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著及教材
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陈启能、倪为国主编.书写历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陈宏图选编.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陈新主编.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陈龙.媒介批评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陈力丹、易正林.传播学关键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陈韬文主编.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台北,庐锋学会出版社,1997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曹晋、赵月枝主编.传播政治经济学英文读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曹卫东.权力的他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程锡麟.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常昌富等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戴锦华主编.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董天策主编.中外媒介批评(第1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董天策主编.中外媒介批评(第2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方汉奇、陈业劭、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方珊.形式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黄力之.中国话语:当代审美文化史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展人.文艺批评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85
胡翼青.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贺建平.西方媒介权力批判.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金元浦.接受反映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金元浦主编.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罗以澄.新闻与传播评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罗钢等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陆扬.精神分析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陆扬等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刘纲纪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刘建明.中国媒介批评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刘晓红.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李幼蒸选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李小江.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李瞻.世界新闻史.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83
李立.影视艺术批评与鉴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年—2000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李彬.大众传播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李彬.媒介话语.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李芹.社会学概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梁衡.新闻原理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梁衡.传媒新论.北京,学习出版社,1997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北京,中国广电出版社,2000
欧力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潘知常、林玮.传播批判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汝信.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任皑.批判与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辨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单世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陶东风等主编.文化研究.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王晓路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汪民安.福柯的界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吴飞.传媒批判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谢少波、王逢振编.文化研究访谈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肖小穗.传媒批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尹鸿.尹鸿影视时评.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殷晓蓉.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余虹.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3
张国良.20世纪传播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张荣翼.文学批评论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张汝伦.思考与批判.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朱大可、张闳主编.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朱立元.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曾娅妮.媒介批评:理论与例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张唤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 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澳]丹纳赫.理解福柯.刘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澳]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吴松江、张天飞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 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 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德]本雅明.本雅明文选. 陈永国、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德]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德]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王炳钧、杨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德]本雅明、桑塔格等.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吴琼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宋祖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德]哈贝马斯.关键概念.杨礼银、朱松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德]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德]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德]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 夏镇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德]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俄]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 佟景韩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俄]托多罗夫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蔡鸿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法]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汪民安等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法]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阎素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法]巴尔特、鲍德里亚等.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 吴琼、杜予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法]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法]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法]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法]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法]布尔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法]德赖弗斯、保罗·拉比诺.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张建超、张静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法]德里达.论文字学. 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法]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法]德里达.文学行动. 赵兴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法]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 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法]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法]福柯.福柯集.杜小真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法]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法]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法]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法]戈德曼.隐蔽的上帝.蔡鸿滨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法]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蒋梓骅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法]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 吴泓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法]古斯塔夫·庞勒.