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主题28:多彩童年乐事多(1 / 1)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会动的帽子》《剃头大师》

古诗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解读

◆大意

松荫之下长着一小片青苔,忽然想看书可又懒得翻开。

我故意用泉水去浇芭蕉叶,孩子们以为突然下起雨来。

◆解说

说起来,有一种不少成年人挺喜欢但是小朋友不欢迎的游戏,叫作“逗小孩儿”。可能很多小朋友都有类似的童年记忆,有人说你是“捡来的”,或者骗你说“妈妈不要你了”,当你真的开始怀疑人生甚至痛哭流涕的时候,他们却哈哈笑了起来。

诗人杨万里爷爷看来也有这个“爱好”,他自己无聊又懒散的时候,就来“逗小孩儿”了。一个“戏”字,写出了诗人“坏坏的”玩笑之心,一个“误”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模样,相互映衬,妙趣横生。

现代文

会动的帽子

[苏联]诺索夫

衣柜上放着一顶帽子,小猫瓦西卡蹲在衣柜旁。

沃夫卡和瓦基克正在桌子旁边画画,突然,他们背后“啪”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掉到地上了。两个男孩子回过头去,看见地上有一顶帽子。

沃夫卡走到衣柜旁,刚要弯下腰去捡帽子,却突然大叫起来,立刻窜到一边。

“你怎么啦?”瓦基克问他。

“它……它会动。”

“谁会动呀?”

“帽……帽子。”

“别胡说了,帽子怎么会动呢?”

“你……你来看呀!”

瓦基克走近帽子。忽然帽子直冲他爬过去,吓得他惊叫起来,一步跳到沙发上,沃夫卡也跟着跳上去。

帽子爬到屋子中间停住了。孩子们战战兢兢地瞧着它。过了一会儿,帽子又向沙发爬来。

“啊呀!哎哟!”两个人尖叫起来,跳下沙发向门外跑去。他们钻进厨房,把门紧紧地关上。

“我……我要走了。”沃夫卡说。

“上哪儿去?”

“回家去。”

“为什么?”

“我……我怕帽子,我头一次看见会动的帽子。”

“会不会有人用绳子拽着它呢?”

“没准儿。你快去看看。”

“咱们一起去吧。我拿根冰球杆,只要它向咱们爬来,我就用冰球杆揍它。”

“等一等,我也去拿一根冰球杆。”

“可我们家只有一根呀。”

“那我就拿滑雪杖吧。”

他们拿着冰球杆和滑雪杖,轻轻地推开屋门向里望去。

“它上哪儿去了?”沃夫卡问道。

“就在桌子旁边嘛!”

“你看着,”沃夫卡说,“只要它再往咱们这儿爬,我就用冰球杆使劲敲它,这个坏蛋!”

帽子在桌子旁边一动不动。

孩子们高兴了,大声地说:“哈哈!你害怕了吧?不敢靠近我们了吧?”

“让我来治它。”沃夫卡说着,用冰球杆敲了敲地板,高声喊,“喂,你这个该死的帽子!”

帽子仍一动不动。

“咱们用土豆拽它。”沃夫卡出了个主意。

他们回到厨房,拿来很多土豆,便朝帽子一个个地拽过去。终于,沃夫卡打中了帽子,那帽子猛地跳了起来。

“喵——”随着叫声,帽子底下露出了一条灰尾巴,接着露出了爪子,最后从帽子底下钻出了一只小猫。

“是瓦西卡!”孩子们兴奋地喊道。

沃夫卡这时才恍然大悟:“噢!准是瓦西卡蹲在衣柜旁边,帽子从衣柜上掉下来,恰好把它扣在底下,于是帽子便会动了。”

瓦基克搂着小猫说:“亲爱的小瓦西卡,你是怎么钻到帽子底下的?”

瓦西卡什么也不回答,只是眯着眼睛,喵喵地叫着。

解读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如果你比较细心,再加上一些推测,应该从一开始就能猜到——帽子会动是因为小猫瓦西卡在帽子下边。读到这两个小家伙打算用各种武器去攻击帽子时,真是为小猫捏了一把汗啊!好在后来小猫只是挨了一“土豆”。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我们可以试着体会一下,这些描写表现了两个孩子怎样的心情和性格呢?

连读

这一节继续“童年”的话题,三篇诗文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童趣,不过上一节的作品呈现的都是美好的画面,而这一节的作品内容都有点儿“搞笑”。

课文《剃头大师》中的“我”和表弟小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一个胆子小,怕剃头,宁可让“我”在他头上“动刀”,也不愿去理发馆,让经验丰富的“害人精”老师傅来剃头;另一个胆子可真大,真敢拿起剪刀给表弟剃头,还把自己当成了“剃头大师”。这结果就可想而知啦!对了,还有一个人物——无辜的受害者“姑父”,可以看出这位姑父其实非常宽容,被害得每天夜里爬起来在睡衣上找碎头发,也没怎么责备孩子们。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幽默,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

《会动的帽子》的主人公是两个淘气的男孩子。看到“会动的帽子”,大人可能会掀开帽子看看,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孩子们想象力太丰富,看到这种“超自然”的现象,他们就会疑神疑鬼,明明心中害怕,可是又忍不住好奇,不停地给自己壮胆,好在最后真相大白,小猫也没被他们伤到。

古诗《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中,老诗人懒散无聊,突发奇想来逗孩子。虽然诗中没有详细描写,但是我们也能想象:小朋友心想,明明是大晴天,怎么来了一阵雨呢?那惊讶的表情一定特别可爱。其实,这个有些“淘气”的杨万里爷爷,不也一样非常可爱吗?

这些作品中,主人公的许多行为和语言都有原因,比如:小沙为什么叫理发的老师傅“害人精”?“我”为什么会觉得小沙是“优秀的顾客”?沃夫卡和瓦基克明明害怕,为什么不逃走,而是拿了武器去查看帽子?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他们的性格、情绪和当时的想法,需要我们仔细分析解读。

点读

◆《调皮的日子》

《调皮的日子》是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作品,《剃头大师》的故事就选自这本书,书里讲的是朱多星(就是课文中的“我”)和表弟小沙这两个捣蛋鬼的故事。据秦文君说,这两个小捣蛋鬼的故事有不少是从她两个弟弟儿时的作为中演化而来的。

◆耿耿于怀

《剃头大师》中出现了一个成语——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总在心里,难以排解、难以忘怀。耿耿,形容有心事,出自《诗经》中的句子:“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读后练

童年,总有一些跟淘气有关的趣事。有时,我们会因为爱面子,不愿意把这些事写出来,总想找些好事、正经的事来写。其实孩子特有的淘气正是童年最生动、最值得记录的一部分,大作家和大诗人们也都爱写这样的素材呢!用一段话写写你自己的某件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