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项目水平的具体分析(1 / 1)

(一)目标与内容

“目标与内容”项目由四个子项目组成,分别为适宜性、整合性、明晰性、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由表11-4可知,全国集体教学质量中目标与内容的得分为4.83分,尚未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1-5可知,“目标与内容”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水平与合格水平,不适宜水平占10%,而优秀水平只占5%。

表11-4 “目标与内容”项目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1-5 “目标与内容”项目得分分布情况

1.适宜性

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实施中,最主要的是活动的目标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上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课程设定了相应的目标。而且指出在实施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目标的设定与内容的选择上同样应适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与不同领域的课程特点,而且应顾及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

由表11-4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76分,未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1-5可知,样本班级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2%,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于整个项目的分布比例,高达19%。

2.整合性

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决定了幼儿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或整合性,所以,目标定位过于单一的集体教学(如单纯进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或某种技能的机械训练)或内容上单纯的分科教学被认为是不适宜的。这里的“整合性”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教学目标的整合上,主要考察该集体教育活动在目标上是否体现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一般来说,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包括动作技能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包括知识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性/个性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主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单纯的分科教学,还是涉及多个课程或学科领域。根据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课程包括五个大的领域:健康(体育和健康常识)、语言、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艺术(音乐和美术)、社会。第三,主要考察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即教育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或核心任务展开。

由表11-4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40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低于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但从标准差来看,“整合性”的标准差较大(SD=2.11),这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上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1-5可知,样本班级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5%),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21%,远高于整个项目的比例;良好水平的比例低于整个项目的比例,只有9%,但优秀水平的比例与整个项目的比例基本相同,为6%。

3.明晰性

明晰性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学习目标或探究任务的解释的明晰性,以及幼儿对其理解的程度。由表11-4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98分,接近“合格”水平,高于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但从标准差来看,“明晰性”的标准差较大(SD=2.28),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上得分差异较大,也说明了教师在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解释说明上差异较大。由表11-5可知,样本班级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上,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于整个项目的比例,占18%,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低于整个项目的比例,但优秀水平的比例仅有8%。

4.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

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与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基于幼儿的现有水平,为幼儿提供一个“支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由表11-4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20分,达到“合格”水平,高于整个项目得分的均值,说明我国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目标制定与内容的选择上总体上是基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的。由表11-5可知,样本班级得分绝大部分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所占比例达到70%,在不适宜水平、最低要求水平和优秀水平上,样本班级比例低于整个项目的比例。

(二)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以及对幼儿反应的敏感性。“情感支持”项目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是情绪/情感氛围和敏感性。由表11-6可知,“情感支持”项目得分为5.53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1-7可知,样本班级在“情感支持”的质量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43%)和良好水平(23%),在不适宜水平上的比例有3%,在优秀水平上的比例有12%。

表11-6 “情感支持”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7 “情感支持”得分分布情况

1.情绪/情感氛围

由表11-6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79分,略高于项目平均得分,已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1-7可知,“情绪/情感氛围”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42%)和良好水平(29%),优秀水平的比例(11%)与整个项目的比例(12%)基本相同,但是在不适宜水平上的比例(6%)略高于项目的比例(3%)。

2.敏感性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幼儿的反应,对幼儿的反应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由表11-6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27分,略低于项目平均得分,处于“合格”水平。由表11-7可知,“敏感性”的质量水平同样主要集中在合格(47%)和良好水平(25%),且所占比例均略高于整个项目在此水平上的比例。最低水平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均低于整个项目的比例,但不适宜水平的比例(7%)高于项目的比例。

(三)教学设计与准备

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教具、教学设备和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教学设计与准备”项目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是教学设计、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设备与材料的运用。由表11-8可知,“教学设计与准备”的项目平均得分为4.99分,接近于“合格”水平(5分)。由表11-9可知,样本班级在“教学设计与准备”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5%),最低要求水平和良好水平的比例基本相同(分别是19%和18%),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6%,而不适宜水平的比例有12%。

