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自主游戏(1 / 1)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提出,“自主游戏活动”是指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能够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促进幼儿在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及好奇探究的品质。区域自主游戏特指在班级教室里,幼儿自主的、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是通过和游戏材料互动自发进行的主动学习,是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从发展的意义来说,区域自主游戏强调由幼儿主导,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享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发展是整合而隐性存在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否进行富有成效的高水平游戏也依赖于教师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布置教室环境,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一个丰富、刺激而又井然有序的环境,并通过材料投放及调整,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计划中,还要注意为幼儿深度游戏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教育期望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并遵守游戏规则。

2.通过语言、图画和符号等多种形式,比较清晰地描述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结果。

3.能够主动发起活动,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方式和玩伴,喜欢与教师、同伴互动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能运用协商、合作、求助等方式,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

5.遇到困难能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必要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

6.感受游戏带来的收获,用多种形式描述自己的游戏过程,积极参与分享游戏过程,并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7.游戏结束后,能主动收拾、整理材料。

教育准备

1.教师事先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负责的区域,明确工作要点,对幼儿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在确保幼儿安全活动的同时,也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2.提前整理玩具及材料,及时补充材料的数量,修整破损材料,排除安全隐患。

3.检查场地材料、玩具、器械是否有明显的标记,使幼儿找得到、放得回。

4.空间规划:

(1)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结合班级人数、活动室面积大小、空间布局等情况合理确定区域的类型与数量,常规的区域有积木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等)、阅读区、科学区、沙水区等。

(2)根据幼儿园空间特点,结合活动室的采光、水源、电源特点以及动静分区的原则确定每个区域的位置。

(3)规划区域后保留的通道应适宜,要避免出现可让幼儿奔跑的过长通道或环形走道。

5.材料投放: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提供安全干净、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层次多样的、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

(2)玩具柜高度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摆放遵循幼儿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原则。

(3)通过多种形式(如小班采用提供拓图、实物照片方式;中、大班采用图文、数字、符号等方式)给材料做标识。

6.区域规则:

根据各区域特性,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规则,并以图文结合等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