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是一幅举世闻名的名画中的主人公,全世界无数人为蒙娜丽莎而迷醉。是蒙娜丽莎具有惊艳之美貌吗?不是,蒙娜丽莎姿色一般,她最令人痴狂的是她的微笑与眼神。蒙娜丽莎淡淡的微笑,和她似喜非喜、似忧非忧的眼神,流露出来的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亲切感,让人感到百看不厌。
《蒙娜丽莎》毕竟只是一张画。她永远不会开口,谁也不能知道她会说些啥。然而,她的微笑,她的眼神和表情却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微笑是盛开在人们脸上的一朵美丽的花,时时刻刻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或矫饰的微笑才有感染力。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沟通氛围。它能产生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西班牙的一个士兵在战争中俘虏,关在监狱并将在次日中午被枪毙。
在恐惧无助之中,这个俘虏向看守监狱的敌军士兵投去了一个友好的微笑,迎得了对方的亲近,从香烟借个火到在惴惴不安中提及“孩子”这个温暖的话题,一下便触动了因战争而冷漠的面孔下那颗原本柔软的心。最后,那个看守冒着极大的危险,将西班牙士兵偷偷放出并护送到城外。
微笑是一种接纳,而不会展示微笑的人,身上好像在传送一条信息:“烦着呢!别靠近我”。这样有谁愿意同他接近呢?
美国密苏里州的兽医史蒂芬·史包尔博士讲述一段故事。有一个春天,他的候诊室里挤满了顾客,带他们的宠物准备注射疫苗。没有人在聊天,也许每一个人都在想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那儿浪费时间,大约有六七个顾客在等着。之后又有一位女顾客进来了,带着她9个月大的孩子和一只小猫。幸运的是,她就坐在一位先生旁边,而这位先生已等得不耐烦了,可是他发觉,那孩子正抬着头注视着他,并对他无邪地笑着。这位先生反应如何呢?跟你我一样,当然他也对那个孩子笑了笑。然后他就跟这位女顾客聊起她的孩子和他的孙子来了。一会儿,整个候诊室的人都聊了起来,整个气氛就从乏味、僵硬而变得愉快。
一个人的微笑,一种真正的微笑,一种令人心情温暖的微笑,一种出自内心的微笑,比高贵的穿着更重要。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麦克奈尔教授谈到她对笑的看法时说:有笑容的人在管理、教导、推销上比较有功效。经常面带微笑的父母更可以培养出快乐的下一代,因为笑容比皱眉更能传达你的心意。这就是在教学上要以鼓励代替处罚的原因所在了。一个大公司的人事经理说,他宁愿雇用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用一个摆着扑克面孔的哲学博士。
——这就是微笑的魅力。
有点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出门时要对着镜子特意打扮一番,看衣服是否合身、领带是否平整、头发是否有型、化妆是否恰到好处,唯恐粗俗的衣着和不雅的妆饰影响自己的形象,却往往忽略了脸上是否带着微笑。
如果你不喜欢微笑,那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第一,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是单独一个人,就强迫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就容易使你快乐了。已故的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说:“行动似乎是跟随在感觉后面,但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并肩而行的。行动是在意志上直接控制下,而我们能够间接地控制不在意志直接控制下的感觉。”
“因此,如果我们不愉快的话,要变得愉快的主动方式是,愉快地笑起来,而且言行都好像是已经愉快起来……”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不怎么要紧,要紧的是,每天出门前,你都要记得:带上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