-13可知,“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项目的得分为6分,处于合格水平。从标准差来看,该项目的标准差(SD=1.97)比较大,高于其他6个项目,这说明样本班级在该项目的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4-14可知,在“教师工作督导与评价”的得分上,样本班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36%)和良好水平(23%);优秀水平的比例为18%;不适宜水平的比例有5%。

1.督导与评价

由表14-13可知,“督导与评价”的得分为6.43分,处于合格水平,明显高于整个项目得分,且在3个子项目中得分最高,表明我国托幼机构每学年基本上会对教师至少进行一次正式的督导与评价。但子项目的标准差(SD=2.22)高于整个项目和其他两个子项目,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得分上差异较大。由表14-14可知,“督导与评价”的得分分布主要集中在优秀水平,41%的样本班级为优秀水平,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托幼机构会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督导评价,以及教师会进行自我评价。另外,仅有4%的样本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低于整个项目以及其他两个子项目水平。

2.评价方法

由表14-13可知,该子项目的平均得分为5.79分,处于合格水平,低于整体项目。由表14-14可知,在“评价方法”的得分上,样本班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优秀水平的比例为17%,低于整个项目“教师工资督导与评价”;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仅有5%,与整个项目比例相同。

3.反馈

反馈主要是看园所管理者是否把督导或评价结果以及改进建议向教师进行反馈,并对教师的后续行动给予必要的支持。由表14-13可知,“反馈”得分为5.79分,处于合格水平,低于整体项目。由表14-14可知,从质量水平分布状况来看,样本班级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优秀水平的比例仅为14%,低于项目水平和其他两个子项目水平;同时不适宜水平(6%)高于项目水平和其他两个子项目水平。

(七)教师专业成长支持

“教师专业成长支持”项目主要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为:在职培训与研修活动、园务/教师会议、资源支持。从表14-15可知,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的得分为5.33分,略高于合格水平。从表14-16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合格水平,不适宜水平占10%,优秀水平占10%。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园在教师专业成长支持质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14-15 “教师专业成长支持”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4-16 “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得分分布情况

1.在职培训与研修活动

由表14-15可知,该子项目的得分为5.56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4-16可以发现,“在职培训与研修活动”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合格比例(50%)和良好比例(19%)均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水平;且不适宜水平比例(9%)低于整个项目水平。

2.园务/教师会议

由表14-15可知,“园务/教师会议”的得分为5.71分,处于合格水平,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得分。由表14-16可知,样本班级在“园务/教师会议”质量上主要分布于合格水平以上,其中合格水平的比例为40%,良好的为37%,优秀的比例较低,为9%;但有8%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还有6%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

3.资源支持

资源支持主要不仅包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还包括园所资料室所提供的专业资料,以及学术研讨会议都包括在内。由表14-15可知,“资源支持”的平均得分为4.71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且在标准差上(SD=2.46),高于项目总水平与其他两个子项目水平。由表14-16可知,“资源支持”的得分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合格的为35%;良好水平(10%)低于项目总水平,而优秀水平(17%)反而高于项目总水平和其他子项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高达20%,可见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任何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八)子量表得分以及各个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4-17 “家长与教师”子量表得分及各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14-17可见,“家长与教师”子量表得分与7个项目得分以及各个项目得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服务家长与子量表得分、家园沟通与合作与服务家长、满足教师工作需求得分与满足教师个人需求得分相关程度较高,满足教师个人需求、教师工作督导评价得分与服务家长得分相关程度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