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曾在巴黎医科学校学医,后转入巴黎音乐学院,写有歌剧、交响曲、合唱曲,代表作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特洛伊人》,管弦乐:《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等。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理论家,其《配器法》一书最为有名。
柏辽兹一生结过两次婚,可都不能说是完美的,在他六十六年的生活中,始终有一个女性的形象占据他的心。这也许是他毕生中唯一的真爱,是他毕生都在梦中追寻的人。这个女人就是埃斯特尔·杜波夫,他们在1815年结识,时柏辽兹12岁,埃斯特尔18岁。可就在这个年纪,柏辽兹被他称为的“狂暴的**”所攫住。他爱她高雅的举止,爱她令人心醉的温柔,爱她有如清泉的纯洁……但他们分开了。在漫长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梦到她的柔软的卷发,她的令人着魔的双眸,她娇小双足穿着的绣有玫瑰样式别致的鞋。魂牵梦萦,他渴望倾诉。这愿望使他不得安宁。
经过不倦地追索,他终于知道了她住在里昂,于是迅即启程前行。当他伫立在她住处的门前时,他感到兴奋,也感到一丝惶恐。他敲了门,一位年近七旬的白发女人站在他的面前,面露惊愕之情。她一声不响,显得愕然和不安地静听这个陌生的男人的表白。
当他说完时,她告诉他,她已结婚多年,并已有了四个儿子,家庭幸福,现在都已有了孙子,并且在她的一生中从未穿过什么绣有玫瑰花的鞋。听到老妇人的这番言语,柏辽兹深深失望。他为她的接待表示感谢,吻了吻她的手,告辞而去。刚一走到马路上,柏辽兹老泪纵横。此后他还给她写过信,并也收到客气的复信;这个女人真是他梦中所追寻的,抑或是另一个他原本就不认识的女人,这已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次里昂之行令他多年来夜不能寐的那个梦终于结束了。
* * *
柏辽兹写他的《安魂曲》时需要一个庞大的乐队:一百位弦乐乐师。海涅曾感慨地写道:“他是一只硕大的夜莺,是一只云雀,像鹰一样的云雀!”
* * *
有一天,柏辽兹被介绍给普鲁士国王。“先生,”这位国王用带少许幽默的语调说,“您就是那位别具一格的作曲家了,总是为五百位乐师谱曲?”
“遗憾的是,陛下的消息来源有误,”柏辽兹一本正经地回答,“有时我也为四百五十位乐师谱曲子呢。”
* * *
柏辽兹观看凯鲁比尼的歌剧《阿里巴巴》的演出。第一幕结束时,他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个乐思值二十个法郎!”在第二幕中间时他已经出价四十个法郎了,到这一幕结束时他甚至提高到八十个法郎。在第四幕演出期间他站起来并走开,说道:“我必须一走了事,我没有那么多钱了。”
* * *
柏辽兹对比洛并不特别看重,他在谈到这位当时享誉乐坛的大师级人物时说道:“他幸运的是有才能,”随即他话锋一转,“更重要的是他有才能去得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