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孔子说:“君子善于协调不同的意见而使之和谐,但不苟同盲从;小人只是盲从苟同,而不能够协调意见使之和谐。”
“和”是君臣不同看法的协调。君说可行的,其中有不可行的部分,臣指出其不可,而使其可行的更加完备。君说不可行的,其中有可行的部分,臣指出其可行的,而去掉其不可行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政治平稳,民心无争的状况。所谓“同”,就是君说可,臣亦曰可,君说不可,臣亦曰不可,取消矛盾,造成君主一言堂,结果是使君主犯政治错误,而且愈演愈烈。只有“和”是可行的,而“同”是要不得的。
管鲍之交在历史上向来被传为美谈,他们从少年时代便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非同寻常的人。他们曾一起到南阳做买卖,到了分红利时,管仲欺骗鲍叔牙,自己多拿,鲍叔牙也不计较,对他始终如一。后来鲍叔牙又谢绝了齐桓公以其为相的任命,而推荐了管仲。从此管仲在齐国执掌大权,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在回忆鲍叔牙对自己的恩德时,很动情地说:“当我处于困境时,曾经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利时,我拿得比他多,他不以我为贪,知道我太穷了;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结果事情办得更糟糕,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有利与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可又三次被国君所驱赶,鲍叔牙不以为我不行,他知道我还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从战场上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是我胆怯,他知道我家中有老母呀;我原来所侍奉的主公被杀害,我的同事与主公同死,而我却忍辱活了下来,鲍叔牙不以为我是个无耻的人,他知道我不在乎这种小节,而以不能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为耻。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恩大德于他,又被他如此深情感念的人,当他行将去世,齐桓公提出要以鲍叔牙来继承他的职位时,他却断然表示反对。他说:“鲍叔牙,的确是个君子呀,可他却不能主持国家大政,他这个人善恶过于分明。好善自然是好,而疾恶如仇,就使人难以接受了。他一见别人的过错,便终生不忘,这是他的不足呀!”
齐桓公接受了他的意见,任命了另外一个人为相。有个叫易牙的小人向鲍叔牙挑拨离间说:“管仲为相,是您推荐的。如今他快要不行了,君侯前去征求他对继任人的意见,他却反对您,而推荐了别人,我真替您报不平!”鲍叔牙笑道:“我当年之所以推荐管仲,就是因为他忠于为国,而不私其友。如果我要真的做了相国,你们这些小人何处存身呢?”这大约也正是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的原因吧!
而小人们的交情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小人势利,对别人的伤害不可避免。他的不讲人情、反复无常,随时都可将别人打入深渊。这种事做得多了,人们都会认识他,也会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付他。这样,势利小人就会身陷苦海,作法自毙。
人们不要让金钱地位迷住双眼,失去良知和做人的规范。这样没有原则地与人交往,交到的只能是势利小人和狐朋狗友,他们是不会真心为他人着想的。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对人不利了。
西汉成帝时,成帝的姑表兄弟张放十分受宠。张放不自重,常干一些违法的事,谄媚他的人就对他说:“你是大人物,做事自然和我们不一样了。有人指责你不守法纪,他们都是白痴,哪有这样的事呢?”
张放和这些人打成一片,常在一起饮酒作乐。张放的妻子一次对张放说:“这些人什么事都不反驳你,只会讨你的好,这是因为你是皇上的宠臣啊。你不该把他们当成朋友,否则,终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张放却认为他们知趣可爱,继续和他们结交。
张放为了巩固地位,一味引导成帝游玩。成帝心中所想,张放一定设法满足他,全不顾事情是好是坏。
皇太后王政君听说张放教唆成帝不务正业,十分愤怒。她逼迫成帝把张放逐出朝廷,到边境做个小官。
张放失势的消息传来,那些和他有关系的大臣马上换了一副嘴脸,他们联名上奏成帝,主张加重对张放的处罚。他们在奏书中说:“从前我们受张放蒙蔽,竟相信了他的谎言,现在回头看来,他都是在欺骗皇上,愚弄我们呐。这样的小人害人不浅,留着他终是个祸害,皇上一定要杀了他。”
成帝把上奏的人召来,当面质问他们说:“你们从前总是说张放的好,同样的一个人,前后怎么变化得这么大呢?我看你们也不是好人,只怕受连累罢了!”
