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这世间,唯山河永恒(1 / 1)

一秒即永恒

登泰山而小天下。早在一千两百多年前,有个叫杜甫的诗人,站在泰山脚下,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赞叹。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稻田,每一座村落,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美。泰山俊而高,这与我常见的南方山脉有所不同。南方的山,多清丽,是小家碧玉的美;北方的山,则有着高山大河之壮阔。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曲折、蜿蜒,山风从耳畔呼啸而过。崖,越来越深;山,越来越高,天空明净又祥和。人在山中,心绪都会无尘许多,只有绝妙的自然,不说一言,却胜似万语。

山崖峭壁,石缝里汩汩山泉流过,树木丛生,野花自在绚烂。沿途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惊喜。遇山、遇水、遇人群,大多是这一生唯一的遇见。这让我懂得珍惜,下一秒,我们将汇入人海,成为陌路,那就在相逢时,给予深情,才不枉费这万分之一的擦肩。

抵达山顶时,下起小雨,高空索道在雾蒙蒙的山崖间穿梭,上山下山的行人依然如织。风很大,我只穿了镂空薄毛衫,山风的凉直逼身体,雨打湿了裙摆,风吹乱了衣襟。

但那一刻,内心欢喜,为这不期而遇的奇妙风景。

雨丝落入山中,朦胧了远处的山峰,如云雾,缥缈、虚无。唐代诗人王维写雨后山中秋景,我最爱他那句“空山新雨后”的意境,恰逢秋季,望着远山,便有了诗情画意。层层叠叠,雨雾萦绕,山下的城市隐约可见。因这雨,又因站在山顶,平日里匆忙的城市这时仿佛着了面纱,呈现出宁静古朴的状态。

其实,那日我希望能够看到山中晚霞,那明媚、壮阔的美,早已让我心动。但旅行中总有意外,天公想要给我的是另一番景趣。所以,意外有时候并非就是遗憾,而是另一种美丽。

世事从来都有它自己的轨迹,行在人世间,我们要做的只是以平和心待之,对万事万物满怀期待,但不刻意为某一目的,总有欣喜与你相逢。

夜渐渐来临,山色的奇妙变化就在那一瞬间。先是云雾般的淡蓝色,渐渐转为幽蓝,直至夜幕降临,城市灯光点缀着漆黑的山夜。你若感知到自然,一定会为之动容。

夜晚,山里更冷,雨停了,除了住的宾馆附近,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黑,无星光,无月光。租了军大衣,在宾馆外面的小吃街吃了晚饭,走到一处山崖边,方才的热闹街区抛至身后,倚着崖边的石栏杆,只听得见山风滑过树叶的呼呼声。

一只黑色的野猫钻过杂木树林,从石栏杆边一跃而下,我真担心它会摔下去,但以它敏捷的身手,大概是我多思了吧。山的下面,城市已亮起万家灯盏,明明灭灭。山顶的灯光,略显得清冷,山下城市的灯光则繁华许多。

“一秒即永恒。”我似乎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山中小半生,是我梦之所及的生活,与山谷为伴,修院筑梦,识草木,闻风雪,深居简出,心性清明。回转思绪,此刻我亦知足,只不过匆忙的生活过久了,总要有片刻的抽离,静心独幽,不问往昔。过后,依旧热腾腾地生活,方可自在。

见山见水见自己

这次抵达泰山,午后为看晚霞,清晨为看日出。只是,天公有它另一番安排,晚霞化作雨中的朦胧山河;日出,则隐于茫茫云海之中。

那一场雨,在第二天清晨送来云海景观。雨后初晴,雾气萦绕在山峰上。若隐若现的山峰,抬眼是望不到边的天际,深蓝、浅蓝,宛若一幅丹青长卷,不由得惊叹,江山如画。

玉皇顶是泰山最高峰,历代君王登临泰山,俯瞰天下,举行封禅大典之礼。五岳独尊的石碑立在玉皇顶东南处,游人排队等待合影。

站在山顶岩石上,一览远山云海,犹如置身云端。此刻,心谦卑且渺小,人生所遇的纷纷扰扰,不过是沧海一粟。

山中光阴,日月长。宗庙、殿堂,在泰山之巅屹立,如筑在云层里的天宫,清冷、幽静。

在《空谷幽兰》这本书里,作者记载了中国的隐士文化。隐士,多居山,修禅问道,朴素清寂。而今身在山中,不免想起他们。中国自古就有一些心性高洁之人,居山中、筑茅屋、修篱院、开荒地、自给足,以琴棋书画为乐,以草木山河为依,修身养性。

时光流转,朝代更替,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开放、公平的新世纪,科技、工业快速发展,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也马不停蹄地向前。但是,那一座座山,它就在那儿,你来与不来,它都静默不动。

心有桃源,无论在何处,都会有一份闲隐的情怀。在热闹的尘世间如鱼得水,亦可在清寂的山水中怡然自得,是谓隐士精神。

山河、草木,最是无言与深情。人生于世,总会遇到一些狂妄之人,在我看来,人皆渺小,我们只是漫漫红尘中的一粒尘埃,甚至不如山间的一尊岩石。岩石尚可永恒,而我们,多不过寥寥百年。所以,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怀着谦卑之情。

见山见水,终是照见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