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导图进行创作的高级阶段是创造性地搭建文章的框架,构思自己的作品。这一阶段中,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最初意念投射在导图中,引导自己紧跟灵感的印迹,沿着自己的思路,写出自己的感悟经历和生活体验,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如:七岁的邓心怡,去大夫山放风筝。回家后,她直接围绕去大夫山这个主题图,画出她的许多记忆。再连上线,通过在连线上标出序号的方式,整理出写作的顺序,然后看着导图完成习作:
去大夫山放风筝
邓心怡
一天傍晚,我和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去大夫山放风筝,我兴奋极了。
我看见飞在天上的风筝有许多,有三角的、有鱼的、有蝴蝶的……
我们准备放老鹰风筝时,有一个人走过来了,他夸我的风筝最好看,我心里可高兴了。
我们放出老鹰风筝时,才发现线太短了。爷爷赶紧跑去买线。把新买来的线与原有的线接起来了,我们才又发现:风停了,太阳落山了。大家说:中午的风才大,傍晚的风不大,不好放风筝。
正在大家有些失望时,一阵风吹起……
我赶紧抓起风筝的线迎风跑了起来。风筝一开始飞得很低,后来风筝才飞高一点儿。这时,妈妈提醒爸爸要把风筝的线绑好,要不风筝会吹走的!可是爸爸不听劝告,还说:“不会的,线还够。”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风筝被风婆婆带得老高,一下吹走了,看不见了。我们才一下醒悟过来,线断了!
我伤心极了。
我们一起跑向树林子。只见,林子里的树上挂满了断线的风筝,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那只心爱的老鹰风筝了……
夜幕降临了,大家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了。
我心里想:“我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最心爱的东西的。”
我等待着下次再来大夫山放风筝……
由此可见,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有酸甜,也有苦辣。孩子借助导图,把去大夫山放风筝的经过,风筝被风婆婆吹走了的伤心事,以及自己“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心爱的东西的”的心愿,用朴素的语言,完整地记叙下来。文章流淌着的是童真稚趣,起伏**漾的是情感的波澜变化,闪烁飘散的是生活小事中泛起的淡淡的姿彩,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