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
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刘川生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
今天,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等携手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在改进民生和管理创新中加强社会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在改进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这就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统筹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努力建设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应对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西方社会已提出“现代社会向何处去”以及“好社会如何可能”的社会管理思想。德国政府在基层社区设立公民办公室,提倡“让数据而不是让公民跑路”,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更加复杂,社会流动更加广泛,社会需求更加多元,70%的城市就业人口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国有4.57亿网民、8.59亿手机用户,流动人口更是数以亿计。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迅速、最深刻的社会变迁,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历史视野和辩证思维,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回应不同群体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成立两年来,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对策支持。研究院在魏礼群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培养高素质社会管理人才,研究社会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社会管理政策咨询服务,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贵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尤其是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出发,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体制改革层面,开展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研究,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部分建议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要批示,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相信,研究院一定会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中国社会管理领域具有一流水准和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库,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这一主题,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分享智慧,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相信本次论坛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