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 / 1)

语言罐头 高轶飞 1029 字 8天前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直接而有效地说服别人,这时,我们就应采取迂回战术,避开正面的语言交锋,而从它处寻找突破口。在这方面,“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天龙八部》中,那慕容的成名绝学便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将对方的武功借为己用,还击到对方身上,可谓是出神入化。聊天中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则是指抓住对方言谈举止中的破绽,并以此为突破口,采用与其类似的言语、行动,进行说服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对方思想上的波澜,让对方在思考中明白事理,使说服对象通过自己的体会和联想,领悟出说者的用意,达到教育、说服的目的。

一对夫妇结婚已有十余年,每个月他们都要给双方的父母寄生活费。这件事一直由妻子操办。可是妻子却每个月给自己的父母寄50元,给丈夫的父母寄20元。丈夫一直愤怒在心,却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总要先抱抱小儿子,亲抚半天。可这天回家后,小儿子虽然正在摇车里哭闹不止,可他却视而不见,一反常态地走到女儿身旁,将5岁的女儿抱了起来。

正在做饭的妻子扭头看到,急忙喊道:“儿子都哭成那样了,你怎么还不赶紧去哄哄他?”

丈夫不紧不慢地说:“这20元钱的,还是你来抱吧!我要抱50块钱的。”聪明的丈夫风趣而又不失原则地请妻子进入了自己所预设的易位“圈套”,没有絮絮叨叨地发牢骚,却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实质和自己的不满情绪。

妻子一听红了脸,以后每月也给丈夫的父母寄去50元了。

有些人一看到“针锋相对”,就会想到双方指着鼻子对骂的那种类似于斗鸡的情形。其实,这是口才反击的下下策。他不仁,你也不义,在对骂中对方撕破了脸皮,你也不过半斤八两。这种方式实不可取。上上策应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概,抓住对方的逻辑错误,在心平气和中显示你的千钧之力,令对方无地自容。可见,语言反击的分量不在于个别具有杀伤力的词汇,更不在于浊词污语,关键在于运用逻辑推理,以理反击。

以牙还牙,是一种常用的反击形式。即运用与对方平行的逻辑推理,达到否定对方的目的。使自己摆脱受气境地的一种形式,带有明显的“斗”的意味,主要能反映出人的勇气和机智。

在生活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对方提出的问题,你不能如实答复,也不便直接否定,这时,不妨借用对方的观点做出迂回的表达。

第二,如果对方的论证没有理性,使你难以接受其观点,这时不妨也非理性地提出对抗性的命题,当对方表示质疑的时候,你就可以以此反驳他原来的结论。例如:

有个吝啬的地主让长工去打酒,却不给长工酒钱。长工感到很纳闷,就问地主:“老爷,没有钱我怎么能打到酒呢?”

地主说:“花钱打酒谁不会呀?不用钱能打到酒才算有本事呢!”听了地主的话,长工一声不响地拿着空酒壶出了门。

不一会儿,长工拎着空酒壶回来了。

地主见了,火冒三丈。不等他发作,长工不慌不忙地说:“老爷,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要是能从空酒瓶里喝到酒,那才算有本事呢!”

地主听后,顿时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在这个小故事中,长工便没有直接拒绝地主的“无理要求”,而是以“无理”对“无理”,最后巧妙地“制服”了地主。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无理取闹、蛮不讲理的人,也一定要据理力争,适当反驳,切不可一味地任其摆布。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去反击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让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呢?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的涵养与气量,在气势上镇住对方。然后要冷静考虑对策,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免做出莽撞之举。最后还要选准打击点,反击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对方哑口无言。然而,有时反击这种不适当的言行,也不宜锋芒太露。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反而更为有利。

以谬治谬的关键是抓住对方的荒谬、错漏之处,以其自身的逻辑使对方陷入进退不得的两难境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语言反击方式的有效性在于一语击中要害,反击有力,让对方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嘴之力,从而使自己避免受气。

在生活中,有时由于场合、身份等条件的限制,以谬治谬的反击不能像这位长工这样简捷,针锋相对在语言交流中不这么直接,而是要顺水推舟,顺藤摸瓜,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层层诱导,才能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入彀,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是直截了当的反击,还是诱导对方自己否定自己,都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步步紧逼,语出有力,以理服人。

以谬治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应遵循我们的第一大定律:按照事物本身的游戏规则进行反击。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高明的反击者不会无理取闹或感情用事,而是将对方的逻辑为我所用。这样,既遵从了事物自身的特定游戏规则,又有条有理地达到了反击的目的,使对方心怒却不能言。这正是语言反击的效力所在。针锋相对地进行积极反击,应注意言辞力度,做到掷地有声,该出手时则出手,不可词软语绵,啰嗦半天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