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认识的教育活动
自我认识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教育活动和自我评价教育活动(见表4-1)。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身心发展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某种判断。对于幼儿来说,自我评价具有以下特点:主要依赖成人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受认知水平限制。例如,你问一个三岁的幼儿“你长得漂亮吗?”他会自豪地回答“漂亮”。当你问及理由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妈妈说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管孩子真实相貌如何,只要成人说他漂亮他就会深信不疑。再如,你再问幼儿“你是个好孩子吗?”他会回答“是”或“不是”,理由同样是“老师或妈妈说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将自我认识的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给予幼儿真诚的、公正的评价,同时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优点,摆脱自我中心,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表4-1 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二)自我情感体验的教育活动
自我情感,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幼儿的情感体验是相当丰富的,包括自信感、羞耻感、自豪感、自尊感、自卑感和自我欣赏等。教师要精心设计自我体验活动,使幼儿从活动中享受到成功、快乐等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开展“谁的小手最能干”“今天我值日”“帮助别人真快乐”等活动。教师在组织这一类活动时要给幼儿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区域负责人、值日生等,给他们创造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丰富自我的体验。
除了一些日常活动开展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创设和区角活动的功效来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成功感。例如,可以创设“小小画廊”、举办“故事会”“小小电视台”,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还可以创设“心情港湾”,鼓励幼儿将不高兴、不开心的情绪在这里释放。这就搭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便于教师发现幼儿的情感问题,及时疏导。
(三)自我调控的教育活动
自我调控是自己对自身言语和行动的控制和调节。具体表现:一是自我发动,就是自己发动与支配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如坚持主动与人打招呼、坚持每天刷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二是自我制止,就是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境,抑制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如不说脏话、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等。
自我发起:我要……、我想……、我愿意……
自我制止:我不……
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组成。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一些自我调控教育活动,开展一些自我调控的训练,加强幼儿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区角活动“超市”中,教师引导平时做事坚持性差的幼儿当“营业员”或“收银员”,当没有顾客时要求他们仍然要坚守岗位。由于在角色中幼儿克制自己想要离开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了自我调控的目的。
拓展阅读
四类游戏培养幼儿自控力
游戏是幼儿发展身心的主要学习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分结合自制力、坚持度、自觉性和延迟满足这4项自控能力培养的要素。
一、操作类游戏
操作类游戏是利用游戏材料发展幼儿小肌肉群,以控制手部精细动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游戏,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种小植物等。
在操作类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控坚持度会有较好的表现。
二、娱乐类游戏
娱乐类游戏是创设情境,使幼儿通过角色模仿来感受情节乐趣,从而使他们在遵守游戏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情绪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游戏。
一般来说,幼儿对动作的控制要优于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娱乐类游戏正是通过激发幼儿兴奋情绪的过程和对动作的控制,让幼儿逐渐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
三、运动类游戏
运动类游戏,以大肌肉群活动为主,让幼儿在走、跑、跳、钻、投、攀、爬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竞赛要求来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四、智力类游戏
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逻辑推理游戏、注意力训练游戏和多元智能游戏,这样能初步锻炼幼儿理性面对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幼儿的情绪就能稍微稳定一些,而不是手足无措或在情急之下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