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子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第八》)
译:舜有贤臣五人,就达到了天下大治。周武王说:“我有辅佐治理天下的大臣十人。”孔子说:“古人说‘人才难得’,不正是这样吗?唐尧、虞舜之后,以周武王时代人才最兴盛,而且其中还有一位是妇女,只能说九人而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否重用人才,用好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成败,三国时期的刘备文不如诸葛亮,武不如赵子龙,但他就是能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能够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方。因此,见贤,然后用之,则领导统帅可以得宜有方,领导者自己也不须做什么,只要端正地坐在“天子”的位子上就可以了。
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避免失败,领导者必须放弃前嫌,大胆用人,灵活用人,不拘一格地用人,做到因事设人,因才而用。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用人方面就很有自己的一套。
曹操御人术虽有多种,而赏罚分明得当,则为重要方法之一。曹操历来坚持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汉末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时,董卓勇将华雄连斩联军数员大将,诸侯中无人可敌。此时,尚为平原县令刘备手下一名马弓手的关羽挺身请战。袁术当即怒斥,命人赶出。而曹操却说:“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结果,关羽片刻间便提华雄头进帐报功。接着,张飞鼓动诸侯乘势进兵杀入关中以活捉董卓,袁术仍怒喝:“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赶出帐去!”此时,曹操再次反驳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
曹操动用赏罚手段时,往往赏多于罚。部下只要有功,必给相应奖赏,而且针对不同的人、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曹操在庆贺铜雀台建成时,进行比武活动,为了增加喜庆气氛,竟设法搞了一次人人获胜、人人有份的物质奖励。在与李傕交战中,许褚连斩二将,曹操即手抚许褚之背,把他比作刘邦手下的猛将,激动地称赞说:“子其吾之樊哙也!”当荀彧弃袁投曹后,曹操见其才华出众,当即把他比作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高度赞誉说:“此吾之子房也!”一次,在与关羽交战中,徐晃孤军深入重围,不仅获胜,且军容整齐而归,秩序井然,曹操当即把他比作汉朝的名将,大加赞赏地说:“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曹操引用历史上杰出人物作比,对部下及时给予高度评价,这种精神鼓励,实际上超过任何物质奖励的作用。
曹操特别重视奖惩手段的诱导教育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对自己部下,也表现在他对于敌对营垒将士的处置方法上。曹操特别敬佩关羽“事主不忘本”的忠义精神,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立即挂印封金留书而去,曹操则对部下说:“不忘旧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袁绍谋士沮授被俘后,明确表示不肯投降,曹操越发以礼相待,后沮授盗马私逃,操怒而斩之。沮授临刑而神色不变,操则后悔地说:“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以礼厚葬,并亲笔题墓:“忠烈沮君之墓。”与此相反,对卖主求荣者,曹操则一向深恶痛绝。曹操部下侍郎黄奎与马腾勾结欲刺杀曹操,与黄奎之妾私通的苗泽向曹操告密,使操擒获了黄奎和马腾,曹操不仅不赏赐苗泽,却认为苗泽为得到一个妇人,竟害了姐夫一家,说:“留此不义之人何用!”遂将苗泽与黄奎之妾一并斩首。
奖惩并不是目的。受奖者,励其用命之忠,使之感恩戴德,更加效力于己;受惩者,责其背义之行,臭名披露,用以敬戒部下深思。这可谓曹操用人的独到之处。综观蜀、魏、吴三国,虽各有杰才,但以魏国最多。集拢在曹操手下的谋臣不胜枚举,而且这些人,一旦投到曹操手下,便不仅能够各逞其才,而且皆能死命效力,少有叛变离心者。
在这一点上,如果把曹操同诸葛亮相比,真是相映成趣。诸葛亮可谓是文治武功,均超出曹操多多,但有一样,恐怕就有败北的危险。诸葛亮手下,充其量也就是“五虎大将”,而曹操的手下,其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谋士不下数十人,众寡悬殊,由此可见。诸葛亮之后有姜维,姜维还是魏国叛将,他虽能竭忠尽智,怎奈孤掌难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真是说透了这一点。
而曹操之后有司马懿,其才智应说不在曹操之下,终于在其后代手里灭蜀吞吴,统一了中国。在能否得人这点上,诸葛亮则比曹操相去甚远!
○用人要有胆量
领导者用人要有胆量,做到求才若渴视野开阔,广泛察人、选人、用人,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因人而用。凡这些,都证明领导者会用人,反之就证明领导者不会用人。
事实上,拘于一格,不敢大胆用人、灵活用人的领导者并不少见。他们的做法,往往使得人才无法突显出来、无法尽其所能,间接地使组织失去生机,失去竞争力。造成这种后果的领导者,实乃罪者!
要想避免失败,领导者必须放弃保守的观念,大胆用人、灵活用人、不拘一格地用人。
所谓用人以胆,就是对人才大胆使用,不拘一格。
(1)人才从来都是培养而成的,对他们应当放手使用,使他们有施展才能的空间,战风斗雨。
(2)办事情是否成功完全在于任用人才,而任用人才全在于冲破原有的格局。
(3)用人的原则,应当从一个人正值壮年、精力旺盛的时候就使用他。如果拘泥于资格,那么一个人往往要到昏聩老迈的老年才会得到重用。
(4)对立下大功的人不要寻求其细小的毛病,对忠心耿耿的人不要找其细微的过错。
(5)提升的快慢,不要仅凭一个依据。如果其才能可以任用,就要不限资历,越级提拔。
高明的领导者尤其要善于使用冒尖的人才。有人说,“人才源于胆量”,是有一定道理的。假如大胆任用下属,可能就会使之成为人才;反之,就会泯灭一个人才的出现。
世俗认为“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一般人才的下场都很不好,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必须大胆使用人才。用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树立了鼓励冒尖的良好风气。最先脱颖而出的冒尖人才,究竟得到一个怎样的结局,这是造就一个人人争当先进的良性竞争局面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可采用:
(1)及时起用,不可拖延
及时起用成绩突出的冒尖人才,把他们尽快提拔到关键性的岗位上来,造成既成事实,使热衷于造谣中伤的小人阴谋落空,自感没趣,只得偃旗息鼓,草草收兵。
(2)大胆使用,不可怯弱
有胆识的领导者就应该意识到,人才最需要得到领导者的有力支持,有正义感的领导者要及时对人才以最有力的鼓励和支持,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向全体人员宣传人才的作用。
(3)鼓励使用,避免塌陷
对于少数躲在人群里散布流言蜚语的人,领导者只要一经发现,就应该不留情面,立即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迫使他及时终止对先进人物的诋毁行为。
(4)奖励使用,避免混杂
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人才以适度的鼓励,不仅有利于鼓舞少数人才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快的成长,而且也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一批具有说服力和示范作用的榜样。
身为领导者,要想成功,非这样不成!因此,所谓“不拘一格”的关键是要领导者冲破陈旧观念与条条框框,力戒排斥异己、唯亲是用,而应该以整个组织利益为重,因事设人,因才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