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中有最好的教育(1 / 1)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他们让孩子多说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与孩子说话注意遣词造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他们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道理,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当然这些做法都没错,但是他们常常忽略了一种最简单且有效的教育方法:故事熏陶法。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认为,讲故事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在女儿维尼夫雷特还不会说话时,斯特娜夫人就给她讲希腊、罗马、北欧各国的神话。等女儿会说话以后,母女俩就表演这些神话。她还向女儿讲述圣经故事,有的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这样女儿不但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理解了许多雕刻作品的内容。

为了使女儿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斯特娜夫人常把有关的内容编在纸牌上。在教各国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好的影响在于好的教育斯特娜夫人通过这种方法,使女儿的记忆力得到了锻炼,想象力受到了启发,并且大大扩展了原有的知识。

那么,为什么故事熏陶计会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呢?

(1)讲故事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开启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语汇。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为了让孩子知道世界,最好的媒介当然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不仅能使儿童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扩大了词汇。如: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柏林哈雷大学教授、德国人卡尔·威特,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当小威特稍能听懂说话时,他的父亲老威特就天天给他讲故事。这样教育的结果,使小威特到3岁时就轻松地记住了三千多个词汇。

(2)讲故事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们在头脑中利用原有的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想象既可以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大胆地组合创造一个全新的形象。教育的实践证明:讲故事、看图画、参观、旅游、散步、收看必要的电视节目等都是丰富孩子知识经验的有效方式。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从各方面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从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出发,多给孩子讲故事,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3)讲故事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一直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正是在这些情感的激发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家长讲述出来以后,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就在孩子的头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记。那些人物形象感染了孩子,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摹仿、效法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因此,要教育孩子,根本不必给他们讲一些干巴巴的道理,只要你能用故事感染孩子,那么你就成功了。

为了充分运用故事熏陶计教育孩子,家长在讲故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故事要有选择,内容要积极向上。故事的内容要积极、健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多给孩子讲古今中外名人立德、明理、勤俭、好学、力行、成才、自立、择友、有信、尊老、爱幼等方面的故事,切忌讲那些恐怖、低俗、消沉堕落的故事。另外所讲的故事要有趣味性,还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选择。

(2)在讲述过程中要富有表情、富有变化。讲故事时要形象生动、绘声绘色,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善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3)家长给孩子讲完故事后,尽量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讲故事时,要指导孩子编故事、续故事,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多给孩子讲故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仿照故事的写法,把他周围所熟悉的东西编成故事,也可以让他们为某个故事续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这样做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就曾受益于这种方法。他曾回忆说,他小的时候,母亲每天晚上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故事只讲一半,留下后半部分让歌德去想,如果第二天能把故事讲出来,妈妈就再给他讲一个故事。歌德为了第二天能够听到新故事,必须展开想象把故事接述下去。久而久之,歌德的想象力得到迅速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他日后进行诗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熏陶计妙解】:故事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为孩子喜闻乐道,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是一种既聪明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只有家长长期坚持,这种熏陶计才会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