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随处可见。它们最主要的标志是背上天然生有7颗黑斑,十分容易辨识。
它的复眼(相对于单眼而言的,由多数小眼组成)呈椭圆型,十分坚硬。下唇形如扁铲。
如果有显微镜在手,我们还能发现:七星瓢虫的两只复眼之间的腭唇基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大小不一、突起的圆形粒状物。我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些突起,因为它们只有十几微米甚至是更小,是我们一根发丝宽度的1/1000~1/100。
在复眼的周围分布着许多感觉毛,即昆虫的“汗毛”。这些“汗毛”比人类的汗毛敏感得多,即使是十分细微的变化也能敏锐觉察,传递给大脑神经。
瓢虫的全身都布满了感觉毛与感受器,所以我们在触摸它们时会有细微刺感。
七星瓢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是很多害虫的天敌,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都视它为眼中钉。
七星瓢虫能够大大减轻各种害虫对树木和各种农作物的损害,被农民们称为“活农药”,
七星瓢虫喜欢独居,因为样子花俏,所以也被称为“花大姐”。主要分布在蒙古、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地,以及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各地区,大多栖居在农田、森林、园林和果园之中。
七星瓢虫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七星瓢虫的卵呈橙黄色,两端较尖,成对排列在棉花叶的背面,有几十近百颗,数量很庞大。
它的幼虫阶段又被分为四个小阶段,包括一龄、二龄、三龄和四龄。一龄的幼虫体长大约2~3毫米,全身呈黑色。二龄的幼虫体长4毫米,脑袋和四肢呈黑色,身体呈黑灰色,前胸左右后侧角呈黄色,有黄色和黑色的刺疣。三龄的幼虫体长7毫米,身体呈现灰黑色。四龄的幼虫,体长约11毫米,身体呈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橘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均有橘黄色斑,其余刺疣都是黑色。
当瓢虫成长到蛹的阶段,身体长度生长到7毫米左右,宽5毫米,身体呈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两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两个黑点,两侧角有两个黑斑;中胸背板有两个黑
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
成虫的身体长度在5.2~6.5毫米之间,宽度在4~5.6毫米之间,身体呈椭圆形,背部弓起,呈水瓢状,脑袋、复眼以及四肢都是黑色的,上额外侧为黄色。
七星瓢虫只有玉米粒大小,但却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足以对付天敌。在它三对细脚的关节上藏有“化学武器”,每次敌人来袭,它们的脚关节就会分泌出一种难闻的黄色**,熏得敌人无法忍受,被迫掉头逃走。
一旦碰到无法应付的敌人和危险的时候,七星瓢虫还会装死瞒过敌人逃生。它们会从树枝上掉落在地,三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以此迷惑对方,瞒过敌人,胜利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