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待人接物,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以及教师与其他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表现。
职业生涯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图2-3
这里有一个关于王老师和“东东”的故事。东东是某园里一个严重智障的孩子,“东东”是小时候父母给他起的爱称。孩子长得非常帅气,父亲由于工作的繁忙,忽视幼儿早期的治疗。然而,日子一天天地过,岁月一年年地长,东东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进步。没有学习能力的他总是以一副脸上成天淌着口水、动作迟钝、不会言语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在和东东的接触中,王老师发现东东并非真是一块木讷的“小木头”,有时他也会流露出渴望与人亲近、交往的需求。东东到王老师班上时,她用爱包容了孩子,并主动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三年中,王老师和班上两位老师一直盼着东东的改变,每天她们陪着东东玩专门的游戏,陪他一起重复简单的对话,听他说谁也听不懂的哼哼唧唧……当他有一点点进步,她比谁都高兴,会抱抱他摸摸他的头让他体会她的喜悦;当他有了些许良好的表现,她会在他有面前竖起大拇指……她付出了真诚的爱,终于也让东东学会了爱。东东依然话说不连贯,但只要每次看到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一定会露出最无邪的笑容,用他零乱却响亮的掌声欢迎着老师的出现,以他那最特殊、也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喜爱……
分析:幼儿园里的王老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哪些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对你未来所从事的幼教职业有什么启发?
幼儿教师需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
(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应认真负责,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幼儿园、企业、国家的命运、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敬业是一种精神信仰,敬业精神是一种自豪感、一种精气神。据韬睿(TowerPerrin)咨询公司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中国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要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具有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严谨治学是高素质幼儿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它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求精、求实、求真、求美,勇于探索,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勤”,即勤学、勤思、勤动笔。在勤学、勤思的基础上做到勤动笔。这种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时代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我们常常是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是否完善,设计是否合理,形式是否多样化等,却往往忽视课后反思与回顾。认为教学研究,特别是科研离自己太远,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事实上,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成败、得失、苦乐,以思促教,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的习惯,使自己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发扬严谨治学的品质和精神,不断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育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至完善自我,确实做一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三)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首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调动家长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上的积极性。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幼儿教师应引导、帮助家长树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观,正确教育幼儿。
其次,对家长要以诚相待,以礼相见,互敬互重。小班幼儿强强刚入园没几天,小脸蛋上就被小朋友划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下午放学姥姥接强强回家,还没来得及听老师解释,姥姥便大吵了起来,非要找挠人的小朋友,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王老师见到后立即走过去,拉住强强的小手,摸摸他的小脸蛋,先与姥姥打招呼,真诚地向老人家道歉说:“都是我们的工作不够细心,让强强被挠了。我们已经用消毒药水给他作了清理。以后我们一定注意!”见王老师这么一说,强强姥姥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说:“这么多孩子,你们也顾不过来。”一时间,姥姥的情绪缓和了很多。意外事情发生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对伤口及时处理,然后对家长诚恳的进行道歉,从而使家长谅解你的工作。互敬互重,会使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很多。
最后,尊重家长,虚心倾听家长意见,不挫伤家长的感情,不训斥家长。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要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问题,需要家长、社会和幼儿园共同参与。家长一般对孩子比较了解,知道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会给幼儿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幼儿教师及时与家长交流,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生活情况。幼儿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虚心聆听家长的批评和建议,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要客观地分析,认真对待,积极地改进工作,而不是将问题束之高阁。另外,多倾听家长的呼声,与家长及时交流,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以免幼儿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