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1 / 1)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品行,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绘者:黄晓娇

这篇短文是诸葛亮晚年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信,篇幅不长,偏于议论,层次丰富。这幅导图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对层次做了归纳,对中心观点和分层观点进行了概括提炼,力求完整呈现原文,并且有助于记忆原文。

第一部分的大纲主干提炼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夫君子之行”,意思是:君子要注意修炼提升自己,其核心在于“静”,没有繁杂纷扰,专心致志。

第二、三部分的议论承接此而来,进行分层论述,大纲主干对此有所表现。正面论述分为两个方面:君子立志和君子为学。其中君子为学,用一颗红心在书上表示要爱学习的意思。“才、学、静”之间的关系按照顺序排列,用箭头表示,箭头可以表示为原文中的“须”,表条件关系,这样的排列顺序有利于依照原文背诵。∵是因为,∴是所以,用数学符号表示因果关系。

第四部分是从反面教育儿子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忌浮躁浅薄。“躁”用爆炸图形表示,起突出强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