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课程质量项目水平的具体分析(1 / 1)

(一)一周课程计划

表10-3 “一周课程计划”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一周课程计划”旨在对被观察班级(园所)的课程结构质量进行评价。该项目的评价内容涉及周计划内所安排的所有类型的活动,而不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一周课程计划”项目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为领域均衡、整合性、集体教学课时量。由表10-3可知,全国课程质量中一周课程计划的得分为4.81分,尚未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0-4可知,“一周课程计划”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水平与合格水平,不适宜水平占16%,而优秀水平只有2%。

表10-4 “一周课程计划”的得分分布情况

1.领域均衡

根据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的课程领域包括:健康(含体育和健康常识)、语言、科学(含数学、自然科学)、艺术(含音乐、美术)、社会五个领域。从理论上说,均衡的课程结构是指在一周内所有类型的活动总量中,五大领域应各自占据大致均衡的比例(应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的规定,每天应保证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因此,健康领域的比例应略高于其他领域,占据总量的30%;但其他四个领域的比例应大致相当,各占15%~20%;尽管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性,不同课程领域在活动和时间的分配比例上很难绝对、清晰地界定,但依据对班级一日活动计划、作息时间以及活动内容的具体分析,领域均衡性的状况还是可以进行大致测算和评价的)。

从表10-3可知,子项目领域均衡得分为5.19分,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0-4可知,在该子项目得分分布上,样本班级主要集中在合格与良好水平,优秀水平的比例也高于整个项目(“一周课程计划”)的分布比例,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低于整个项目水平。

2.整合性

整合性是指不同课程领域的各类活动之间以及集体(教学)活动与区角游戏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关系。由表10-3可知,该子项目的平均得分为4.11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低于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但从标准差来看,“整合性”的标准差较大(SD=2.27),这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上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0-4可知,在课程的整合性得分上,样本班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为31%,远高于整个“一周课程计划”项目的比例;在良好和优秀水平的比例上,子项目“整合性”也高于整个项目水平。

3.集体教学课时量

“集体教学课时量”是指集体教学活动(即幼儿园通常所说的“上课”)的周课时量。由表10-3可知,“集体教学课时量”的得分为4.49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低于整个项目的得分均值,说明我国幼儿园的集体教学课时量总体而言相对偏高;从标准差来看,“集体教学课时量”的标准差很大(SD=2.37),这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上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0-4可知,从质量水平分布状况来看,样本班级的“集体教学课时量”主要是集中在合格水平以上,优秀水平的比例高于其他两个子项目。同时,“集体教学课时量”的质量在不适宜水平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子项目和项目总体水平。

(二)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

一日活动的安排与组织是对实际的一日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一日活动安排包括例行的生活活动,如入园/离园、进餐、如厕/盥洗/饮水、午睡/休息等,也包括各类室内和户外的学习游戏活动,如早操、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一日活动的安排与组织”项目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是活动安排、转换与过渡以及计划执行。由表10-5可知,“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得分为4.65分,尚未达到合格水平(5分)。由表10-6可见,样本班级在“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的质量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最低要求(29%)与合格水平(35%),但在不适宜水平的比例有22%,而优秀水平的比例只有2%。

1.活动安排

由表10-5对子项目活动安排进行分析,发现其子项目得分为4.84分,略高于项目平均得分,但仍未达到合格水平。由表10-6可知,“活动安排”的质量水平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54%),优秀水平的比例(6%)也高于项目的比例(2%),但仍有16%的班级处于不适宜的水平。

表10-5 “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0-6 “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得分分布情况

2.转换与过渡

由表10-5对子项目“转换与过渡”进行分析,发现其得分为4.23分,低于项目得分,其质量仍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且标准差很大(SD=2.63),说明样本班级在该子项目的得分上差异较大,存在两极分化倾向。由表10-6可知,“转换与过渡”子项目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以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3的样本班级在“转换与过渡”质量上处于不适宜水平(35%);32%的样本班级处于合格水平,12%的班级处于良好水平;而令人惊奇的是有11%的样本班级的“转换与过渡”的质量是处于优秀水平,该比例也高于整个项目以及其他两个子项目的比例。

3.计划执行

由表10-5对子项目“计划执行”进行分析可知,其得分为4.89分,接近合格水平,略高于项目总体水平和其他两个子项目;但其标准差也较大(SD=2.23),说明样本班级在“计划执行”的得分差异较大。由表10-6可知,“计划执行”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下,其中合格水平占42%,最低要求水平占11%,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21%;但良好比例(19%)和优秀比例(7%)均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2%和2%)。

(三)自由游戏

项目“自由游戏”主要是对班级幼儿的各类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评价。“自由游戏”是指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玩具材料和同伴,基本独立自主开展的游戏活动;相对于成人主导的活动(如集体教学或集体游戏)而言,自由游戏是幼儿主导的活动。“自由游戏”项目主要包含三个子项目:机会与时间、游戏设计、游戏指导。从表10-7可知,“自由游戏”的得分为4.86分,接近合格水平。另外,也可以发现,其三个子项目的得分均高于项目得分,这是子项目的样本量与项目不同所造成的(许多子项目由于未观察到而被评为“不适用”或者缺失)。由表10-8可知,样本班级的“自由游戏”的质量主要分布在最低要求水平(14%)和合格水平(51%);良好的比例为13%,优秀水平的比例为5%;不难看出,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也相对较高(17%)。

表10-7 “自由游戏”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0-8 “自由游戏”的得分分布情况

