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的特点(1 / 1)

(一)整合性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不是单一指向一个内容、一个领域,而是体现多领域、多形式的整合活动。

第一,活动形式的整合。在某一综合主题活动中,可以将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等整合。在综合主题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班级的环境创设、区域材料的投放等都是随着主题活动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例如,在“衣服”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在美工区开设“服装设计室”;在角色区开设“小小服装店”;在娃娃家组织“我帮娃娃穿衣服”的活动;在午睡、来园离园等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穿脱衣服、叠衣服方法等。

第二,不同领域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整合。例如,在“衣服”的主题活动中,包含以下具体活动:“漂亮衣服展览会”“男孩女孩的衣服”“给娃娃穿衣服”“我做小小设计师”“衣服上面有什么”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围绕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这个中心话题进行的,但是却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能够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地发展。

第三,教育资源的整合。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涉及不同的活动形式、不同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延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可以有效地整合班级的、整个幼儿园的、家长的、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家长送来了几个大的纸质包装箱,也许就能够产生“小小设计师”的主题,教师切不可轻易放掉。

(二)连续性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多个不同的教育活动,往往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大班的一些大型主题活动因其内容的丰富性甚至有可能延长至一个月左右;在此时间内所开展的一个个独立的教育活动,呈现出有机的内在联系,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大班“朋友”的主题活动中,依次开展了“我的好朋友”“我们都是不同的”“帮助朋友”“我们一起做”“朋友之交”等活动。在有关“朋友”的话题中,从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开始,学习观察自己的好朋友、发现好朋友的优点、夸奖好朋友,到体验与朋友共同协商做事、帮助朋友的方法,再到总结好朋友之间的交往方法等,逐步引导幼儿深入认识,提升经验。整个活动由浅入深,从关注自己开始,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体现出了活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还有,不仅一个综合主题活动内的各个活动应具有连续性,不同的综合主题活动之间也应具有连续性。而且,要关注幼儿前后学习经验与能力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也就是说,后面的主题活动应考虑到幼儿在前一个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课程组织符合幼儿前后的发展顺序,使幼儿已有的经验得到延续和提高。

(三)生活性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更能体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正如杜威所讲的“教育即生活”。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是与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在以往的领域或科目教学中,强调知识逻辑性的垂直相关较多;而在主题活动中,强调眼前问题之间联系的水平相关大大增加。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用一个中心话题把幼儿的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因此,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也更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四)灵活性

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都是灵活的,它更强调的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探究。活动的来源可能是幼儿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幼儿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近期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可能是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一个问题、一种行为。预设好的活动内容也有可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或者相应扩充或者相应减少。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一次全新的“旅程”,其推进是教师的智慧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之间的一种碰撞,每一次的体验都可能是不同的。

所以,在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要随时细致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深入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熟知幼儿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总之,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具有整合性、连续性、生活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适应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在综合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自身的发展,积累许多有意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