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行们,你们知道吗?
每个人理解和分析问题,速度或快捷或迟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灵活或机械,认识问题或深刻或浅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高明或笨拙。每个人的思维整体的内在运动机制各有差异,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各有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的“差异性”。
如果我们尊重每个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画出自己天生的、独一无二的想法,用画思维导图等直观的方式,弥补学生思想联系的不足。遵从学生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喜爱画图记事,画图直观构思的特性,借助画导图的外部动作,作为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辅助手段,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阅读分析,逐步掌握写作构思的方法。
一、关于画思维导图
记住:画思维导图不是为了画出图形,完成填空
初学思维导图的老师,会要求学生先把各级分支描画出来,再思考如何填分支上的内容。
有的老师常常会为学生统一一级、二级分支的内容,再让学生填三级分支的内容。
这样画思维导图,会变成为画图而画图;这样画思维导图只是被动填空的过程,为画成某个形状的图而画图;这样的填空补缺过程,根本失去了画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引导思维的功能,这是我们初学画思维导图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例如,一位老师尝试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指引自我介绍的发言。
这位老师布置此项练习后,听学生看着自己画的导图进行自我介绍后,大失所望。
她十分困惑,问我:“她的学生也是先画思维导图的,为什么却不见他们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能够有很多创意的、个性化的自我介绍?”
我仔细看了她的学生的作品,就问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是否在布置画思维导图之前,就作了统一要求,统一一级分支就画:“基本信息”“特点”“爱好”“讨厌”“梦想”“偶像”?二级分支也给了学生具体的要求,例如,基本信息就要填:“姓名”“年龄”“地址”“年级”“生日”对吗?
这位老师很惊讶,反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如果没有老师的统一要求,同一个学生两次画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也很难所有的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内容,如此一致。何况这些思维导图,都是出自不同学生之手,能这样一致,肯定是老师作了统一要求。”
这位老师点头默认。
第二个问题:你是否没有告知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思维导图中心位置?
这位老师回答说:“是的,我没有提,因为我觉得学生肯定会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的正中。我觉得这个不用说,学生也会做到的。”
我笑了,说:“你看,正是因为你在这里没有作统一规定,学生就有了许多的创新,有了许多个性化的图标,出现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位置。同一个班的学生,有的会觉得自己可以用一个青苹果来表示,有的觉得自己是条小青虫,有的也许因为自己属鼠的,所以他把自己画成小老鼠。他们没有统一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间的。”
画导图应该是先思考,后动笔。画图人自己根据表意需要,先画出主题内容,再连线,逐一画出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的内容。
同时,我们应该放心地把思维工具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如何画?画什么样的导图?
让学生自己去画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不要作过多的限制。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常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我们料定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思维导图中间,他们偏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觉得有些图像更能代表他自己。我们都担心学生会写不出“自我介绍”的各个分支的内容,这正是我们最大的误区,因为我们的担心,因为我们统一的要求,常常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在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里记录个性、发挥想象、作出创新。
二、关于阅读教学问题
阅读是一种收集信息、储存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过程,而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听、说、阅读、理解、想象等思维活动过程的综合表现形式。绘制导图辅助阅读,可让学生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加工信息,对前后阅读过程中联系紧密的知识进行自主整理,使新知识能自动加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在新图像时代的今天,以画导图的方式来解读、交流、了解和吸收经典文学中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历史文化及艺术表现手法,比起仅仅通过写读书笔记,抄词、抄句子等方式进行阅读分析、解读语言文字的方式要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显示出多元化的阅读理解,因而也更有乐趣。它能使当今时代快餐文化中的浅层次的阅读,逐步化为深层次的阅读。
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选择借助画导图的方式去解读文学作品,不但可以辅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帮助轻松阅读理解分析,领悟作品的词语和句子所表述的内容,吸收作品的思想精髄,更重要的是,画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作品段落间的内在的联系,赏析其语言表达的方式、行文结构的特色,深入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看清文章的结构,帮助直观触及作品全方位的、非线性的一切,这样的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索,激活学生自主感悟,促进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和对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让阅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而是学生主动学习写作表达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结构,直观构建,并学以致用,引导构思属于自己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文章。
关于学生画导图阅读的更多的课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伟英工作室”,公众号二维码:
三、关于写作指导问题
学生自主绘制导图过程,其实是直观进行自我写作构思导航的过程。
在导图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找到写作内容间的逻辑顺序,直观地进行写作内容的修改、调整和补充。
这样画导图,辅助构思作文的效果,相当于紧扣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并合理选材,完成作文草图。之后,要在写作导图上作反复修改,使之更直观轻松。
在此写作指导过程,老师也可以直观地从学生画的写作导图中,发现学生的审题、选材和写作构思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引导,即时点拨。这样的写作指导,能很好地杜绝学生写出几百字的习作后,才发现写“跑题”“离题”等问题,需要全文重写的“惨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