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语言,我们在说话时运用的大部分词语,其实稍加变化就可能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不同。所以,在沟通当中,我们在说话时一定不能撒谎,但也不必干巴巴地陈述事实。学会操作语言的秘诀,就能做到既不撒谎,同时又不动声色地送出暗示。
在口语表达中,不同的语序排列能改变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性质和力度,并对交际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口语表达的效果不仅与所表达内容本身的性质和分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方式相联系。词序的调整就像在做化学实验,明明还是那些成分,但出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最终可达到既不违反事实也表达了自己意思的目的。
有些词组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能获得强化表达的效果。
有时,个别词语顺序的颠倒、变化,如果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纳入到特定的语言表达的语境中,就能产生神奇的作用。
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句子成分是有一定位置的。为了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可以把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加以互换、位移,以创造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说:“你怎么了?”表达的是疑问和责备之意,显得比较生硬。改成倒装句“怎么了,你?”着重表达关切之意,显得和蔼可亲。“你快点儿!”表示命令,催促。“快点儿,你!”表示不耐烦,斥责之情。很显然,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会带来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微妙的变化。
著名作家孙犁在他的小说《荷花淀》里描写丈夫要去抗日,妻子看出了异样,便用了这样的语言:“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怎么了”,表示关切;“你?”表示亲切。这样变化语序,暗示了女人对丈夫的关心。对话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这个“你”的称谓作用已经退后,主要起到传达亲切、关切的情感作用。也正因为关切,“怎么了”才会先说出来,这是情不自禁的。如果把语序颠倒过来,“你怎么了?”那就成了一般性的询问,女人对丈夫的关切之情就会弱化许多,而女人对丈夫变化的敏感更是表现不出来了。敏感体现了女人对丈夫的了解,体现了女人对丈夫的爱,没有了敏感,爱的表现就弱化了。
为了谋求理想的表达效果,不仅需要对口语表达中的个别词序和句子的顺序加以考虑,而且还应从宏观上对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通盘的策划和设计,可以使表达更切题旨。
名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为他扛皮箱,可是当发现皮箱有些破旧时,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接过对方的话,巧妙措词说道:“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他的回答十分有趣,又寓意深刻,学生笑了。
有时长篇讲话更要精心谋篇,安排层次逻辑顺序,以追求强烈的整体表达效果。
掌握和运用语序变化的技巧,要为交际宗旨服务,决不是无目地玩弄文字游戏。如果离开了交际宗旨的需要,任意颠倒说话的语序,不但不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那就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