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戴光年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法]拉康、鲍德里亚等.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吴琼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法]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 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 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许蔷薇、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法]麦茨、德勒兹等.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法]舍普等.技术帝国.刘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荷]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荷]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 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加拿大]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传播的历史. 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加拿大]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加拿大]弗莱.批评之路.王逢振、秦明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加拿大]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拿大]麦克卢汉.机器新娘.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加拿大]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加拿大]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胡正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美]艾伦.重组话语频道. 麦永雄、柏敬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美]鲍德韦尔等.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美]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林珊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美]本.H.贝戈蒂克安.媒体垄断.吴靖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马元德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美]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掌权者:美国新闻王国内幕.尹向泽等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4
[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美]德弗勒.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刘海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美]德弗勒、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美]德里克.后革命氛围.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美]德曼.解构之图. 李自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 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美]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赵育春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美]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关于现实建构的学问. 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美]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 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美]赫尔曼.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赫施.解释的有效性.王才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霍兰德.后现代精神分析. 潘国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美]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美]卡勒.论解构.陆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美]克莱德·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 高佳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 李自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克里斯蒂安.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蔡文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美]库利.社会过程.洪小良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美]库隆.芝加哥学派.郑文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美]雷克·韦克勒.批评的概念. 张今言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萧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美]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美]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美]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美]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贺文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美]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 刘燕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美]米勒.重申解构主义.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 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美]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徐海铭、季海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美]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曹静生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美]赛佛林和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应用和方法. 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美]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美]史蒂夫·莫滕森编.跨文化传播学. 关世杰、胡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美]斯坦顿·巴兰等:大众传播理论.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美]苏特·杰哈利.广告符码.马珊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陈晓开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美]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 胡正荣、张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何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美]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美]约翰·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美]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 周晓虹、徐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美]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日]竹内郁郎.大众传播社会学. 张国良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西]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刘训练、佟德志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以]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 张旅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以]里蒙-凯南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 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英]阿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冯建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英]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英]安德鲁·古德温等.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赵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英]安东尼·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英]奥利弗.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 汪凯、刘晓红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英]戴维·巴勒特.媒介社会学. 赵伯英、孟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英]丹尼斯·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英国.李凤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英]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 陶传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英]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英]格罗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英]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 陈仲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英]吉尔伯特等编.后殖民批评.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英]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英]雷蒙德·威廉斯.政治与文学,樊柯、王卫芬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英]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丰子义、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 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 马雪峰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英]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英]萨莉·斯皮尔伯利.媒体法.周文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 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英]斯各特·拉什.信息批判.杨德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英]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渠东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钱乘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英]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中文期刊文献
