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于《福布斯》中国100首富中的富豪中,有1/3的人有过异乡创业的经历,有些人是留学后回国创业,还有很多有过上山下乡或当兵的经历。
总体而言,这些创业者的经历都相当丰富。第一波创业弄潮者中,许多人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还有一些人曾经当过兵,如排在第二位的杨
斌、第八位的吴一坚。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承受很多压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政策界限还不是十分清晰的情况下,要创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部队或者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再加上远离家庭和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锻炼。这种经历对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应付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压力,都是很有好处的。后来的创业者很多都有过在异乡打工的经历,有的甚至是海外的经验。除了上面所说的锻炼外,通过在其他地方甚至是其他国家,增长了见识,也更加善于发现和利用商业机会,如李晓华。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好的创业者也应该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善于总结人生的经验,用于发展自己的事业。
中国这些富豪们所从事的行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家们所从事的行业基本上是传统的加工业,如刘永好、鲁冠球等人,90年代的创业者进入的领域要更广一些,金融服务、汽车、电子甚至还有体育产业,到90年代后期创业者们大量涉足的是通信、软件、传媒等行业。这实际上是与中国产业改革的顺序相一致的。一般而言,一个产业刚刚开始时发展很慢,然后发展速度加快,进入高速成长期。一旦度过这个阶段进入成熟期,再想从头做大,难度就比较大了。因此一个产业成长期的前半段是创业者的机会窗口,太早了,要经过初期不规范发展的煎熬;太晚了,别人都进去占据了有利竞争位置,再想做大就难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也就这20年时间,各个行业的财富也在这段时间聚集,这个行业分布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大致发展顺序。其二,新兴产业(通讯、电子、软件、生物、传媒)富豪的排名大多靠后,而且位置相对不太稳定(如任正非、其他网络英雄丁磊、王志东等),说明这些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远没有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财富作为市场对这些新兴创业贵族的评价,仍然处于动**不安的阶段。每年新的排名,都有不少这种类型的人会从榜上消失。
照理“英雄不问出身”,追寻这些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可能招致诟病。毕竟,李嘉诚也只是若干大学的荣誉博士,盖茨也是本科中途辍学。要求李嘉诚他们的一代人受过高等教育纯属吹毛求疵;盖茨呢,属于一个世纪出不了几个的小概率事件。在中国的这个排行榜上,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拥有硕士及MBA教育背景的一共25名,平均年龄35岁半,后50位的平均学历要高于前50位。其实倒不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高中生、初中生创业,只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早期那种凭胆识、勤劳、团结、坚毅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此不知道可不可以给低学历创业的年轻人一些启示了。