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姆佩勒(1 / 1)

克莱姆佩勒:德国指挥家、作曲家。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汉堡、斯特拉斯堡、科隆、柏林等地任职。1933年受纳粹迫害,离开德国,在美国洛杉矶任爱乐乐团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返归欧洲,任伦敦爱乐乐团终身指挥。他是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卓越演绎者。

克莱姆佩勒与乐队排练布鲁克纳的一部交响曲,其间他突然有力地敲了敲谱架,因为他注意到有两个吹法国号的乐师在说话。他说道:“我想,我们必须停下来,否则我们就影响这两位先生的交谈了。”

* * *

克莱姆佩勒愤怒地中断了排练,他吼了起来:“第二小号吹得太响了。”这时第一小号喊了起来:“教授先生,第二小号根本就不在!”克莱姆佩勒随即回答:“那当他来了时,您就告诉他好了!”

* * *

在一场音乐会上,乔治·史切尔指挥演出了德彪西的《大海》。克莱姆佩勒在被问及对此的意见时说道:“这不是大海,是海上一间囚室。”

* * *

克莱姆佩勒受邀前往布达佩斯指挥《卡门》的演出。在演出开始前,他的全部行李都没有到,匆匆忙忙之中他不得不借了一套礼服登上指挥台。在序曲进行中间,指挥大师面带痛苦之极的表情,突然朝两位第一小提琴乐师喊了起来:“把我的鞋脱下来!”当他的愿望得到满足时,克莱佩勒的表情变得轻松明亮起来;在第一幕结束之后,他满意地离开了乐池,每只手里擎着一只折磨他的鞋子。

* * *

克莱姆佩勒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家,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对事对人毫不遮遮掩掩,为避免尴尬,他工作时经常把他自己女儿绿蒂带在身边,让她做一个自己情绪的缓冲器,为自己打圆场。

一次为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录制唱片而进行排练时,一个小号经过句不断出错,他忍无可忍,便朝着他身边的女儿大叫起来:“绿蒂,全都是一文不值!”

* * *

在一次拜访拜罗伊特的“神圣大厅”—喜庆戏院时,瓦格纳的后人问克莱姆佩勒的印象如何,经过瞬间的窘迫后他冷淡地说道:“这会是一个好的歌剧院—演《魔笛》用!”

* * *

一个男高音在录制《漂泊的荷兰人》时,要求重新唱一遍一个困难的乐段。克莱姆佩勒问道:“为什么?那只能更坏!”大厅里响起了一片笑声。这位男高音勇敢地回答:“或许也能更好呢?”克莱姆佩勒随即说道:“可我们不能长时间等下去呀。”

* * *

克莱姆佩勒的最后一次登场是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他改编和指挥了贝多芬《菲岱里奥》的演出,告别时他说了下面一段友好的含义深刻的话:“明年二月我还要来,如果我死了的话,我依旧还是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