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女首富陈丽华家族:坐拥北京一条街49岁改嫁“唐僧”(1 / 1)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你拥有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应该算是“牛”了;如果在长安街上拥有一座大厦,那就很牛了;如果整条街都是你的,那就太牛了;如果四合院、大厦、整条街都是你的,那应该怎么形容?只能用四个字来表示:牛气冲天!

拥有这一切的,就是一度被称为中国女首富的陈丽华。她所拥有的长安俱乐部,毗邻天安门,是北京最早的顶级俱乐部,李嘉诚等富豪都是它的会员。她所开发并管理的金宝街,距离北京王府井仅一步之遥。这条730多米长的街道,用北京人的话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贵”。全世界最豪华的汽车都在这儿设有展厅: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法拉利、布加迪……包括香港马会在内的高级会所、豪华酒店、顶级购物中心鳞次栉比。有数据显示,这条街为陈丽华的富华集团带来的收入,每年仅租金一项就高达12亿元。有人因此称她为中国第一“包租婆。”

陈丽华另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在49岁那年,她改嫁给了小自己11岁的迟重瑞。后者是86年版《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一些网友戏称,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吃到“唐僧肉”的,竟是陈丽华。这桩婚事当年轰动一时。经过30多年考验,两人依旧伉俪情深,被传为佳话。

出生在颐和园的穷姑娘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论出身。陈丽华的出身绝对响亮。1941年,她出生于曾经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正经八百的满族正黄旗。据其自述,她是叶赫那拉氏第八代后裔。虽与慈禧太后同姓,但并非皇亲贵戚。

在那个年代,这个出身带给她的不再是荣耀,更多的是困扰。她高中没有毕业就被迫辍学,先是帮着人做衣服,后来又进了一家家具厂,做家具维修,并很快成了行家里手。正是这个契机,让她一脚踏进了一个财富的“宝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风云变幻,破“四旧”之风正盛,大量文物被毁。当别人在不停向外丢字画、家具时,年轻的陈丽华却独具慧眼,以极低的价格,收集了众多紫檀、黄花梨木的珍贵家具。

上世纪80年代,已届不惑之年的陈丽华移居香港。此时的香港,经济繁荣,著名的荷李活道,古董店、文物店云集。很多人都到这里寻找明清的古家具。一件好的黄花梨家具,动辄就是几十万元。一些先知先觉的内地商人,将从全国低价收到古家具囤积到广州的口岸,等待香港人挑选。陈丽华当年在北京收到“破椅烂桌”经她修理后,在香港成了宝物。陈丽华由此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钱的陈丽华一边继续穿梭两地做家具生意,一边投巨资在香港购买12套比华利山别墅。这些别墅的开发商是香港地产龙头恒基兆业,地处大埔海滨,三面环海,风景秀丽。陈丽华购进不久,这些房产的价值就开始快速上升,让她赚的盆满钵盈。

中国第一女富豪

随着香港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陈丽华成立了富华集团。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加速,大批港商北进。熟悉国情的陈丽华自然先人一步,回到北京。1985年,北京亚运会筹办如火如荼,长安街的重新规划提上日程。1987年大修正式启动。陈丽华作为港商,拿下距离天安门仅有500米的一个地块,用极快的速度建成了长安大厦。当时,中国与国外交流的日趋密切,高档的会所稀缺。陈丽华的长安俱乐部应运而生。俱乐部采用会员制,门槛极高。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长安俱乐部的个人会籍会费目前是16.8万元,终身会籍会费为48万元,目前有900名会员,60%的会员年消费能力100万元以上。霍英东、郑裕彤、李嘉诚等香港名流都是它的会员,内地一些顶级企业家也以入会为荣。正是在这里,豪爽、仗义的陈丽华广结善缘,积累了大量人脉。

陈丽华的更大手笔是拿下金宝街的开发和经营权。1998年,北京市赴港招商,金宝街是60项重点工程之一。它西起金鱼胡同,东至雅宝路,与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构成“金十字”。此前,这里房屋低矮,道路狭窄。1999年,富华集团对这一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改造。

投进40亿元、历经十多年开发,金宝街化茧成蝶。丽晶大酒店、丽亭酒店、华丽大厦、金宝大厦等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知名的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座落其中,这是香港赛马会在香港之外开设的唯一一家会员制会所,历时5年建成。

优越的地理位置,高起点的规划,让金宝街吸引了众多奢华品牌入驻。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豪车、大牌珠宝、名表。金宝街成为比肩纽约第五大道、伦敦香榭丽舍大街等的“金色大道”。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金宝街,向人们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传说。

2010年以后,富华集团的触角越来越长。在儿子赵勇等人的主导下,富华积极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先后建成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世界侨商中心、北京运河水乡项目。同时,在海外市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富华也多有斩获。

随着财富的增长,低调的陈丽华也无法再“隐形”。她成为福布斯、胡润财富榜上的常客。2010年,她位列胡润女富豪榜第三位,总资产270亿元,2016年,位列第一位,总资产505亿元。

改嫁小11岁“唐僧”

1988年,已经变身为富豪的陈丽华回到北京。酷爱京剧的她,在欣赏中国京剧院组织的演出时,与迟重瑞相识。此时的迟重瑞,因在《西游记》中的精彩表演,已经名满京华。

迟重瑞的家世虽赶不上陈丽华,但也绝非凡人。他1952年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祖父迟景昆、伯父迟世恭都是京剧名角,著名的京剧花脸袁世海是迟重瑞的姑父。就是因家学深厚,年少的迟重瑞表现出不一般的文艺天赋。他先是在云南当了三年文艺兵,回到北京后,考上了中国广播艺术团。两年后,他到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毕业以后,迟重瑞进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演员,参演了一些电视剧、电影,但都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1985年,《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正为找一个合适的“唐僧”发愁。此前,汪粤、徐少华两个唐僧的扮演者相继离开,拍摄陷入停滞。有一次,迟重瑞回剧院领工资,在二楼突然被人叫住,这个人就是杨洁。迟重瑞俊朗的外表,儒雅的风度让杨导眼前一亮。就是这样一次机缘巧合,迟重瑞成了第三个“唐僧”,并一直走到西天,取到了真经。电视剧1986年正式开播,一时万人空巷,街头巷尾大家讨论的都是孙猴子、唐僧。回忆这段往事,迟重瑞感慨命运,也感谢杨导。

