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嫉妒心,嫉妒心表现在孩子身上是非常自然的,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嫉妒心理不及时控制、转化,那么这种嫉妒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直到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比如,有一位叫张元的同学,成绩常排在全班第一。可是,每次临近考试,他的笔记本和复习资料都会不翼而飞;更让人气愤的是,在一次期末考试开始前的一小时,他接到“母亲车祸,速回家”的传呼,可是当他满头大汗赶回家时,母亲却安然无恙地在家看电视,“车祸”纯属子虚乌有。事后经查,这些事全都是同班一个同学所为。这位同学的成绩也不错,但常常排在张元的后边,为此,他心中妒恨不已,于是采取种种不光彩的手段干扰张元的学习和情绪,希望自己能超过张元。
因此,父母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嫉妒心过强,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转化孩子的嫉妒心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激发计”。比如如果孩子嫉妒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或者某方面比自己强,父母不妨激孩子:“嫉妒别人的优点,恰恰说明了自己不如人家;嫉妒别人是因为别人有超过你的地方。”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去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嫉妒别人所取得的成绩,最终让孩子明白“与其嫉妒他,不如赶上他、超过他”。
小宇背着书包气呼呼地回到家里,他的神情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怎么了?小宇?”妈妈关心地凑了过来。小宇生气地一撇嘴:“妈妈,还记得王浩吗?”
“啊!不就是那个1千米跑第一的孩子吗?”
“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他,今天篮球队选人时,他在一边穷表现,结果他被录取了,我却被‘刷’下来了!瞧他那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爸爸的脸沉了下来,在旁边重重地哼了一声:“这孩子,竟然还妒嫉了!”爸爸连一眼都没再看小宇,转身回房间了。小宇又愧又怕,满脸通红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妈妈,他感觉到爸爸因为他说的话而有点看不起他,但他却不知道为什么。妈妈也严肃了起来:“孩子,知道吗?你在嫉妒人家王浩,嫉妒他就说明你承认自己不如他,你爸爸当然要失望了!嫉妒有什么用,只会让人家笑话!如果你不高兴被他甩下了,那就努力练球啊!下次再选队员,争取也进球队不就行了!”小宇点点头,拿着书包回房间去了。那年秋天,小宇果然也被选进了篮球队。小宇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要嫉妒别人,因为那就是承认我不如人。总会有人比我更好,我只能是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父母的激发计奏效了,小宇成功地把自己的嫉妒心转化为了学习的动力。生活中,像小宇这样的孩子可能还有不少,但却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像小宇的父母这样成功转化孩子的嫉妒心,一些家长说教,一些家长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这都是错误的,家长们应抓住孩子表露嫉妒情绪的契机,利用激发计,唤起孩子不服输的精神,帮孩子彻底战胜嫉妒情绪。
【激发计妙解】:在运用刺激孩子的方式来转化孩子的嫉妒心理时,一定要多鼓励少责备,这样才能把嫉妒心变成促进孩子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