表11-8 “教学设计与准备”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9 “教学设计与准备”得分分布情况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并且教学设计合理适宜。由表11-8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97分,略低于项目平均得分,接近于“合格”水平。由表11-9可知,“教学设计”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1%),最低要求水平和良好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0%和21%,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有14%,略高于项目的比例(12%),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4%,略低于项目的比例(6%)。

2.教学准备

在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才能使活动顺利开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这些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学活动设计,即备课,具体又包括确定教学活动主题、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的程序和环节等,尤其是要做好学科性的知识、技能准备,保证教授知识、技能上的科学性。(2)了解幼儿的经验和技能基础,帮助幼儿做好集体教学活动前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活动过程的设计、修正教具和操作材料。这是教学准备中的关键一环,但往往容易被忽视。(3)教具、教学设备和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包括对教学现场环境的准备、氛围的营造。这对教学过程是否顺利以及教学效果好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表11-8可知,“教学准备”子项目得分为4.86分,略低于项目平均得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3分),接近“合格”水平(5分),但标准差较大(SD=2.00),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得分上差异较大,也说明教师在教学准备上的差异较大。而且样本量只有380份,这都可能对子项目得分产生影响。由表11-9可知,“教学准备”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3%),良好水平的比例高于项目的比例,最低要求的比例低于项目的比例,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达17%,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2%。

3.教学设备与材料的运用

基于幼儿思维和学习的特征(如具体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一般应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些辅助性资源或操作材料,有时也需要运用一些教学辅助设备(如音像设备、电脑、网络、投影等),但这并非绝对的原则。在某些领域(如语言、社会等)、特定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辅助设备与幼儿操作材料可能是非必需的。由表11-8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30分,达到了“合格”水平,高于项目得分均值。但是标准差很高(SD=2.30),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得分上差异较大,而且样本量只有243份,几乎只是总样本量(428)的一半,这都会使该子项目得分偏高。由表11-9可知,“教学设备与材料的运用”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39%),良好水平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均高于项目的比例,但是同时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7%)也高于项目的比例。

(四)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过程”主要是对集体教学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的。包含四个子项目,分别是教学组织与秩序、意外事件的处理、教学时间、教学有效性。由表11-10可知,“教学过程”的项目平均得分为5.34分,达到了“合格”水平(5分)。由表11-11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过程”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43%)和良好水平(26%),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9%,但是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6%。

表11-10 “教学过程”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11 “教学过程”得分分布情况

1.教学组织与秩序

教学组织与秩序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秩序的良好程度和组织形式进行评价的。由表11-10可知,子项目“教学组织与秩序”得分为4.80分,低于项目平均得分,接近“合格”水平,但是标准差较大(SD=2.15),说明“教学组织与秩序”的质量水平差异较大。由表11-11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组织与秩序”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3%),最低要求水平和良好水平均低于项目的比例,优秀水平的比例(8%)略高于项目的比例(6%),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8%)是项目的比例(9%)的两倍。这就可以看出,不适宜水平的质量比重偏多,因此子项目得分低于项目平均得分。

2.意外事件的处理

做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的恰当处理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因而是比较困难的,它体现了教师的敏感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经验和临场的教学机智。在集体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意外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大小,及时察看有没有幼儿受到伤害(如有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应及时处理,需要及时送到保健医生处),迅速对事件原因作出判断,再选择适宜的反应方式(如正面引导,暂时冷处理,转移注意,重新吸引幼儿兴趣,安慰情绪受伤害的幼儿等),及时减少或消除意外事件的不利影响,甚至把意外事件转化为有利的教育机会。如果整个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意外事件,则本子项目记为“不适用”。由表11-10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75分,高于项目得分均值,达到“合格”水平。但是该子项目的样本量只有301份,样本量较少,说明该子项目由于未观察到而被评为“不适用”或者缺失,这会使子项目的得分偏高。由表11-11可知,样本班级的“意外事件的处理”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42%)和良好水平(29%),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与项目的比例相同(17%),优秀水平的比例(8%)略高于项目的比例,不适宜水平的比例相对项目的比例也较低(3%)。