1.机会与时间

“机会与时间”子项目是依据不同年龄组幼儿的需求和课程结构的差异(如集体教学时间量的不同),衡量幼儿可获得的自由游戏机会与时间的适宜性。由表10-7可知,“机会与时间”的得分为5.03分,刚刚达到合格水平,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得分;但该子项目标准差较大(SD=2.28),说明样本班级间差距较大。由表10-8可知,样本班级在“机会与时间”质量上主要分布于合格水平以上,其中合格水平的比例为44%,良好的为16%,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12%);但有10%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更有18%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一天中幼儿没有任何的自由游戏机会与时间)。

2.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子项目允许“不适用”(在没有自由游戏活动或没有观察到的情况下)。从表10-7可以发现,游戏设计的样本量较之“自由游戏”的样本量来说偏少,仅177个样本班级。对这177个样本班级进行分析发现,其得分为5.51分,达到了合格水平,且高于项目得分。从表10-8可知,“游戏设计”的样本班级的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以上,其中合格水平为70%,良好水平为17%,优秀水平也有7%。不适宜水平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被观察评分的样本班级来看,“游戏设计”的质量相对较好。但是58.6%的样本班级“不适用”不容忽略(主要原因是这些班级没有任何可见的自由游戏空间材料或活动,导致观察员无法进行观察和评分),结合“自由游戏”的总体得分来看,“游戏设计”的质量不容乐观,应该是在合格水平以下。

3.游戏指导

“游戏指导”子项目也是允许不适用的(在没有自由游戏活动或没有观察到的情况下)。从表10-7可以发现,游戏指导的样本量较之“自由游戏”的样本量来说偏少,为173个样本班级。对这173个样本班级进行分析发现,其得分为5.51分,处于合格水平。但是考虑到相对428个总的样本班级来说,有59.6%的班级在该子项目上“不适用”,主要原因是在观察期间没有自由游戏活动发生导致无法观察和评分。从表10-8可知,“游戏指导”的样本班级的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上,其中合格水平为63%,良好水平为18%,优秀水平也有9%;但有6%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4%的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该子项目的质量分布与“游戏设计”相似,考虑到不适用的样本班级情况,结合“自由游戏”项目得分,总体来说,“游戏指导”的质量也不容乐观,可能也是处于合格水平以下。

(四)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在特定某段时间内,班级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内容大致相同的活动;集体活动体现的是成人有意识设计和提供的学习经验。此项目主要是对观察当天第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以外的其他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游戏(如规则性的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以及其他类型的集体活动进行评价。“集体活动”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是组织方式、指导方式、选择性。由表10-9可知,“集体活动”的平均值为4.09,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由表10-10可知,“集体活动”的质量分布主要是合格水平以下;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比例高达31%,处于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也有24%;有39%的班级处于合格水平,而处于良好、优秀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仅为5%和1%。

表10-9 “集体活动”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0-10 “集体活动”的得分分布情况

1.组织方式

由表10-9可知,“组织方式”的得分为4.37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且得分高于项目得分。由表10-10可知,样本班级在“组织方式”上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以下,其中合格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41%、15%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而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的比例也有23%;处于良好(18%)和优秀水平(3%)的比例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水平。

2.指导方式

由表10-9可知,“指导方式”的得分为4.41分,处于最低要求水平,但高于项目得分。由表10-10可知,“指导方式”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下,其中合格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44%,最低要求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12%,另外,显而易见的是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也有23%,同时,处于良好(18%)和优秀水平(4%)的比例高于整个项目的平均水平。

3.选择性

由表10-9可知,“选择性”的得分为3.51分,仅达到最低要求水平(3分),明显低于“集体活动”整个项目得分,且在三个子项目中得分最低,说明我国幼儿园在集体活动中以大一统的组织方式为主,很少考虑提供选择以适应不同幼儿的不同学习活动需求。由表10-10可知,“选择性”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以下,15%的样本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高达37%;处于合格水平的样本班级有40%,而处于良好和优秀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仅为6%、1%。

(五)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对当天实际的户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主要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是机会与时间以及内容与形式。由表10-11可知,“户外体育活动”的得分为4.87分,接近合格水平。由表10-12可知,“户外体育活动”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下,其中合格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为48%,最低要求水平的比例为29%,处于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的比例也有12%;另外,9%的班级处于良好,仅有2%的班级处于优秀水平。

表10-11 “户外体育活动”评分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10-12 “户外体育活动”的得分分布情况

1.机会与时间

“机会与时间”是指户外体育活动一天中累计的次数与时间。由表10-11可知“机会与时间”的得分为4.72分,接近合格水平,但低于项目得分。由表10-12可知,“机会与时间”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下。其中合格水平的样本班级的比例为52%;但不适宜水平的样本班级比例也相对来说较高,为14%。另外,8%的班级处于良好,4%的班级处于优秀。

2.内容与形式

由表10-11可知,“内容与形式”的得分为5.02分,达到合格水平,且高于项目得分。由表10-12可知,“内容与形式”的得分主要集中在合格水平及以上;44%的班级处于合格水平,有24%的班级达到了良好,但优秀水平的比例也不高,仅有5%;另外,19%的班级处于最低要求水平,8%的样本班级处于不适宜水平,均低于项目平均水平。

(六)子量表得分以及各个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0-13 “课程计划与实施”子量表得分以及各个项目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10-13可见,一周课程计划、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自由游戏、集体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的相关系数均很高,而且非常显著,均为强的正相关。其中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以及集体活动与课程子量表得分之间相关程度更高。各子项目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一周课程计划”与“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一周课程计划”与“集体活动”,“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与“集体活动”,“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与“户外体育活动”之间相关性更高,且均有较强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