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蛙文化兴起较早,大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略晚于鱼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
目前出土的新时期时代的陶器上,青蛙的形象是常见的纹饰。青蛙还被一些氏族敬奉为图腾、祖先,因为“蛙”字与女娲的“娲”同音,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被视为人类的祖先。而古文字中的“蛙”字,写法与“始”字相通。
蛙文化也激发了古代诗人们的灵感。著名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了夏日里青蛙欢快歌唱的情景。葛长庚的《夏夜宿水馆》中有云,“蛙市,无声万籁沉”;方岳《农谣》之五写道,“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讲述的都是蛙市的情景。
中国的发明家张衡,更是将蟾蜍应用到了地震仪的制作中,为预测地震提供了便利。
蛙文化不仅能登文人墨客和发明家的大雅之堂,更能不拘一格,深入普通民众之中。关于青蛙的许多俗语,就出自中国广大的民众之手。比如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讽刺那些异想天开者,妄想追求难以实现的目标。还有成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讽刺一个人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国外的青蛙文化中,青蛙所代表的形象迥然不同。欧洲童话故事中的青蛙王子,以青蛙代表身份尊贵、倜傥潇洒的王子。而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青蛙则被用来讽刺那写异想天开、夸夸其谈却无真才实学的人。其中一则寓言说的是,青蛙想和牛比谁身形更大,便不断吹气,最终将自己吹爆;还有一则,说的则是一个想飞上天的青蛙,咬着一根木棍的一头,让大雁衔着另一头将自己带上天。飞上蓝天的青蛙,兴奋得呱呱大叫,结果一张嘴,松开了口中的木棍,当下从九天之上直坠下去。
此外,青蛙在饮食文化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在很早的时候,聪明的古人就知道青蛙可以食用,并且将这些东西记录到了史册。《汉书》中记载“鄠杜之间水多蛙,鱼人得不饥”;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有“东南之人……食水产者,龟蚌螺蛤,以为珍味,不觉其腥”;唐朝末年尉迟舒的《南楚新闻》中记载"百越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
除了史册之外,诗人的诗词中也屡见青蛙身影,如韩愈在《答柳柳州食虾蟆》诗中说柳宗元“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苏东坡更是在《闻子由瘦》的诗中写道"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些诗词文章,都说明青蛙在饮食文化中的历史之悠久。
现在,捕捉,贩卖,食用青蛙,各地政府已严加禁止,动员民众都来保护青蛙。
思维小故事
蚂蚁的证明
一个星期前,F城的第一大街先后发生了恐怖的枪击事件,凶手躲在大厦上,用红外线步枪瞄准街上的行人,打死了3个无辜的人。凶手在行凶后迅速离开大厦。而附近的大厦实在太多,警方根本不可能对所有大厦的窗口实施监控。
经分析,凶手杀人完全是为了发泄。他还有可能继续作案。为了早日抓住凶手,警察装扮成路人、小贩、大楼管理员等,日夜监控整条大街的数十座大厦。可是,狡猾的凶手一连两个月没有作案,他好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大街上的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美好。
这天中午,突然从银行大厦发出一声沉闷的枪声,正在过街的一位黑衣男士应声倒下。凶手又出现了!
警察在最短的时间里封锁了大厦,但是凶手还是混进了人群。经过调查,警察在十楼发现了弹壳和被丢弃的枪,可以确定凶手是在十楼开的枪。
嫌犯共有5个人:一个是拳击教练,他是个枪械爱好者;一个是银行职员,他曾经是一名小口径步枪项目射击运动员;第三个人是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第四个人是银行保安,但他的枪没动过;最后一个人是海员,他说自己纯粹是来看风景的。他们5个人都坚持说自己是无辜的。
警长感到非常棘手。如果找不出证据,要逮捕这5个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要放走他们,万一凶手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呢?警长低头沉思。忽然,他发现被丢弃的步枪枪柄上有好多蚂蚁爬来爬去。警长立刻明白了什么,指着一个人大声对警察说: "逮捕他,他就是罪犯!"
你明白警长说的罪犯是谁了吗?
参考答案
糖尿病患者是凶手。由于紧张,他大量出汗,枪柄上留下了好多汗水。而糖尿病人的汗水里含有大量糖分,所以吸引了蚂蚁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