3.教学时间

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时间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和课程结构的差异进行规划的。对于单次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长度,一般而言,小班(3~4岁)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中班(4~5岁)为20~25分钟,大班(5~6岁)为25~30分钟。当然,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和幼儿的兴趣状况,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长度可以稍微缩短或延长(5~10分钟)。一般而言(并非绝对,视观察时的情况而定),单次集体教学活动,小班超过30分钟,中班超过35分钟,大班超过40分钟,可以看作时间过长。由表11-10可知,该子项目的得分为5.79分,达到了“合格”水平(5分),高于项目得分均值。但是标准差较大(SD=2.20),说明子项目“教学时间”的得分差异较大,也说明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差异较大。由表11-11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时间”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40%)和良好水平(23%),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9%)低于项目的比例(17%),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0%)与项目的比例(9%)基本相同,不过优秀水平的比例(18%)是项目比例的3倍。

4.教学有效性

子项目“教学有效性”主要是观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有效的学习。由表11-10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64分,达到了“合格”水平(5分),高于项目平均得分。但是标准差较大(SD=2.29),说明“教学有效性”的质量差异较大。由表11-11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有效性”质量主要集中于合格(30%)和良好水平(23%),不适宜水平(11%)和最低要求水平(18%)与项目的比例基本相同,不过优秀水平的比例为18%,是项目的比例的3倍。

(五)教学支持

项目“教学支持”的评价内容借鉴了CLASS量表的“教学支持”概念框架,目的是为了反映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支持的有效性。该项目包含四个子项目: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学习与选择机会、反馈评价。由表11-12可知,项目“教学支持”的评价得分为4.62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3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支持”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31%)和合格水平(45%),良好水平的比例为11%,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有10%,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3%。

表11-12 “教学支持”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13 “教学支持”得分分布情况

1.教学方法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差异和幼儿年龄段的不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由表11-12可知,子项目“教学方法”的得分为4.59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与项目的平均得分接近。但是标准差较大(SD=2.02),说明样本班级的“教学方法”的质量差异较大,也说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差异较大。由表11-13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方法”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7%),但是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达18%,因此造成子项目得分较低,良好水平的比例为17%,但是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3%。

2.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掌握情况,能够根据幼儿的表现作出现场的适宜的动态调整。由表11-12可知,子项目“教学机智”的得分为4.20分,低于项目得分均值,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3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机智”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4%),但是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达20%,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23%,所以该子项目得分偏低,而良好水平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12%和2%。

3.学习与选择机会

学习与选择机会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幼儿操作、表达等的机会,并提供自主选择(材料、合作伙伴等)的机会。由表11-12可知,该子项目的得分为4.84分,接近“合格”水平,高于项目平均得分。由表11-13可知,样本班级的“学习与选择机会”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0%),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14%,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19%,而良好水平的比例为12%,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5%。

4.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是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给予适宜的反馈和评价。由表11-12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87分,接近“合格”水平,高于项目得分均值。由表11-13可知,样本班级的“反馈评价”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9%),不适宜水平的比例虽然相对其他子项目较低,但是仍有11%,而且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17%,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3%。

(六)语言理解与表达

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对于幼儿任何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尽管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活动可能发生于一日活动的任何时间,但鉴于集体教学在我国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专门设置了此项目以评价在相对正式的情境下幼儿可获得的语言学习的支持。项目“语言理解与表达”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为语言支持和鼓励沟通与表达。由表11-14可知,项目“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平均得分为4.85分,接近“合格”水平(5分)。由表11-15可知,样本班级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26%)和合格水平(45%),良好水平的比例为15%,优秀水平的比例仅为7%,而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仍有8%。

表11-14 “语言理解与表达”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15 “语言理解与表达”得分分布情况

1.语言支持

语言支持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对幼儿语言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语言种类有很多,所以关于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我们认为在汉语言地区的普通幼儿园,教师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规范的教育教学语言。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或招收少数民族儿童为主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但也应当是本民族的普遍认同的规范语言;在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教师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两种语言,但都应是规范的。由表11-14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33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高于项目的平均分值。但是标准差较大(SD=2.01),说明样本班级在“语言支持”子项目上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支持的差异也是较大的。由表11-15可知,样本班级的“语言支持”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8%),虽然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0%)略高于项目的比例(8%),但是优秀水平的比例也同样高于项目的比例,为12%,而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16%)低于项目的比例(26%),良好水平的比例(14%)与项目的比例基本相同。

