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时期的名人看宽容(1 /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曾受无聊小报、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因为若起而反击,“小人”反倒高兴了,以为他们编造的谣言发生了作用。

胡适先生在《胡适来往书信选》致杨杏佛的信中写道:“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周作人素以态度温和著名。他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推己及人。周作人中等身材,穿着长袍,脸稍微圆,一副慈眉善眼的样子。对于来访者,他一律不拒.总是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忙不急,细声微笑地说话。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气歪。据说有一次,他家有个用人,负责里外采购什么的。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用钱,要把银圆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圆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是时价200多,并说他的家人一向就是这样与他兑换的。众人于是笑着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这个用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另谋高就吧。”不知这个用人怎么个想法,忽然跪倒、求饶,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周作人任大官时期,他的一个旧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有一次,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穿透历史的迷雾,这些民国的老前辈雍容大度的人格魅力至今令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