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

家长支持孩子,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糟糕,

才是最重要的。

Q: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孩子成绩都还可以,但下学期成绩下降很明显,原因是懒懒懒,实在太懒了。数学题目懒得做,语文字词懒得写,英语单词懒得背。一再叮嘱强调都不行,我该怎么抽掉他这根“懒筋”呢?

A: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和表现还行,三年级后开始下降,表面看起来是孩子太懒了,但家长需要做的是仔细回忆,在哪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事,才让孩子变懒了。是因为功课太难,孩子搞不定了,还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了?是孩子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抑或是遇到了其他事情,情绪有问题了?

我能感受到家长的焦虑,给孩子贴了一个大大的标签,三个字:懒懒懒。但这股抱怨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暗示。举个例子,如果家长长期说孩子懒,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真的懒,继而呈现出懒的各种状态。因此,家长要先撕掉心里的标签,接受孩子当下的状态,耐心地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找到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那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关系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真正带着爱和孩子建立联结,能否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建立关系后,和孩子商量如何做并给予帮助。也许他需要陪伴,也许他需要监督,那家长就可以陪伴他学习一段时间,而不是仅仅叮嘱他来做。因为他现在遇到了困难,很可能没办法自己做到。

第三,允许孩子有做不好的时候。当孩子犯了错,家长要做的是帮助他改正,而不是一味地责骂。

Q:孩子进入高中后每天都熬得很晚,但成绩还是在下滑,也不让我陪学,我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A:孩子成绩下滑了,但还是每天晚上打开书熬得很晚,说明他其实是上进的,这一点值得欣慰。作为家长,要先给予肯定。

针对成绩下滑这个问题,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初中的时候成绩不错,但一上高中,就明显降下来了,我女儿当时也是。从一个学习阶段到另一个更高级的学习阶段,功课明显变难,孩子也需要适应期。如果他上的是重点高中,在高手云集的地方,就更容易发生成绩下滑的情况。和周围都很厉害的同学比起来,他的成绩没那么出众,实际上并不是他变差了。家长要允许孩子有暂时的适应期,他在学校里可能已经因为自己的排名而焦虑自卑,所以家长不要表现得比孩子更着急,避免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二次打击。

另外,孩子不让陪学是很正常的,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了高中,家长就更没必要再陪着他学习。一方面,高中的课程很难,大多数家长都没能力教,陪着也没用。另一方面,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有独立的空间,喜欢自由,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硬要陪在旁边的话,孩子会觉得很不自在,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建议家长把学习的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家长要做的,就是空闲时间和他聊聊,问问他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其他的事不用考虑。

和孩子建立了亲近感以后,在他愿意的时候,再一起看看学习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家长帮助的。家长能教就教,教不了的可以给孩子找辅导老师。当孩子从家长这里得到支持,学习问题又可以解决的时候,就会慢慢变得主动,成绩也会逐渐提高。

Q:儿子今年9岁,很喜欢读书,读得速度也快,但经常有丢字漏字的现象,中英文拼写也有困难,不知道这是不是读写障碍。我该怎样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A:就我了解,大概有5%~10%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有读写障碍。也就是说,有很多小学生分不清英文字母、数学数字,这是常见的现象,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能不治而愈。

有些孩子读写能力较弱,但对于图形、画面的感觉却很敏锐,那么通过一些图画方面的训练,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比如,孩子对于汉字的认知不是很清晰,家长可以把汉字放大,做成图片挂在墙上,让孩子天天看,他就能慢慢地克服读写方面的问题。

从这位家长的描述来看,孩子读书读得快,意思也能理解,所以读写障碍并不严重,家长可以放宽心。

另外,家长也要在心态上帮助孩子,不要把读写问题放大,影响他的自信。很多名人都曾有读写障碍,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还有漫画家朱德庸,但他们最后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很成功。一般来说,读写有障碍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会比较强。朱德庸就是在画画方面非常优秀,他小的时候因为有读写障碍,很多学校不愿意收他,但是他的爸爸没有放弃,一直鼓励他画画,给他买画具、裁画纸。他能成为优秀的漫画家,和爸爸的帮助密不可分。

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看他比较擅长哪个方面。孩子喜爱读书、阅读速度快,都是很好的优点。家长可以着重引导孩子发展优势,帮助孩子不因为读写困难而自卑,让他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也是比别人强的,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后,再在读写问题上给予帮助。

Q:孩子从小比较听话,三年级以前学习一直是中上等,四年级以后就渐渐力不从心了,数学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他平时写作业时间比较长,周末才有时间补课。现在我越来越焦虑,感觉孩子差得太多了,他自尊心很强,我也能体会到他的痛苦无助。该怎么帮助他呢?

A:可以感受到这位家长焦虑背后浓浓的爱,但我想说的是,要先把孩子这个人和考试成绩分开。

家长首先要有明确的信念:就算成绩不好,他依然是个好孩子。每个孩子都很独特,有智能上的差异,没准你的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天分就是差一些。当你抱着这种信念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那么沮丧了。

我经常接触到类似的案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没有那么紧张焦虑的时候,孩子的痛苦和无助也神奇般地消失了。只有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接纳时,孩子的心才会安定下来,真正和美好的生命联结,我想这是所有家长都想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当孩子的心安定下来后,我们再聚焦于他的数学学习。如果成绩不好是受情绪的影响,那么解决情绪问题后,再找个好老师点拨一下,很快就会有所提高。如果是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开窍,就要想一些方法,让他先对数学产生兴趣。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允许孩子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无论如何,家长支持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糟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