阿超.呼唤媒介批评.载新闻出版导刊,2001(2)
蔡骐.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
蔡琰、臧国仁.新闻叙事结构:对新闻故事的理论分析.载新闻学研究,1999
常燕荣、蔡骐.民族志方法与传播研究.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陈芝.我国近年来媒介批评的得与失.载新闻爱好者,2007(2)
陈默.拓展学术视阈 提升观照层次——近年来“媒介文化批评”研究简述.载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
陈共德.政治经济学的说服——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I.席勒的媒介批评观.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
陈信凌.媒介批评刍议.载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陈信凌.国内现行媒介批评衡估.载现代传播,1997(6)
董天策.媒介批评:新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新闻理论教学札记一则.载新闻界,2001(4)
董天策.制约新闻炒作需要媒介批评——从成都媒体恶炒“美人鱼作家”谈起.载新闻记者,2001(7)
丁俊杰.媒介批评的意图.载现代传播,1996(2)
冯建三.媒介批评的历史轨迹与前景——以台湾为例.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郭宏安.电视:文学批评的新媒介——访法国文学批评家贝尔纳·比沃.载读书,1987(3)
何道宽.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双星:伊尼斯与麦克卢汉.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何道宽.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何道宽.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载现代传播,2000(6)
郝雨.媒介批评的整体缺席与系统失语. 载今传媒,2007(2)
郝建.大众文化守候媒介批评.载现代传播,1996(2)
胡正强.梁启超新闻媒介批评实践与思想论略.载新闻界,2005(6)
黄顺铭.事实的二度客观与新闻舆论监督——用媒介批评眼光审视两个新闻报道个案.载新闻战线,2001(12)
黄顺铭、谭舒.一个历史的维度——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载湖北社会科学,2001(10)
兰璐希.电视交友类节目中的男权中心现象——以非诚勿扰为例.载现代商业,2010(20)
刘利群.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载妇女研究论丛,2003(3)
刘丹.大陆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载新闻爱好者.2011(2)
刘高.媒介批评:何去何从.载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4)
刘建明.关于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史的对话——刘建明答《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辑任勇胜先生问.载新闻与写作,2006(8)
刘建明.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载当代传播,2001(6)
刘建明.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载国际新闻界,2000(6)
刘建明.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载现代传播,2000(5)
刘建明.媒介批评者的主体性与个性. 载新闻爱好者,2000(11)
刘胜枝.西方女性主义媒体研究述评.载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刘晓程.论“新闻阅评”之不同于“媒介批评”——兼谈媒介批评的内涵与本质. 载今传媒,2005(4)
刘晓程.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载新闻记者,2005(4)
刘自雄、熊珺.略论“媒介批评”的概念及其起源.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李异平.美国媒介批判研究概述.载国际新闻界,2009(4)
李立.反思电视的消极社会文化后果:一种柏拉图式的媒介批评传统.载新闻界,2007(3)
李春媚.西方媒介批评的四大理论背景.载河北学刊,2003(1)
李迅.跨语境的电视:媒介批评与观众研究.载当代电影,1997(2)
李奕明.大众传播媒介:理论与批评.载电影艺术,1990(6)
雷跃捷.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对国内有关“媒介批评”定义的辨析.载现代传播,2003(3)
雷跃捷.简述新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载现代传播,2003(6)
赖珮如.女性杂志与女性价值变迁相关性之探析.载国立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4
梅琼林.媒介批评之“结构主义方法”与系统方法的对比观照.载江西社会科学,2006(4)
马修·保罗.美国连环漫画与传播媒介的文化批评.载国际新闻界,1990(4)
潘知常、林玮、曾艳艳.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阐释: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秦志希、刘建明等.“媒介文化研究”笔谈.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9)
秦志希、夏冠英、徐小立、刘建明.“媒介文化研究”笔谈. 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4)
若文、杨静. 媒介批评对象的负性心理抵抗透视.载今传媒,2007(1)
若文、刘建明.媒介批评研究的拓荒者:访刘建明教授.载今传媒,2006(5)
任勇胜.刘建明谈媒介批评的几个问题:答《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问.载今传媒,2006(7)
孙坚华.传媒业应得到更多的关注.载新闻出版导刊.2001(1)
宋双峰.填补媒介批评史空白的一部力作:评西方媒介批评史.载今传媒,2007(5)
宋双峰.媒介与媒介批评的良性互动. 载今传媒,2006(8)
宋双峰.国外媒介批评机制研究.载新闻记者,2006(6)
宋双峰.英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变迁. 载今传媒,2006(11)
宋文翔.网络传播媒介对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拓展.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9)
苏蕾、董文辉、若文.审读主体的角色认定:兼论报刊审读与媒介批评的小同大异.载今传媒,2006(6)
石潇纯.解读媒介批评新视野中的女性主义.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谭舒、袁传峰.网络BBS与媒介批评.载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谭舒、董天策.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载新闻记者,2002(2)
童兵.媒介化社会新闻传媒的使用与管理.载新闻爱好者,2012(21)
田中初.电子媒介如何影响社会行为: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述评.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1)
陶忠辉.媒介批评的困境及突围策略.载新闻前哨,2003(9)
王海涛、刘晓程:美国新闻史中的媒介批评与新闻自律.载新闻知识,2007(1)
王颖吉.论李大钊媒介批评思想的来源及其马克思主义转型.载贵州文史丛刊,2006(1)
王君超.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载今传媒,2005(10)
王君超.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载 国际新闻界.1999(2)
王君超.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载报刊之友,2002(1)
王德胜.媒介变化·大众文化·文学批评.载民族艺术研究,2003(4)
王志敏.媒介批评的定位问题.载现代传播,1996(2)
吴迪.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5)
吴迪.媒介批评.现状与对策.载当代电影,1996(2)
吴靖、云国强.媒介批评的重构:兼论媒介批评的公共性.载现代传播,2005(2)
闻仲.也谈开展媒介批评的立场、观点问题.载今传媒,2006(4)
闻仲.审读、阅评与媒介批评:兼与刘晓程先生商榷. 载今传媒,2006(9)
温乃楠.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载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肖云儒.质疑“传媒文艺评论”.载新华文摘,2001(3)
肖鹰.媒介扩张与文学批评:当前中国主流批评症候.载天津社会科学,2007(1)
肖云、王卉.科学精神在媒介批评中的缺失.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4)
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5)
谢静.认同危机与“新闻场”的重构: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话语分析.载新闻大学,2006(3)
谢静.媒介批评在实践中发展——以“新闻记者”的媒介批评实践为例.载新闻大学,2005(4)
谢静.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
谢静.媒介批评:专业权威的建构策略——从新闻专业主义解读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载新闻大学,2004(3)
谢静.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载新闻记者,2003(5)
谢静.协商规范:美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规范之建构和解构.载新闻大学,2003(3)
习耳.报刊批评与媒介批评:兼评《媒介批评通论》.载报刊之友,2001(4)
徐舫州.也算是“媒介批评”.载现代传播,1996(2)
余红.网络时政论坛与舆论领袖研究: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尹焕霞.新闻媒介与新闻批评方法.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应天常.媒介批评是对媒介人物进行人格评价的试金石.载声屏世界,2002(4)
应天常.媒介人物与媒介批评.载声屏世界,1997(4)
张晓锋.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载现代传播,2010(7)
张慧玲、任东晖. 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诞生期.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张羽.当前开展媒介批评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载今传媒,2006(3)
张羽.对媒介批评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载今传媒,2006(10)
张羽.报刊批评与媒介素养教育.载报刊之友,2000(6)
张碧红.从媒介工具化到媒介社会化:微博的个体表达与社会影响.载学术研究,2012(6)
张锦华.女性主义与大众传播研究.载心理,1999.