2.鼓励沟通与表达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沟通与表达的机会。由表11-14可知,子项目“鼓励沟通与表达”的得分为4.37分,低于项目平均得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5可知,样本班级的“鼓励沟通与表达”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40%)和合格水平(39%),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11%,但是良好水平和优秀水平的比例均很低,仅有5%。

(七)概念与思维技能

概念的形成、逻辑与推理以及其他各类思维技能的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幼儿园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对于幼儿概念的形成和思维技能的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价值。该项目包含概念教学、逻辑与推理、思维技能发展三个子项目。由表11-16可知,项目“概念与思维技能”的平均得分为4.54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7可知,样本班级的“概念与思维技能”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64%),但是由于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29%,不适宜水平的比例较高为15%,而良好水平的比例只有6%,优秀水平的比例仅有3%。因此,项目均分偏低,处于最低要求水平。通过观察三个子项目的得分分布情况也发现,虽然得分主要分布在合格水平,但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太高,优秀水平的比例太低,使子项目得分偏低。

表11-16 “概念与思维技能”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17 “概念与思维技能”得分分布情况

1.概念教学

在早期教育阶段,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教导的概念有很多,除了各种新的词汇概念以外,还包括相同与不同、类别与顺序、匹配与对应、空间关系、原因与结果、对称与平衡、变化与守恒等数学、科学或逻辑上的概念。对于科学类的概念未必要求幼儿达到科学的认识水平,只是让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前科学经验。由表11-16可知,子项目“概念教学”的得分为4.52分,低于项目平均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7可知,样本班级的“概念教学”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8%),但是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相对较高(12%),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有18%,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却只有1%,因此子项目得分较低。

2.逻辑与推理

由表11-16可知,子项目“逻辑与推理”的得分为4.55分,基本与项目平均得分相同,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但是标准差较大(SD=2.18),说明样本班级在子项目“逻辑与推理”上的质量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1-17可知,样本班级的“逻辑与推理”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2%),同样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非常高,为22%,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4%,使子项目得分较低,处于最低要求水平。良好水平的比例有19%,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有13%。

3.思维技能发展

从理论上说,任何课程领域或主题的集体教学,只要教师有促进幼儿思维技能发展的意识并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都会对幼儿的某种思维或技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集体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但不同的课程领域,对幼儿思维技能促进的功能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健康(健康常识与体育)、艺术领域的教学对于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促进作用可能会更明显些;而语言、社会领域某些主题的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可能会相对弱一些。因此,要根据不同领域的性质,对项目“思维技能发展”进行相应的理解和评价。由表11-16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56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1-17可知,样本班级在子项目“思维技能发展”的质量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9%),同样由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很高为17%,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2%,而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16%)与良好水平的比例(15%)基本相同,使子项目得分偏低。

(八)幼儿表现

项目“幼儿表现”是根据集体教学中对幼儿的观察信息来进行评价的。包含四个子项目,分别是参与/专注、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思维技能以及表达/创造。由表11-18可知,项目“幼儿表现”的评价得分为5.29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1-19可知,样本班级的“幼儿表现”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9%),最低要求水平和良好水平的比例相同均为22%,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3%,基本与优秀水平的比例(4%)相同。

表11-18 “幼儿表现”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19 “幼儿表现”得分分布情况

1.参与/专注

参与/专注主要是对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专注程度进行评价的。由表11-18可知,子项目“参与/专注”的得分为5.79分,高于项目平均得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1-19可知,样本班级的“参与/专注”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37%)和良好(39%)水平,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12%,低于项目的比例,不适宜水平的比例(4%)与项目的比例基本相同,优秀水平的比例(8%)较项目的比例(4%)高。

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情绪/情感与社会性”主要是对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绪/情感状态和社会交往表现进行评价的。由表11-18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5.75分,高于项目平均得分,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1-9可知,样本班级的“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48%)和良好(32%)水平,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9%)远低于项目的比例(22%),而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5%,优秀水平的比例为6%。

