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某教堂有一块上好石材,一直放在教堂的后院。牧师觉得这块上等的石材要是能雕出一个人像的话,就真的是物尽其用了。因此,牧师邀请了著名雕刻家来雕。但是,这位雕刻家在雕刻人物腿部的时候,一不小心,误凿了一个洞,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块很好的石头,没办法,只能将其丢弃在院落里。但牧师还是不愿意扔掉这块石材,于是,他考虑再三,请来了另一位雕刻师。这位雕刻师就是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看过石头后认为,只要调整人物的姿态,遮掩住被破坏的部位就可以雕刻出一个完美的人形。几个星期后基本雕像就完成了,只是做最后的修饰。可是牧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这具雕像的鼻子太大了。米开朗基罗知道牧师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视角不正确。但他没有跟牧师争论,辩论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改变牧师的想法。

于是米开朗基罗不说一句话,只是招呼牧师跟着他爬上鹰架,到达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牧师站在下面的鹰架上。米开朗基罗开始用刻刀轻轻敲着,让手上搜集来的石屑一点一点掉下去。事实上,他没有更改鼻子,但看起来好像试图修改一样,装模作样的几分钟后,他站到一边说:“现在看看吧!”牧师回答:“我喜欢它,你使它生动。”

米开朗基罗当时为什么不据理辩解?

参考答案

通过辩解有时很难达到说服人的目的,如果直接用行动的方式证明想法会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