郑航生.流行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载创新,2011(3)
郑微波.传播媒介对文艺批评的影响.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赵红艳、刘峰.媒介批评之我见.载新闻传播,2006(9)
赵勇.大众文化的概念旅行、演变轨迹和研究走向.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哲峰.行为传媒评论:主体、客体与标准.载新闻出版报.1997(1-17)
邹欢芳.“媒介批评”的焦点现象及对策的思考.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朱光烈.主题.媒介批评.载现代传播,1996(2)
朱国华.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英文文献
Abbott,H. P.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Bernadette Barker-Plummer. News and Media:a Historical Dialogue.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10
Chaper Hill,NC:Univ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7
Carter Kathryn,Spitzack,Carole(Eds). Doing Research on Women’s Communication:Perspectives on Theory and Metho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
Dworkin,Dennis.Cultural Marxism in Postwar Britain. Trans. Li Fengdan. 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8
Gaye Tuchman.The Symbolic Annihilation of Women by the Mass Media,1978
GayeTuchman,Arlene Kaplan,Daniels,James Walker Benét. Hearth and Home:Images of Women in the Mass Media. 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1978
Gunter,B. Television and Gender Representation .London:John Libbey,2005
Gauntlett,D. Media,Gender and Identity:An introduction. London:Rout ledge,2002
Goodwin,Andrew.Introduction. The Uses of Literacy. By Richard Hoggart. 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1998
Kellner,Douglas,Media Culture:Cultural Studies,Identity and Politics betwee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Keller,E.F. Reflections on Gender and Science. New Haven,CT:Yale Univ Press,1985
Hawkins,Katherine. Exposing Masculine Science:An Alternative Feminist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Women’s Communication.Carter Kathryn,Spitzack,Carole(eds). Doing Research on Women’s Communication:Perspectives on Theory and Metho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
Hall,Stuart. “Richard Hoggart,The Uses of Literacy and the Cultural Turn.” British New Left Thinkers. Ed. Zhang Liang. Nanjing: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0
Hoggart,Richard.The Uses of Literacy. 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1998
Hoggart,Richard.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action Edition. Practical Criticism:A Study of Literary Judgment. By I. A. Richards. 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4
Kathryn Weibel. Mirror mirror:Images of women reflected in popular culture. 1977
Jensen,J. Redeeming Modernity:contradictions in media criticism. London:Sage,1990
James Boylan,Critics.A Thousand Voices Bloom,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March-April,2000
Mcrobbiej. An ideology of adolescent femininity.London:Croom Helm,1982
Genette,Guard.Narrative Discourse.An Essay in Method.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Mulhern,Francis. “A Welfare Culture?:Hoggart and Williams in 50s”,Research on Marxist Aesthetics,Vol. 3. Guili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0
Norman 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polity press,1992
Prince,G.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3
Radway,Janice A.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and Popular Literature
Zoonen,Liesbet Van. Feminism Media Studies,Lodon:Sage,1994
Raymond Williams.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Ryan Marie-Laure.Narrative as Virtual Reality.Immners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Media. 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Robert C. Allen.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2
The Politics of News. the News of Politics,Edited by Doris Graber,Denis McQuail,Pippa Norris,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98
Teun A. Van Dijk.News as Discours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88
Terence Hawkes.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Baudrillard,Jean.The Consumer Society. Trans. Liu Chengfu and Quan Zhigang. 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Thompson,E.P..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Trans. Qian Chengdan,et al. Nanjing:Yilin Publishing House,2001
Vincent,R. C.,Crow,B. K. & D. K. Davis(1989).When technology fails:the Drama of airline crashes in network television news. Journalism Monographs,No.117
Lazarsfeld Paul. The role of criticism in the management of mass media. Journalism Quarterly,1984
Williams,Raymond. Politics and Letters. Trans. Fan Ke and Wang Weifen. Kaifeng:Henan University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