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
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旨在对室内的自由游戏活动、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的指导与监护情况进行评价。该项目由安全监护和活动指导两个子项目组成。
由表13-4可知,全国幼儿园“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的质量得分为5.06分,刚刚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3-5可知,“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质量主要集中最低要求(26.9%)、合格(20.3%)和良好水平(35.3%),“不适宜”水平占12.4%,而优秀水平的只占5.1%。
表13-4 “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5 “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得分分布情况
1.安全监护
此处的安全监护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室内活动中所提供的必要的安全监护,如果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出现1~2次明显的安全监护漏洞,或由于监护不适当导致了一次安全事故,就可认为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该子项目以能依据幼儿年龄和能力的不同,提供必要的安全监护为最低要求。
由表13-4可知,子项目安全监护的得分为5.04分,刚刚达到合格水平。“安全监护”的标准差较大,说明不同班级之间在室内活动的安全监护上水平差异较大。由表13-5可知,该子项目的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相对“活动指导”子项目而言,该子项目的水平在不适宜和优秀水平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17.3%和12.4%。
2.活动指导
活动指导是指教师对幼儿在室内活动的指导,主要是评价教师指导的方法和效果,以对幼儿的活动指导基本适当为最低要求。
由表13-4可知,子项目活动指导的得分为5.09分,刚刚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3-5可知,该子项目的水平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良好水平;相对而言,该子项目在不适宜水平所占比重较少(6.8%)。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
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旨在对所有户外活动(包括各类集体的或自由的体育活动、早操、户外的自由游戏、自然观察与种植、饲养等)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的导护等进行评价。这里的“导护”包括安全上的监护,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技能和方法上的指导,以及对幼儿活动量和健康状况的把握等。该项目由安全监护和活动指导两个子项目组成。
由表13-6可知,“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质量得分为5.22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7可知,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优秀水平的只有4.1%,不适宜水平占11%。
表13-6 “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7 “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得分分布情况
1.安全监护
此处的安全监护旨在对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安全监护。由表13-6可知,子项目安全监护的得分为5.36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7可知,该项目的水平主要集中在良好水平,占整体比重的42.6%,其次是合格水平,为27%。
2.活动指导
活动指导主要是教师对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指导,从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效果和幼儿的运动量、锻炼机会等方面进行评价。由表13-7可知,子项目活动指导的得分为5.09分,刚刚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8可知,“活动指导”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说明大部分的班级能够达到合格及以上的水平。最低要求和不适宜水平均占整体比重的11.3%。
(三)常规和纪律
常规和纪律旨在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和纪律方面的教导和要求。该项目由常规教导、纪律维护与行为管理以及问题预防和处理三个子项目组成。
由表13-8可知,全国幼儿园人际互动质量中“常规和纪律”质量得分为5.25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9可知,该项目水平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良好水平,优秀只有6.1%。
表13-8 “常规和纪律”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9 “常规和纪律”得分分布情况
1.常规教导
常规教导是指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常规要求和教导。由表13-8可知,该项目的得分为5.03分,刚刚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9可知,样本班级中有一半的班级在“常规教导”能够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占50.9%,但是仍有13.3%的班级在该方面处于不适宜水平。观察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一些常规要求很多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适合其年龄和发展水平。例如,有的教师规定幼儿长时间保持安静不动,在进餐期间绝对不能说话等。
2.纪律维护与行为管理
由表13-8可知,纪律维护与行为管理的得分为5.02分,刚刚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9可知,该子项目的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上,达到优秀水平的班级只占8.9%;有12.4%的班级是处于不适宜水平,这些班级往往纪律太过松散,缺乏必要的秩序,班级比较混乱。
3.问题预防和处理
由表13-8可知,问题预防和处理的得分为5.70分,处于合格水平,值得说明的是相比其他子项目而言,该子项目的得分最高,但是标准差最大,说明样本班级在该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3-9可知,大部分的班级在“问题预防和处理”方面能够达到合格及以上的水平,其中优秀班级所占比重相比其他子项目而言较大(22.4%),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解决冲突和问题的策略。
(四)师幼互动
该项目的师幼互动由在场生师比、尊重幼儿、互动状态三个子项目组成。由表13-10可知,在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得分为5.13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1可知,“师幼互动”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良好水平上,只有4.9%的班级达到优秀水平,11.2%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
表13-10 “师幼互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11 “师幼互动”得分分布情况
1.在场生师比
在场生师比是指实际在场幼儿与实际在场教师的比率。“在场教师”是指在幼儿活动现场并起到指导和监护作用的成人(包括教师和保育员);但如果该成人仅仅是人在现场,但并未对幼儿的活动有实际的指导和监护作用,则不计算在内。该评价标准是参照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并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各种可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由表13-10可知,在场生师比的得分为5.24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1可知,半数以上的班级处于合格(31.8%)或良好(27.6%)水平,15.4%的班级达到优秀水平;但有18.9%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生师比过高),说明在所观察的428个样本班级中有81个班级在一日活动中在场生师比过高(即小班生师比在30∶1 以上,中班35∶1以上,大班40∶1以上)。
2.尊重幼儿
由表13-10可知,“尊重幼儿”子项目得分为4.82,未达到合格水平,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3-11可知,该子项目的得分主要集中在良好水平(36.2%);但仍有23.4%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这些班级的成人经常性地命令幼儿,对幼儿大声吼叫等。
3.互动状态