3.思维技能

由表11-18可知,子项目“思维技能”的得分为4.76分,低于项目平均得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但接近“合格”水平。由表11-19可知,样本班级的“思维技能”质量主要分布在合格水平(48%),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21%)与良好水平的比例(17%)相近,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却高到12%,远高于项目的比例(3%),而优秀水平的比例(1%)低于项目的比例(4%)。

4.表达/创造

幼儿表达与创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如发言、提问、回答、谈话、讲故事、争论等),肢体动作的(如举手、鼓掌、竖大拇指、拥抱、抚摸、奔跑、跳跃等),表情的(如微笑、大笑、哭泣、愤怒等)。幼儿常见的创造活动包括:故事或诗歌的创编,跟随音乐的舞蹈或律动动作的创编,美术(绘画、手工、立体造型等)活动中的自由创造,运用各种材料的游戏过程中的创造,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等。当然,幼儿的表达与创造过程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毫无疑问,只要关注幼儿的表达/创造能力的发展并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任何领域或主题的集体教学都能为幼儿表达/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思维技能”一样,“表达/创造”也存在不同课程领域间的差异性。一般而言,语言、艺术领域的集体教学在为幼儿提供表达或创造的机会上,可能会更容易些。而健康、科学、社会领域难度相对较高些。因此,对于健康、科学、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应进行相应的不同的理解与评价。

由表11-18可知,该子项目得分为4.84分,接近于合格水平。由表11-19可知,样本班级的“表达/创造”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7%),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18%)与良好水平的比例(21%)相接近。但是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也很高,为12%,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3%。

(九)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观察者对集体教学活动的整体印象,尤其是对集体教学活动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平等与公平理念的判断。项目“价值取向”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为教学取向、师幼平等和机会公平。由表11-20可知,项目“价值取向”的平均得分为5.60分,达到“合格”水平(5分)。但是样本量只有399份,这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会使项目得分偏高。由表11-21可知,样本班级的“价值取向”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43%)和良好水平(24%),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14%,不适宜水平的比例(9%)与优秀水平的比例(10%)基本相同。

1.教学取向

一般情况下,课程取向为以幼儿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那么,教学取向就是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是以幼儿为中心,注意幼儿的表现和反应,还是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进行灌输式教学。由表11-20可知,子项目“教学取向”的得分为5.19分,达到“合格”水平。但是标准差较大(SD=2.19),说明“教学取向”的质量差异较大,也说明教师的教学取向差异较大。由表11-21可知,样本班级的“教学取向”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39%)和良好(22%)水平,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14%)和优秀水平的比例(10%)与项目的比例均相同,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6%)高于项目的比例(9%)。

表11-20 “价值取向”得分描述性统计

表11-21 “价值取向”得分分布情况

2.师幼平等

由表11-20可知,子项目“师幼平等”的得分为5.62分,与项目的平均得分基本相同,达到“合格”水平。但是标准差较大(SD=2.10),说明样本班级的“师幼平等”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由表11-21可知,样本班级的“师幼平等”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43%)和良好(26%)水平,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7%)低于项目的比例(14%),优秀水平的比例(12%)和不适宜水平的比例(12%)相同,且均高于项目的比例。

3.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教师对待所有幼儿的态度,每个幼儿的机会均等。由表11-20可知,子项目“机会公平”的得分为6.02分,高于项目平均得分,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1-21可知,样本班级的“机会公平”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38%)和良好水平(37%),而且两个水平所占比例基本相同,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也较低为5%,不适宜水平的比例(8%)低于项目的比例,优秀水平的比例(12%)高于项目的比例(10%)。

(十)子量表得分以及各个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1-22 “集体教学”子量表及各项目得分的相关系数

由表11-22可知,子量表“集体教学”与九个子项目的相关系数均很高,而且非常显著,均为强的正相关。其中,“目标与内容”“教学支持”“幼儿表现”与“集体教学”子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各个子项目之间也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目标与内容”与“教学支持”、“语言理解与表达”与“教学支持”、“目标与内容”与“幼儿表现”、“教学支持”与“幼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更高,且均具有很强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