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偷窃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上法庭。认真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是这样想的:不提供真实情况的是窃贼:与此相反,真正的偷窃犯为了粉饰恶行,是肯定会编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说真话的肯定不是偷窃犯,说假话的肯定是偷窃犯。审判的结果也证明法官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你能想明白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吗?

参考答案

不管A是偷窃犯或不是偷窃犯,他都会说自己“不是偷窃犯”。要是A是偷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的,这样他肯定会说自己“不是偷窃犯”;

要是A不是偷窃犯,那么A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肯定会说自己"不是偷窃犯"

在这种痕迹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他不是偷窃犯。C故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偷窃犯。至于A是不是偷窃犯是不能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