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第十四》)
译:孔子说:“不在事前逆料别人欺诈我,不在事前揣测别人对我不讲信。但,临事如遇人有诈与不信,我亦能先觉察到,这不就是贤者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世代相传的古训。心里不应该存有丝毫想坑害别人的思想,做到心地光明磊落,行事公正无私,这是做人处世,对待人际关系的一个信条,一条准则。虽然自己不存害人之心,但是防人之心万万不可少,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免受中伤,有些中伤在事情发生之前,如果保持一点戒心还是能够避免的。其实,只要时刻保持警醒之心,有些害人的奸计总会露出蛛丝马迹,然后防备在先,就能免受其害。做领导者,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之中做领导者,是需要有一颗警惕之心的,这样才能与对手较量时赢得先机。换句话说,就是要做一个智能型的人。
北宋哲宗绍圣年间,谏官陈瓘刚刚奉命被召回京城,就听说圣旨下达,命令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所有过去那些因为上疏而遭到降职或贬谪的臣僚们的奏章送缴上去。陈瓘就对给事中谢圣藻说:“这一定是有奸臣小人企图掩盖自己过去的罪愆,而采取的一种销赃灭迹的伎俩,如果将三省臣僚的奏章全部都送缴了上去,那么,万一有什么是非变乱,三省的官员用什么来辩明呢?”同时列举了户部尚书蔡京上疏请求诛灭侍御使刘挚等人的家族,就造谣说刘挚携剑入宫,想诛杀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硅等几件事为例。谢圣藻听了很是惊恐,马上就去告诉了当时的宰相,将三省臣僚的奏章都录下副本保存在省署。这以后蔡京一伙的欺瞒、诬告、掩盖、抹杀的企图之所以不能全部得逞,就是因为这些真实的记录消除不掉的缘故。
凡事都要留一手,这是谏官陈瓘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防止小人的陷害、明哲保身的一大绝招。小人大都有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特性,对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掌握一些他们的贼言劣行的把柄,这就像是在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儿一样,一旦小人胆敢肆无忌惮地作恶,这紧箍咒儿一念,他们就没辙了,就再也不敢行凶了,或至少有点收敛了。这一绝招的另一个内容,是君子为了防备小人的日后反攻倒算,预留一些可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以防止小人伪造证据陷害自己。
北宋哲宗时,大臣邹浩由于上疏揭发奸臣蔡京而被贬到边远的地区。徽宗继位后,重新起用他为朝中大臣,当返回到朝廷时,君臣一见面,徽宗首先提到的就是进谏拥立太后一事,并再三赞叹,还询问谏疏的底稿还在不在。邹浩答道:“已经烧掉了。”退朝后,邹浩将此事告诉了陈瓘,陈瓘惋惜地说道:“你的祸患就是由此开始了!以后如果有哪个奸人伪造一份谏疏陷害你,你就无法申辩了。”
当初,哲宗皇帝有一个儿子,即献愍太子赵茂,是昭怀刘氏做妃子时生的。哲宗皇帝没有其他的儿子,当时孟皇后已废,正宫的位子是空着的,由于刘氏有了这个儿子,哲宗就立她为皇后,然而,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夭折了。在这期间,邹浩三次进谏,陈说不宜立刘氏为皇后,但进谏的奏章底稿都没有保存下来,其内容也不为外人所知了。后来,奸臣蔡京主持政事时,因为他平素就忌恨邹浩,于是便叫他的党羽伪造了一份邹浩上疏的奏章,其中说:“刘后杀害了卓氏(哲宗的另一个妃子),并夺走了她的儿子而冒充为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固然可以骗人于一时,但怎么可能欺骗上天呢?”徽宗看了这份伪奏,立即下诏调查这件事。于是,再次将邹浩贬谪到衡州任别驾(刺史的辅臣),以后又改派到昭州,这一切果然应验了陈瓘的话。
多一份警惕就多一份安全,在领导者所处的竞技场上,可谓荆棘密布,迈出每一步都要有防备被扎伤的心理准备,这也是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反应。
○小心防备某些人
要你“小心应对”某些人,实在是件令人伤感的事,因为过“不用对人防备”的日子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一样米饲百样人”,你不小心应对,便有吃亏的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你想的是“好人”哪!
身居领导职位者,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复杂,要注意小心应对以下类型的人:
甜嘴巴型——这种人开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亲热,也不管认识你多久;除此之外,还善于恭维你,拍你马屁,把你“哄”得舒舒服服。当然这种人并不一定就是必须防备的“坏人”,而且这种人因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心不设防,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的陶醉不就上了他的当?而且,你会因为他会奉承而不去注意他品行上的其他缺点,容易把小人当君子,把坏人当好人!此外,这种人可以轻易对你如此,对别人当然也如此,他并不是对你特别呀!
所以,碰到嘴巴甜会奉承的人,你必须设立你的警戒线,和他保持距离,以便好好观察,如果你冷静地不予热烈回应,若对方有不轨之图,便会自讨没趣,露出原形。不过,为了避免“以言废人”,你不必先人为主地拒他于千里之外,但是要叮咛你一句:古时很多朝代,就是被这种嘴巴甜的佞臣弄垮的。
笑面虎型——这种人好像没有脾气,你骂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的,再不高兴也摆在心里,让你看不出来。这种人也不见得是坏人,因为他的个性就是如此,成天笑眯眯的,不得罪人嘛!可是你就搞不清楚这种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及情绪波动,碰上这种人,真让人无所适从。因此,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是无从防备的。对这种人,你要避免流露出内心的秘密,更不可和他谈论私人的事情。所以,不如保持礼貌性的交往,他打哈哈,你也打哈哈,同时,也要避免做出得罪他的事,他生气也就算了,他不生气才可怕呢!
藏匿型——这种人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你知道他的过去、家庭、同学,也不让你知道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换句话说,是个深沉莫测的人。这种人有的是因环境的影响所造成,不见得是个“坏人”,但和这种人交往要小心,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距离。这种人有的还拼命打探你的一切,像这样的人,甚至已失去与人相处的诚意,趁早远离他,否则被他害了,想哭都哭不出来哩!
墙头草型——这种人最大的特点便是“见利忘义”,哪边好哪边靠,所以他的为人处世会以“利”作为取向,也会为“利”而背叛良心,伤亲害友,可以今天和你好,也可明天将你害!所以和这种人打哈哈就可以了,不必有利益、人情上的往来,甚至宁可故意向他显出你“无利可图”的一面,以免他没事就来找你,这可不是好事!至于如何分辨“墙头草”,只能从平常行为中观察,并无什么定法!
当然这几类型并不足以代表所有“你该小心应对”的人,这只是较为典型的几种。对这些人,你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多给一些空间来应对,那就不会受到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