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让心灵自由(1 / 1)

在这个部分,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找到自己书写的动能及接纳自我,一旦能做到这两点,书写将变得更容易。

1.找到书写的动能

找到书写的动能,就是想办法找到自己“非写不可”的动机。

能够触发每个人提起笔的动能不同,需要多方去尝试,而踏出尝试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学会告诉自己:“写”并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不要苛求完美,也不要一边写一边批判自己,那样会让起步变得很难。

找到书写动能的方式,可以参考或模仿别人使用过的方式,也可以回过头来观察自己:什么时候会忍不住想要把事情写下来。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以笔者自身的经验为例,为了养成书写的习惯,小时候笔者曾“规定”自己要每天写日记,可是,笔者是个急性子又没耐性的人,想到每天都要写就觉得好烦,而且一旦中断,就出现因自责缺乏毅力而衍生的罪恶感,最后干脆全盘放弃。

后来,笔者又试着要求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些简单的心得或笔记,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这样好有压力,连阅读的乐趣都被剥夺了,所以就只对特别有感觉的作品做简单而随性的书写记录。再后来,因为很喜欢茱莉亚·卡麦隆《创作,是心灵疗愈的旅程》这本书,曾经试着根据书中所给的作业,每天早起半小时写“晨间随笔”,一开始写得兴致盎然,坚持两个月后,渐渐失去新鲜感,再加上时序进入冬天,笔者是个非常享受与“棉被”相处光阴的人,所以最后当然也就无疾而终了。而最近,笔者又开始充满热忱地记下每一次出游点滴及心情,并从中感到极大的快乐。

如果你问我:“旅游记录会一直坚持下去吗?”我会告诉你:“不知道!”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回答很不负责任,但在生命探索过程中,你应该早就发现,每个人的性格特质及每个阶段所关注的事物不一样,有些人很适合把一件事坚持到底(如有些人可以写一辈子的日记);有些人却需要不断变换“口味”,用新的刺激来唤回自己的热情。不必要的坚持及自我约束,只会增加无谓的自我束缚及心理压力。在“找到书写动能”这条路上,它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将某种写作方式坚持到底,而是要让书写持续下去,不间断地尝试,尊重自己的喜好及模样,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也许你喜欢为每一张照片加有趣的注解,也许你喜欢画四格漫画并为它编情节,甚至你只是喜欢在无聊的课堂上把课文改成KUSO版都没关系,只要不失去对文字的渴望,并且不放弃书写,那么书写与你的缘分就不会结束。

这里想要插入一个小笑话:多年前,笔者曾在国中任教,某天正讲到周敦颐《爱莲说》这一课,下课后,一群学生笑不可抑地拿了一个同学的课本来“告状”,只见“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段课文旁被加注“花枝真好吃,花枝超级好吃,花枝羹实在太好吃了!”。原来,那节课正是接近中午用餐时间的第四节,正值发育期的这段文字“作者”肚子早就饿得咕噜咕噜叫,周敦颐对于花的品评,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令人口水直流的花枝羹!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上课很不专心,可是换个角度想,这个孩子的想法非常真实且有创意,虽然他上课不是很专心,可是他的心思是跃动而开心的,或许这样的想象对他的成绩没有太大帮助,但保持一颗灵敏而好奇的心,对生命是绝对有帮助的。

言归正传,在寻找书写动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半途而废的练习,但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意义,也必定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在多方尝试后,你将结合自己的经历,找到独一无二的最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而在找到答案之前,这些过程都是使你得以茁壮成长的养分。以笔者而言,经历过多方尝试后,我会在心有所感时写写随笔,读到一本好书时分享心得,走过一片风景时用愉悦的心试图留下记录,这都是让自己和文字关系更紧密的方式。在这些过程中,我不求完美,不求自己“下笔如有神”,只是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一颗愉快的心。

是的,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放轻松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书写,会让书写更轻松、动能更强大。

2.真诚接纳自我

笔者非常喜爱《狂野写作》这本书,娜妲莉·高柏不断地在书中提到“注意心的动向”及“接纳自己”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她说“相信我,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是的,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一旦困死了自己的心,笔下的文字就无从发挥。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要谈的是对于自我心灵的接纳。

或许有些人会很困惑:“自我的接纳,和思维导图、和写作有什么关系?”当然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相当密切。先从思维导图来说,其实思维导图是个既能增强逻辑又能强化创意的心智辅具,其绘制原理和形状都是符合“脑体工学”的,但在使用它之前,你必须打开你的心,才能将它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否则它的支干就无法延伸出去。

再以写作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知道要写什么”“不会写”,其实我们往往不是真的不会,也不是真的想不出来,真正的原因,反而常是因为想得太多、害怕做得不够好。如果一个人老想着:这句话太差,那句话不好,这个题材我不会写,那个问题我不想面对……在一直念叨着自我否定的词句,又追求完美的心理状态下,落笔时自然压力极大,就会想到逃避和放弃。而经常自我否定和逃避放弃的后果,就是让心灵如早凋的蓓蕾,还未盛放就已枯萎。长期下来,很多人会以为自己的心灵本就如贫瘠荒芜的田野,养不出半朵娇艳的玫瑰,却忘了这其实是自己扼杀和缺乏浇灌的结果。

因此,在动笔之前,请你承诺自己会用爱与肯定去保护已伤痕累累的心田,请答应自己,不要想着一飞冲天,只要想着缓步向前;不要急于苛责自己,而要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且在心中给自己肯定和掌声。

当你能下定决心接纳自己时,心灵之门才会为你开启,我们也才能开始练习倾听心灵的声音。

承诺敞开心灵之后,我们就可以接着讨论,如何倾听心灵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