但迟重瑞不知道,此时,有一个人已经对他心生爱慕。陈丽华此前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儿两女。虽然年近半百,陈丽华仍然希望有一个人和自己相伴终生。她向迟重瑞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迟重瑞却犹豫不决。毕竟两人相差11岁,陈丽华又是亿万富豪,两人的结合难免风言风语,尤其会指责他贪恋财富,吃“软饭”。

为了打消迟重瑞的疑虑,陈丽华费了些心思。她将一些朋友请到家中,故意让他们看到自己给迟重瑞写的情书。“迟先生那么漂亮,喜欢他的人肯定很多。”在后来的多次采访中,陈丽华从不讳言是自己在“倒追”迟重瑞。

陈丽华的真诚、好友六小龄童的劝说,让迟重瑞的心结解开。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陈丽华曾与迟重瑞约法三章:一、我说话时,你不要打断。二、吃饭时全家人都到了,才能开饭。三、我已经49岁,咱两个不能有孩子,但请放心,孩子们一定会对你很好。迟重瑞也都答应下来。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桩婚姻。但30多年过去,两人始终相敬如宾。迟重瑞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两人之间,他的妥协更多些。因为陈丽华是企业家,背后可以劝说,在人前必须维护她的权威。在《鲁豫有约》采访陈丽华那期节目当中,迟重瑞始终细心照料着陈丽华,时而搀扶,时而擦汗。

陈丽华对迟重瑞也非常尊重,一直称丈夫为迟先生。她曾表示:“结婚这么多年了,我和迟先生从未开过玩笑”。迟重瑞结婚后,基本退出演艺事业,但有好的剧本,陈丽华也非常支持他出演。2005年,他主演了电视剧《鉴真东渡》,开始时并不顺利,陈丽华鼓励他说,你这么多年不演,肯定生疏,很快就会好的。拍《西游记续集》时,外境地好多都在深山中,迟重瑞总是想办法与陈丽华通电话,剧组里的人和他开玩笑:“聊的这么热火,是嫂子呢还是小情人?”迟重瑞略带羞涩地回答:“是你嫂子,也是小情人。”

迟重瑞曾表示,面对众多的议论,我们从来没有在意过,时间会证明一切。

紫檀宫的守护人

在北京朝阳区的建国路旁,有一大片仿古建筑。高大的门楼、朱红的大门,气度非凡。这里就是陈丽华的又一力作:中国紫檀博物馆。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丽华将自己的大部分生意交给了儿女们。她和迟重瑞则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紫檀制品上。这曾是她的起家之源,也是她不变的情结。整个博物馆的建设陈丽华投资了2亿元,1999年9月,正式开馆,收藏了陈丽华30多年指导制作的大量珍品。

为了寻找到优质檀木,陈丽华带着迟重瑞曾多次深入印度等丛山密林。这些地方往往蛇蟒成群,蚊虫凶猛。有一次,他们在山中停车休息,刚下车,一团 “乌云”就朝他们冲了过来,向导向他们大喊:“快上车”。原来这是一群巨型的蚂蜂。当他们好不容易上了车,蚂蜂仍然死命的往里冲。一些被叮咬的人,脸上、身上立即肿了起来。车飞速开到一家诊所,当地医生告诉他们,幸亏救治及时,否则,有生命危险。有了好木料,还得有好手艺。陈丽华向故宫求助。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藏品近千件,其中的大部分是以故宫原品为蓝本制作而成。一幅长32.4米、宽1.77米的木雕《清明上河图》是镇馆之宝。

馆中的很多藏品都价值连城。许多人都希望以高价收藏,但陈丽华从来不卖。对她来说,这些藏品不是生意,而是她的生命。对于这些藏品的归宿,她另有想法:“没有故宫,就没有博物馆的今天,只要故宫需要,随时都可以拿去”。

如今,陈丽华、迟重瑞和家人就住在博物馆中的一座楼上。每天陪伴着这些宝物,她才安心。

陈丽华的子女们已经陆续接过了权杖。儿子赵勇是富华集团的总裁,掌管着长安俱乐部、房地产、金融控股等核心业务。老人说起这个儿子非常自豪:“他顶了大力了”。很多项目实际上都是赵勇在一手操办,

大女儿赵莉掌控的北京富丽华德生物医药公司,2017年6月在新三板上市。二女儿赵敏、养女王镰则各自负责一块业务。

迟重瑞一直负责紫檀博物馆的规划和具体管理。他和孩子们相处融洽,彼此理解。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他透露,因为赵勇说他留光头富态、好看,他就再没有蓄发,一直以光头示人。

结语:

虽然身价数百亿,生活中的陈丽华却极其简单。她自称一天10块钱就够了,最爱吃的饭是雪里红拌米饭,再配上杯凉水。已经80多岁的陈丽华,如今依然思路清晰、步履轻快。一家人保持着每天在一起吃饭的习惯,如果孩子们都回来,就得开两桌。陈丽华对这一切满意又知足。

她曾说:“人生如果不折腾点事情,算是白来了”。回顾她的大半生,这番折腾可谓轰轰烈烈。犹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曾经“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翻山涉水两肩霜花”,终究是“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