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层次等,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不同职业岗位的接受、赞誉或贬低的程度,决定了个人步入职业生涯的基本方式、开始职业生涯后的基本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变化。比如,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生进行统招统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无自主权可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在国家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下,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都有了选择的自主权。
(一)社会阶层
人类社会存在着严格的层次划分,它像金字塔一样层次分明。每个社会都存在不平等,差别在于划分的原则不同,有的是基于宗教信仰,有的则基于经济状况,有的是基于教育状况。社会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都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
社会阶层算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一种形态,因为人往往只喜欢和自己所属阶层的人聚合。社交圈为某一类型的人提供机会,“生存机会”多半由社交圈决定。虽然社会阶层深深地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但是阶层界限并非牢不可破。它不但有变动的可能,而且是被人接受的。事实上,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时候须离开原来的阶层,加入到工作及生命旅程中的新阶层,教育和婚姻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现在企业只就社会阶层来挑选员工的时代正在逐渐改变,但是,社会阶层在目前仍是个人职业生涯一大束缚。
(二)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决定性力量,制约着社会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就我国而言,一个百分数的GDP增长,就可能影响几百万人的就业,就会使各个行业的平均工资上下浮动相当幅度。同时,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不仅从整体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兴衰,更主要的是会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大起大落,势不可当。这些都能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方向选择。这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组织的发展,行业的兴衰大都与科学技术有关,技术进步的超额利润可以让一个企业一夜暴富,同样,技术落后的企业很可能很快垮台。因而,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必然要考虑科学技术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就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地区,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住在符合环境需要其才能地区之人,比在不利环境中尝试推销其能力的人,毕竟有比较多的机会。
(三)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通常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水平和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被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两部分。社会环境指国家或地区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动、人口的区域性流动、社会中人口年龄的变化、社会中权利的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文化环境包括居民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及审美标准。受教育的程度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价值观念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和组织存在的态度;风俗习惯影响到居民进行或禁止某些活动,审美的标准则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组织活动的意义、方式和结果的态度。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方向选择。如笃信“学而优则仕”的人,价值取向就会是“管理人的人”,其职业选择方向就会是管理者、公务员等;一个坚信“自由价更高”的人,职业方向选择就可能是记者、经纪人、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
(四)政治制度和氛围
主要是指政策、法律等政治因素。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法律、法规尚在逐步建设过程中,政策、制度变化也很大,而这些政策、法律的变化,不仅对企事业单位盛衰影响很大,而且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兴衰。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一定要了解政策法规并注意它们的发展趋势,进而影响他们选择职业方向。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它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