张放本身势利,他才会交一些臭味相投的势利小人。张放落难了,这些人自然不会帮他,落井下石才合逻辑。
○不要把所有的关系都看成利益关系
谋求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件坏事,但是如果太利己主义,在人际关系的场合中,一定会失败。本来,这种利己心理不论是谁都会有,但是如果我们能稍微地改变一下想法,不要光想着自己的利益,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有改善。你帮别人获得利益,最后这个利益还是会由你获得。这种“先义后利”的观念,是想寻求好人缘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在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别人的利益。要有服务别人的观念,等别人获得了利益之后,再谋求自己的利益。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义气,如果能贯彻彼此的义气,就可以使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真挚情谊,对方对于你也会真心对待。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过分地计较得失,这段友谊一定不会长久持续。和一个人交往是有利还是有害,在和对方交往之前,如果过分地计较,一定不能获得真心的朋友,也很难有个好人缘。
我们应该把对方当做一个人,我们是和“人”交往,而不是和“事”交往,只为了利益和对方交往,就如同做生意一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朋友关系而是利益关系,这样一来,你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呢?
下面举出一些交际中不受欢迎的类型,希望大家引以为诫:
(1)小气的人
同朋友一块儿外出吃饭,总是同伴出钱,自己躲得远远的。从不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唯恐人家不还他。本来可以助人,却不帮人一把,说话做事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种人,朋友都会慢慢离他而去。
(2)背信的人
这种人与人相约不守时,与人相交不守德,今天与你称兄道弟,明天就会翻脸无情;你跟他掏心窝子说真话,他反借机倒打一耙,置人于死地。像这种人,是永远不会受大家欢迎的。
(3)耍小聪明的人
说话不真,待人不诚,总是喜欢占点小便宜。每逢有事要做,总是推三阻四,找理由逃避,挑轻怕重,有好处就抢,遇困难就退。
(4)不拘小节的人
当众挖耳朵、脱鞋子,不敲门径直闯入别人家,进门后一口痰吐在地上,临出门又把主人正在读的书刊拿走。随随便便,大大咧咧,只图自己一时痛快,不顾别人方便不方便。自以为豪爽,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最不讨人喜欢。
(5)得寸进尺的人
得理不饶人,不给人面子,不留台阶,不把你逼到死胡同俯首称臣绝不善罢甘休。你要是不和他争,他就认为你软弱可欺,和他争,他又反说你不饶人。这种人表面上虽取得胜利,但终因缺乏容人的气度和雅量而被人厌弃。
(6)唯我独尊的人
自以为是,自以为师,每到一处都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夸耀自己,贬低别人,不把别人当回事,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从,乐不乐意接受,总想让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事实上,谁都不愿意被别人看成是无知而愚蠢的人。
(7)挑肥拣瘦的人
这种人的最大特长只有指责和评语,成天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似乎世上所有的人都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唯有他至真至纯,至善至美。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教训别人,让人片刻不得安宁。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喜欢挑肥拣瘦的人永远交不到真朋友。
(8)高深莫测的人
这种人该喜不喜,逢悲无悲,没有喜怒哀乐,遇事不发表意见,城府极深,让别人摸不清他究竟是什么心思。和他相处,总要提心吊胆,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走什么棋,这种人让人不敢接近。
(9)虚伪做作的人
这种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虚情假意,喜欢客套。表示歉意三番五次,却不是真心实意;表达感谢,说了又说,却不是发自心底。留人吃饭,热情备至,客人走了,又说不知礼仪。这种人,人们早晚会识破其真面目。
其实,这九种人的共同点都是以己为先,不为别人着想,生活中没人喜欢这样的朋友,如果你不幸也染上了类似的毛病,那就要极早戒除。
交朋友要先舍后得,你不肯多为朋友着想,人家又怎么愿意与你为友呢?所以,要想有个好人缘就多为朋友着想一下吧,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