由表13-10可知,互动状态的得分为5.33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1可知,只有少数(2.3%)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出现明显消极和令人不愉快的师幼互动事件);28%的班级处于良好水平,其中8.9%的班级达到优秀水平。
(五)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之间的互动”这一项目是对非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幼儿之间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评分。该项目由机会提供、教师指导、互动的性质三个子项目组成。由表13-12可知,“幼儿之间的互动”的得分为5.13分,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3-13可知,该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良好水平,只有少数(2.3%)的班级达到优秀水平,仍有7.9%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
表13-12 “幼儿之间的互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13 “幼儿之间的互动”得分分布情况
1.机会提供
机会提供是指教师对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否允许并且是否会创造机会促进幼儿的互动。由表13-12可知,机会提供的得分为5.07分,刚刚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3-13可知,该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和良好水平,只有少数的班级(2.3%)中,教师经常禁止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大部分的班级中,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一般是被允许的。
2.教师指导
由13-12可知,教师指导的得分为4.80分,未达到合格水平,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3-13可知,该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但仍有14.3%的班级中教师没有为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提供必要的和正面的指导,处于不适宜水平,只有少数班级(1.9%)在该方面是达到优秀的水平,教师能够运用各种策略来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与合作。
3.互动的性质
互动的性质主要是判断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消极性的还是积极性的。由表13-12可知,互动的性质的得分为5.51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3可知,该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和良好水平,4%的班级是处于不适宜水平,4.7%的班级达到优秀水平。
(六)日常语言交流
日常语言交流主要考察在非正式情境下(自由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日常语言交流情况。此项目主要是为了评价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刺激是否足够,以及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对口头/非正式语言的使用情况。该项目由师生交流、师生对话的功能、同伴交流三个子项目组成。
表13-14 “日常语言交流”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15 “日常语言交流”得分分布情况
由表13-14可知,全国幼儿园“日常语言交流”质量得分为5.32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5可知,该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4.2%),只有少数班级(1.2%)是处于不适宜水平,但达到优秀水平的班级也不多(3.3%)。
1.师生交流
由表13-14可知,师生交流的得分为5.38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5可知,该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41.4%)和良好水平(31.5%),不适宜和优秀水平分别占2.8%、7.9%。
2.师生对话的功能
由表13-14可知,师生对话的功能得分为5.26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5可知,该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46.5%)和良好水平(27.1%),不适宜和优秀水平分别占2.1%、5.6%。
3.同伴交流
由表13-14可知,同伴交流的得分为5.33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3-15可知,该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60.7%),良好水平比例为25.2%,只有少数(1.4%)班级是处于不适宜水平的。
(七)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
“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这一项目主要是为了反映班级的教育和文化氛围中,对多元文化(如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及个体差异(相貌、能力、价值观念等)的包容、理解和欣赏。由于种种原因,该教育理念并未成为我国幼教普遍的实践,所以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作为增设项目。在428个样本班级中有接近一半的班级在该项目是不适用的。
由表13-16可知,在全国幼儿园“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的得分为4.20分,未达到合格水平,该项目是“人际互动”子量表中得分最低、唯一一个没有达到合格水平的项目。由表13-17可知,该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水平(52.4%),只有极少数的班级(0.8%)达到优秀水平,有13.7%的班级是处于不适宜水平(完全没有反映多元文化的材料,且可能存在包含偏见的教育内容与材料)。
表13-16 “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3-17 “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得分分布情况
1.材料的选择
由表13-16可知,材料的选择得分为3.52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3-17可知,该子项目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水平(51.3%),相比其他子项目而言,处于不适宜水平班级比重较大(18.2%),良好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5%、1.7%。
2.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
由表13-16可知,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的得分为4.88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3-17可知,该子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68.2%),不适宜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3%、3.3%。
3.尊重与欣赏差异
由表13-16可知,尊重与欣赏差异的得分为5.08分,是该子量表中唯一一个达到合格水平的子项目。由表13-17可知,该子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1.9%)和良好水平(33.9%),只有少数班级(1.3%)达到优秀水平。
4.活动设计与组织
“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依据班级教育计划和访谈,了解该班级是否设计和组织过专门的多元文化主题的活动以及活动的效果。由表13-16可知,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得分为3.13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是该子量表中得分最低的子项目。由表13-17可知,该子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不适宜水平(56.4%),只有1个班级达到优秀水平。
(八)子量表得分以及各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3-18 “人际互动”子量表及各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13-18可知,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常规和纪律、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日常语言交流与子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较高,而且非常显著,均为强的正相关。虽然“接纳多元文化与差异(增设)”这一项目与互动子量表、其他项目得分存在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相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