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送sònɡ别bié
唐tánɡ ·王wánɡ之zhī涣huàn
杨yánɡ柳liǔ东dōnɡ门mén树shù,
青qīnɡ青qīnɡ夹jiā御yù河hé。
近jìn来lái攀pān折zhé苦kǔ,
应yīnɡ为wèi别bié离lí多duō。
解读
◆大意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想攀折柳枝感觉不太容易,想来是因为要分别的人儿太多了。
◆解说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青青”指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说明此时应该是暮春时节。
现代文
柳liǔ树shù醒xǐnɡ了le
雪xuě兵bīnɡ
春chūn雷léi跟ɡēn柳liǔ树shù说shuō话huà了le,
说shuō着zhe说shuō着zhe,
小xiǎo柳liǔ树shù呀yɑ,醒xǐnɡ了le。
春chūn雨yǔ给ɡěi柳liǔ树shù洗xǐ澡zǎo了le,
洗xǐ着zhe洗xǐ着zhe,
小xiǎo柳liǔ枝zhī哟yo,软ruǎn了le。
春chūn风fēnɡ给ɡěi柳liǔ树shù梳shū头tóu了le,
梳shū着zhe梳shū着zhe,
小xiǎo柳liǔ梢shāo啊ɑ,绿lǜ了le。
春chūn燕yàn跟ɡēn柳liǔ树shù捉zhuō迷mí藏cánɡ了le,
藏cánɡ着zhe藏cánɡ着zhe,
小xiǎo柳liǔ絮xù呀yɑ,飞fēi了le。
柳liǔ树shù跟ɡēn孩hái子zi们men玩wán耍shuǎ了le,
玩wán着zhe玩wán着zhe,
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们men,长zhǎnɡ高ɡāo了le……
解读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命力。冬去春来,柳树醒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来看柳树,给它梳头、洗澡,跟它一起玩。诗人的想象多么可爱,多么有趣!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请你想一想:春天里,还有谁会苏醒呢?它们醒来后会发生什么呢?
连读
“柳树”可以说是诗歌中的“常客”了,我们总能在古诗、现代诗中见到柳树的身影。
课文中的《村居》和《咏柳》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人们不约而同地选取了“柳树”这一景物来写春天。“柳”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为柳树早早地吐芽,所以它被看作是春天的象征。这两首诗都以柳来写春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动人景象。
现代诗《柳树醒了》描写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生长变化。寒冬过去,温暖的春天让大地重新焕发生机。一声声春雷唤醒了沉睡中的柳树,春雨的灌溉、春风的吹拂、春燕的陪伴,让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在作者的笔下,春日的一切事物都拥有了人的行为,它们充满着生命力,读起来也很有童趣。
“柳”还是送别的代名词。在我国古代,送别的时候总离不开柳树,送行的人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的人,这就是“折柳送行”的习俗。有一种说法认为:“柳”与“留”读音接近,可以表示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人们才会折柳送别。王之涣的《送别》写的就是他与友人分别时的所见所感。绿色的杨柳树装点着护城河两岸,这样美好的景色,在送别的人们眼中,却有一丝伤感。“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苦”意思是辛苦,这里是说折柳不方便,而这“苦”也是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愁苦。诗人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我们不知道诗人有没有折杨柳,但诗人的不舍之情却显而易见。
点读
◆杨柳依依
在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形容轻柔的样子。这个词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婀娜多姿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柳树的姿态轻盈柔美。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劳劳亭》,意思是说,原来春风就是怕行人太伤心,才没有把柳条吹绿。明明是柳树还没到吐绿的时候,但在大诗人笔下,柳条不青的原因却是春风有情有义,不忍心把柳条吹绿。
读后练
在你背过的古诗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描写了“柳”呢?请你写下来,再认真读一读,说说这些诗句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