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相德
板桥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
我想,大多数国高中生都和以前的我有过相同的问题,认为自己的文章头头是道,然而考试的分数却总是不如预期,我们都以为自己时运不济,将自己比拟为古代名家,埋怨现代阅卷系统的僵化机器害惨了我们。
我们常私自认为:我的山水游记写景使人历历在目、刻画惟妙惟肖,有如柳子厚再世;我的叙事文章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辞藻更是极度细腻,有如出自欧阳修之手;我能道出细微的人物变化,描写出苍凉的体察与观望,颇具张爱玲的风格。
直到高三,学到梁容菁老师教授的思维导图写作,在用心钻研与练习后,我才明白过去的写作不过是一盘散沙。
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柳子厚先描述己身恐惧,并以写西山景向上堆栈,最后臻至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以《醉翁亭记》为例,文忠公写出四时景的婉约不做作,更以各种乐事衬出与民同乐;以《小团圆》为例,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苍凉的手势,挥洒出其大半生战乱离散、生老病死、爱恨痴嗔的故事,并用五彩笔记录下她戏剧化的一生。
这三人皆有共通点:文章结构清晰、立论分明,能融合许多题材于一身,井然有序,使读者毫无负担。
我没有三位大师的从容,立论技巧更是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难怪写作成绩总是毫无起色,但高三学习思维导图法后,我逐渐有了立论的基础,文章开始有了条理、有了脉络,偶尔再加上词藻的修饰,所得到的成果便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思维式写作宛若树枝生根,扎扎实实地抓住每一寸土壤,完完整整地道出我所要表达的意境;从核心思想出发,不会有偏离主题的风险,能环环相扣所学所识;以树枝状延伸素材,不仅能丰富多元思考,更能详细排列写作的顺序及逻辑。
刚开始起手使用思维导图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我逐渐能在短短数分钟内列出架构,写久了更能清楚估算写作时间,如此一来便能更有效率地掌控时间分配,抑或是作答思考选择题的题目。
若是大家愿意给自己一个突破写作技巧的机会,你会发现写作没有那么难,仿佛行云流水,不偏不倚,直达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